周冬梅,华艳梅,吕义美
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妇科,山东 枣庄 277100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超负荷劳动,职业高风险,患者高要求给妇科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已有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中存在的诸多负性因素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状态,护士获的从业自信和自我效能感对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激励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成就感,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课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实施柔性管理可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1];并且研究显示,妇科护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运用提高护理人员的留职意向,减少职业倦怠感,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妇科护士45名为研究对象,就护理管理模式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妇科护士45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2.51±4.32)岁;副主任护师6名,主管护师19名,护师11名,护士9名;学历:本科18名,专科27名;合同制护士30名,正式在编护士15名;认知、理解、沟通能力正常;管理过程中无离职或岗位调整。
2020年1—12 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采用柔性护理管理,作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在妇科从事护理工作满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
排除标准:研究期间休假、轮转和进修的护士。
1.3.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实施各项护理活动并监督执行,实施全院综合培训,每周至少进行1次工作总结,每天进行1次例会,设置阶段性考试,并根据考试结果实施奖惩制度。
1.3.2 观察组 采取柔性护理管理模式,措施如下:①人文关怀。护士长在管理中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加强人文关怀,掌握每位护士的性格和工作特点实施个性化管理,相互理解支持、互相尊重,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中要了解每位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管理过激的方式;当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错误时,避免在患者及其他护理人员面前对其进行严厉批评,而应该选择合适的场合对其进行指导,护士长需特别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多帮助鼓励她们,和其建立情感,耐心倾听诉求,尽可能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②优化护理人员配置。护士长在安排任务过程中,要确保公平公正合理,实施弹性排班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保证工作量完成的同时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以此来避免其长期处于高负荷、高强度工作状态。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职称、护龄、学历、家庭、身体情况及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给其设置不同的岗位,做到人岗匹配;特殊情况,尽力解决其困难,满足其需求。③激励。根据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给予一定的自主权,适当地参与决策与管理,既能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也能充分发挥每位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感到自己是医院的一员,心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到极大提高;护士长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进修,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④榜样作用。护士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其他护理人员树立榜样,积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遇到问题主动承担,更好地凝聚团队力量;同时资深护士也要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让年轻护士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⑤绩效考核及报酬。在护理管理中,充分给予按要求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护理人员经济和物资奖励,提高工资和奖金,张榜公布其事迹,让护士感到自己被尊重,同时考核成绩作为下次岗位聘任的基础;对因责任心差和工作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人员,按绩效考核要求扣罚相应的工资奖金。⑥分层规范化培训。分层规范化培训对医院护士价值和能力有重要的影响[3]。护士长定期地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各种业务培训,并实施分层化培训,基本理论、技能培训,重点针对新进护士[4-5],制订和实施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提升培训工作的个性化和针对性[6],积极地带领护理人员学习先进的前沿知识,不断丰富其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比如新业务、新型治疗仪器的掌握,有效地传递新技术和新方法,并聘请教授传授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水平。
①综合素质评分:采用本院研究组制订的量表进行评估,分别对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安全意识、责任心、病区管理5个维度进行评估,各项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好。②护士工作积极性:评价指标由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对工作无懈怠感、对工作投入较高的热情和精力构成,满分为10分,分数高表示积极性高。③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7]进行评价,包括解决问题、主动付出努力、找到方法、达成目标、坚持理想、面对质疑等10项内容,每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进行评价,总分40分,总分越高表示被测试者的自我效能感越高。Cronbach α系数介于0.75~0.9之间。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安全意识、责任心、病区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安全意识责任心 病区管理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6.78±2.46 8.24±1.15 3.607 0.001 5.57±2.18 9.16±0.32 10.930<0.001 6.28±1.32 9.37±0.12 15.639<0.001 6.18±2.52 9.21±0.73 7.747<0.001 6.21±1.67 9.83±0.12 14.504<0.001
观察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s),分]
组别工作积极性 自我效能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值P值7.51±1.40 8.64±1.31 5.179<0.05 25.4±3.3 33.5±5.2 8.823<0.05
目前本院护理人员存在工资过低、社会地位低、轮班工作及晋升发展机会少,时常应对突发事件且日常工作强度较高、琐事繁多等实际问题,从而降低护士对自己职业地位的认同感,自我效能感和工作积极性低,对妇科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为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调动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要选取合适、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8-9]。由于管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柔性护理管理模式逐渐地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妇产科护士给予柔性管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0-11]。柔性护理管理模式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比较新颖的管理模式,它是指在研究护士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管理方式,在护士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主动改变自身行为,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对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研究显示,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且护理差错率和护理投诉率低[12-13]。
传统的“以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模式强调约束监督的方法,弊端在于缺乏激励作用,无法真正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不适应目前护士身心发展的需要,要采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柔性化管理方法,采用非强制性管理,以激发和引导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主动性。本研究柔性管理是对既往刚性护理管理的升华,在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贯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管理者从护理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妇科专业知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院感相关知识及护理应急预案,并落实到护理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级各类护理专业培训需求,为其提供更多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扭转传统被动培训的现状,能更好地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不断的培训中获取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综合护理能力。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廖秀芳[14]的研究相一致。
自我效能感表示人们对于特定领域行为实现作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念或者信心[15]。高自我效能感的护士勇于去尝试挑战性的护理工作,学习新的护理技能,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促进护理工作业绩的提高,反之低自我效能感导致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无成就感。传统的管理中护士长注重完成工作任务,而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关注不够。本研究管理者结合临床妇科护理及本院的特点,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把心理学理论引入护理管理中,落实柔性管理,管理者更人性化,深入了解护理人员的需求,试着从人文关怀、分层规范化培训、激励、健全护理工作评价和薪酬分配体制及合理护理资源分配的改变入手,把护士的培养细化,利于她们心身健康成长;分层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及技术技能;人性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奖励制度,避免超负荷工作,对优秀护理人员给予肯定,提高了其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护士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稳定护理队伍,可充分发挥各护理人员才能与智慧,体现其自我价值,促使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王瑞梅[16]、孙志芳[1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妇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护理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护理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