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金
(盘锦骨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脊柱胸腰段骨折属于脊柱外科的一种常见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轴向暴力是导致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脊柱胸腰段骨折多通过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促使其脊柱恢复至正常状态,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手术治疗方法,在脊柱复位、预防畸形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1-2]。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固定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且远期预后阶段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后凸畸形、椎体高度丢失等,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干扰[3]。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与外侧植骨融合术进行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脊柱固定效果,加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效果,但同样存在远期预后效果不佳的问题,现抽取6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按照研究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本院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男、女比为19:11,年龄位于18-65岁,平均值为(38.5±4.6)岁,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发病原因来看,19例致病因素为交通事故、10例致病因素为高处坠落、1例致病因素为跌伤。对照组男、女比为17:13,年龄位于17-63岁,平均值为(38.8±4.2)岁,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发病原因来看,20例致病因素为交通事故、9例致病因素为高处坠落、1例致病因素为跌伤。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观察组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后,指导患者正确的俯卧在病床上,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完成后选择受伤的脊椎作为中心,采用后正中入路方式,入路的条件是切口的上下均显露出正常椎体。首先对受伤的脊柱进行复位治疗,治疗方法为AO胸腰椎脊柱固定系统,完成脊柱复位后在受伤椎体合适的位置开口,置入椎弓根螺钉,完成螺钉内固定治疗。选择受伤椎体的两侧椎弓根进行钻孔,钻孔后扩大骨道并选择尺寸为3mm×3mm的自体骨骨粒置入其中,打压结实后借助X线片检查来评估受伤后椎体的固定效果,如评估结果显示复位情况良好,则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完成手术。手术治疗结束后为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需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2天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拔除引流管并开展早期训练。对照组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处理方式和观察组保持一致,在进行外侧植骨融合术的过程中,则需要及时对骨折部位脊椎展开减压处理,取出横突表面的肌肉、关节囊等,制作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结束后为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需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2天后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拔除引流管并开展早期训练。
3 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2)治疗效果。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等,借助MB-ruler软件进行测量。(3)疼痛改善情况。在研究过程中需运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针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展开评估,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
5 结果
5.1 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内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5.34±7.64)分钟,对照组为(72.45±8.22)分钟(t=24.671,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81.54±12.44)ml,对照组为(245.61±32.32)ml(t=17.847,P=0.001);观察组切口长度为(1.15±0.32)cm,对照组为(16.04±2.11)cm(t=6.442,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5±0.84)天,对照组为(5.31±1.01)天(t=8.473,P=0.001)。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2 2组患者的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对比:统计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obb角分别为6.42°±1.12°、8.18°±2.62°,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7.127,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分别为93.45%±3.04%、78.53%±2.64%,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16.537,P=0.001)。
5.3 2组患者的椎管占位程度及VAS评分对比:统计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椎管占位程度分别为7.5%±3.3%、14.5%±2.8%,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8.169,P=0.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0±0.3)分、(3.8±0.7)分,数据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t=6.071,P=0.001)。
脊柱胸腰段属于胸段和腰段的重要连接段,胸段与腰段的运动度对比差异较大,因此很容易出现应力过度集中的问题,进而出现脊柱胸腰段骨折,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以及跌倒等均属于其致病因素。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会因为神经系统受到压迫,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发生偏瘫,为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出现,保障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必须确定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其身体恢复[4]。
目前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中,使用最多的手术治疗方法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这一手术最早在1986年就有用于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记载,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脊柱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作用效果不断提升,结合临床治疗情况可知,运用该方面手术进行治疗,很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且术后恢复情况较差,容易出现后凸畸形、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6]。在临床各方面手术方案持续完善的情况下,运用伤椎内植骨手术结合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对该部分患者进行治疗迅速在临床得到推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稳定受损脊柱,消除各类后凸畸形等不良症状的作用,伤椎内植骨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伤椎的内骨质量,增加受力时骨骼与骨骼之间的接触面积,在减轻骨骼压力的同时促进了伤椎骨的愈合。两者联合作用还减轻了单一治疗方法对临近椎体的影响,有利于保障治疗效果[7]。研究中观察组内患者的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VAS评分对比对照组明显较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对比对照组明显较高,表明观察组内治疗方法在改善脊柱胸腰段骨折中具有良好的作用效果,对比各项手术指标发现观察组内手术方法创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身体恢复,综合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展开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恢复良好,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极大缩短,治疗花费有效降低,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椎管占位程度以及Cobb角,且切口长度、手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少,患者所承受的疼痛感较轻,综合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