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乐芸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金山小学,甘肃 张掖 734000)
在现今阶段,人们对教育的认识程度在不断地提升,人们逐渐发现,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仅仅培养学生的考试应试能力是不行的,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观念有质的变化,重视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是一个重点话题。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将来的自身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这一名词被不断提出,其不同于一般素养,是较重要、关键的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高出数学知识层次的一种数学技能,涉及的内涵并非单一层面,而是包含知识、能力与态度等多元层次,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是否具备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学习深度和发展前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严密而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而科学的数学知识思维体系,对学生课上及课下问题的解答也有很好的帮助,能够使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效果更佳,能够准确地识别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数学的一个教学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夯实基础、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做好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现今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了这样一个显著且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联系。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将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课堂上,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气息。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正确、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不仅会使数学课堂显得乏味枯燥,也不利于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生动、自然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教学感到更加熟悉和亲切,让其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教学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能将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密切配合,则很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即使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训练,也不能够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存在一定的问题。生活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加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生活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高,这是无益于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学科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需要学生有严谨、缜密的思维。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秉承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讲授式或者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过分重视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讲解了大量的做题套路和惯用方法,而不对这些套路和方法的形成过程加以阐释。这种教学方法固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做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却忽略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清晰、有条理的思维方式的培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缺乏自学和探究能力,不敢提出质疑,难以在复杂的、综合性的习题中用清晰的数学思维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其主体地位愈发下降,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部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学生在平时根据习题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和演算,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只是频繁地训练,但却难以自主思考,这样就会淹没在题海之中。虽然他们学习功课非常认真,但是却缺乏自主学习的逻辑性,使其不知不觉之中忽略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不存在乐趣可言。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教”与“学”的关系被理解为单向输入,这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形成的。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新奇事物感兴趣的阶段,枯燥、单一的课堂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果教师不在教学形式、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不能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不能将现实生活和课堂教学相融合,不能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是不足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教师的教学形式单一成为目前制约学生学习和进步的一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希望教学进度能够保证,在给学生提供新教育思路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来源,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其实是非常有趣的,在趣味性的教学中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深厚的师生友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地培养,数学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购物》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售货员”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就购物这一场景开展情景模拟表演,在表演中让学生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充满生活趣味的情景模拟中更具乐趣,更加投入地进行购物过程中的数学运算,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讲授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有关比的实例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到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笔者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展开教学。
师:(出示图片)怎样才能做出又松又软的馒头?秘密在哪里?
生:我们要考虑到做馒头时怎样和面,如果面和得好做出来的馒头也好吃。
师:你觉得和面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什么?
生:面粉和水的配比,多少面粉应该要配多少水就合适了。
师:(板书)面粉∶水=5∶2,你能解释这个比吗?
生:5 千克面粉要配2 千克水。
生:5 份面粉要配2 份水。
师: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比?
生:糖水中糖和水的比是1∶10,我们班男女生人数比是2∶1……
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比,感受到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加深了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学习的认知,顺利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
在教学过程当中,传统课堂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而新颖的创新课堂则是以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为主,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上不断地创新,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主导作用。师生角色互换形式已经成为数学教师比较认可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让学生做“小老师”,给教师和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对所学内容进行有脉络、有逻辑的归纳总结,利用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学更加多元化,也可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讲解解决小数乘法习题运算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以及在进行小数乘法运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就小数乘法这部分知识的易错点进行提问,以此考查学生对易错点、疑难点的掌握情况。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到三年级上册《搭配服装》时,教师出示帽子和裤子的图片,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给马戏团里的小丑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学生对该情境比较感兴趣,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教师放手给学生上台展示的机会,学生交流展示出不同的搭配方法,通过分析、对比逐渐明确有序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找到了简单的组合规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因此,为了能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得小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影音等元素融入教学,利用奇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由抽象变成具象,由繁复变为简洁,由无形变为显现,由此实现了拓展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到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长方体以动画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对长方体的性质及相关特征进行更加清晰地表述。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对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也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单一,具有趣味和新鲜感。
再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中,同学们用三个小棒子围三角进行了一次调查,证明了“两个短棍的长短相加与第三个小棍相等”是否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与同学们的看法相左。因为棍子是圆形的,而且有很大的厚度,很可能会造成错误,这种做法会让人产生误解,让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单纯用“误差”这个词语说明,那就是空洞的话语,没有任何的可信度,甚至会让人产生怀疑。教师通过计算机媒介的互动展示和指导,如图所示: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短的小棒端点结合在一起与另一段线段,如果完全重合的情况下,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因此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基础上有所突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好地解决了这堂课程中的困难。于是,有学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那根短的棍子变成更长的棍子,这样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三角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教师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深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收获。教师也要认识到,想要使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需要教师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才能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育人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