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霄 指导专家/郁金泰
案例故事二
母亲去世后,父亲慢慢变了……
讲述人 爱芹(45岁)
“40后”的父亲是60年代的老大学生,毕业后一直在设计院担任工程师。今年7月,他被确诊为AD。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都没有出现AD最典型的症状——记忆力衰退,但是回想起母亲去世后,这1年半来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然令我感慨良多。
父母争争吵吵过了近50年
父亲与母亲是介绍认识的。父亲是知识分子,喜欢书画摄影;母亲是普通工人,盯着茶米油盐。拿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三观”并不一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两人的结合纯粹是为了搭伙过日子。父母结婚后不久生下了哥哥和我,但是在我的印象中,两个人总为生活中的琐事拌嘴、争吵。父亲曾一度还想与母亲离婚,或许是因为顾及哥哥和我,最后放弃了这个念头。
就这样,他们争争吵吵地竟然在一起过了近50年,可能“拌嘴”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沟通方式。直到2020年1月初,母亲突发脑梗死去世了。她的猝然离去让我们整个大家庭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父亲尤甚。
雪上加霜的是,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国内新冠疫情暴发,年初曾经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都需要“宅”在家里无法外出,一切社交活动停滞了。平时与我分开住的父亲,更令我担心。我想把他接到身边,但他执拗不肯,我只能每天与他视频通话;与哥哥商量好,每周两人各抽半天时间去看看他。如此,在疫情最严重的两三个月里,父亲还算相安无事。
母亲去世加疫情暴发,父亲的生活变天了
从去年疫情好转以后,父亲的言语举止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起初并没有引起我们注意,但后来与医生充分沟通后,我们才知道,这就是罹患AD的征兆。
以前,父亲在书房里一待就是半天,捣鼓他的图片软件,将拍摄的各种照片制作成水墨画。而自从母亲去世后,他便再也没去过书房,装单反相机的干燥柜上落了厚厚的一层灰。疫情后,他喜欢看电视了。但后来我们才发现,父亲坐在电视机前只是发呆,什么都没有看进去。
疫情好转后,与父亲经常结伴出去拍照的几个老伙计又约父亲外出了,但父亲总以身体不舒服等理由推辞。后来有一次,我在街上偶遇父亲老友黄伯伯,聊起了父亲的情况才知道,黄伯伯和其他两位老友曾去家里看望过父亲。他们觉得与父亲沟通比较吃力,感觉他有时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我们请了一位钟点工阿姨为父亲烧饭、打扫卫生。但父亲在阿姨走后经常对哥哥和我说,阿姨手脚“不干净”,拿家里的东西,甚至还偷家里的钱。因为父亲说,你们送来的很多水果、点心,他都找不到。我们仔细了解下来,阿姨为人忠厚,送来的水果、点心都集中放在了一个地方,只不过父亲没有留意。他对钟点工疑神疑鬼,让我们哭笑不得。后来,父亲生怕阿姨再拿家里的水果和点心,便把吃的东西都放在衣橱里,“这样阿姨就看不到了。”
母亲在世时,把家里安排得妥妥帖帖。父亲不用忙家务,但很注意自己的衣着形象,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落。母亲去世后,父亲变得不修边幅,经常一套居家服穿一个多月,蘸上了污渍也不知道换洗。
虽然糊涂了,但心里一直念着母亲
父亲的种种异样表现,虽然让我和哥哥觉得奇怪,但因为没有明显记忆力衰退的迹象,所以没有让我们往AD方面想。直到今年6月底,父亲在家中一次跌倒后的情绪崩溃,才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梅芳,你到哪里去了?怎么现在才回来啊!我找不到你啊,着急啊!”父亲大哭着对我说。他把我当成了母亲。此时,我也忍不住了,与父亲抱头痛哭。他糊涂了,但在这1年半中心里一直想着母亲。虽然父亲大半辈子都与母亲争吵着度过,但直到母亲走后才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她了。
专家解析
家人的观察对及早发现问题更重要
在AD的早期征兆中,还经常会有各种行为的异常,如习惯、兴趣的突然改变:以前喜欢做的事情,现在突然不喜欢做;以前爱干净,现在变得邋遢了。又如情绪出现问题,人变得消沉,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或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交礼仪的事情,与他人交流时不能跟上他人的思路;抑或变得易怒、暴躁。胡乱猜忌他人。胡乱摆放物品,如将水果放在衣柜里,将袜子放在餐桌上等。
这些行为上的变化,患者自己有时很难及时察觉到,而家人或他人的观察发现比患者自身的主观感受来得更客观。所以,一旦发现家中老人出现上述行为上的改变或异常,家属应尽早陪同老人去医院做相关检查。
测试
简单画个钟,就知有无认知障碍
AD相关的核心病理是淀粉样蛋白斑块,可能早在临床症状显现前的15~20年就出现在大脑中了。早期发现认知障碍,特别是在症状前阶段,是疾病干预的关键时期。而画钟测试就是一个能捕捉AD早期症状的有效而简单的自测方法。
测试方法:先画一个表盘,然后在相应位置上填好所有的时间,最后用指针指示具体时间。
评分:4分法,正常值>2分。
完成一个闭合的圆圈 1分
时间数字位置正确 1分
12个数字完全正确 1分
指针位置正确 1分
AD分类画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