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陈易 图片由展方提供
医生如果怀疑患者心脏有问题,会建议做个Hoter(动态心电记录仪),实施24小时心电监测。此次AI大会上,心韵恒安医疗科技展示了一款“家用心电记录仪”,患者佩戴一只手机大小的白盒,就能随时筛查心率,进行居家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可实时上传,交由专业医师团队分析评估,以发现心血管疾病的端倪。
做B超检查通常要用到大型的B超设备,但你可能不知道手电筒大小的掌上超声仪也能实现相近的功能。上海深至科技研发的掌上超声智能筛查系统,临床医生仅需一部手机和掌上超声就能开展甲状腺结节、颈动脉斑块等的筛查。工作人员介绍,设备还能自行对检查部位特征进行判别,帮助基层医生准确定位。检查数据会上传云端,经AI初筛和医生远程诊断,出具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及结果会发送至患者微信端,并在后台形成影像档案记录。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字健康,智享未来”健康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如今,人工智能可以在血糖管理、血压管理、用药提醒、健康要素监测等方面,提供常态化、精细化的指导,为特定群体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将有利于加强疾病预防,提高慢病管理效率,提升公众的健康观念。”
人工智能分析患者的影像检查已不罕见,但AI能否像医生一样整合患者多项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此次GE医疗推出了“爱迪生魔盒”,整合了胸部肺结节、骨折、心脏、脑神经、乳腺、肝脏等多个领域的热AI应用。GE医疗中国Edison平台及人工智能总监王华毅介绍,系统为医生提供了统一的终端入口,并支持多种类的AI辅助分析,可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该系统还能汇总多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多模态综合处理,全面判断患者状态。”同时,该系统可在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场景中运用,监控患者病情。如遇突发状况,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医生进行应急处理。
在手术中精准把握病灶,以往需要依赖完备的前期检查和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混合现实(MR)技术则能大大降低精准操作的门槛。锦瑟医疗自主研发了MR手术导航,使用常规检查数据,建立患者器官数字模型,并在医生的MR头戴设备中进行展示,帮助医生熟悉患者器官结构。锦瑟医疗事务部负责人王敏成说:“借助MR设备,医生就能拥有一双‘透视眼’,通过导航提升手术精度。以前列腺穿刺检查为例,使用MR系统后,穿刺针能直击病灶,提高检查效率,减少患者创伤。”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介绍,AI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设施和解决方案正在与医疗场景加速融合。“目前中山医院已实现3.6万余人次影像实时质控,可早发现、早纠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影像,以减少重拍。同时,基于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微创心脏手术实时三维影像导航系统,可提高手术方案精准性。”
未来,给患者进行按摩理疗的可能不是按摩师,而是一台机械臂。遨博智能科技展区的按摩理疗机器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蓝色的按摩床上方悬挂着一台机械手臂,它可以借助视觉扫描功能对患者所需按摩的区域进行感知,并进行按摩治疗。遨博智能科技苏州分公司总经理茅晓丽介绍,机械臂的末端采用了人体工程学亲肤设计,能精准定位患者穴位,自动调节按压力度,以确保理疗效果。机器人还具有血流、呼吸等检测功能,一旦患者指征出现异样,按压则会自动停止,避免意外发生。据悉,该设备未来还将拓展针灸、艾灸等多种理疗项目。
失眠问题也可以交由AI来解决,正岸健康携带一款软件应用“如眠”,出现在AI大会上。软件可以通过AI对话的形式了解患者睡眠数据、行为习惯,并给予针对性认知行为治疗,宛如一名始终在线的医生,检测各项数据,帮助患者判断影响睡眠的因素,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制订科学起居时间,进行放松指导等。
展会上还推出了许多AI+健康医疗的技术,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及便捷医疗服务。樊嘉院士表示,人工智能将覆盖治疗手段、诊断设备、基础服务等全部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将最终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未来医疗新模式。”
▲“爱迪生魔盒”系统可综合分析患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