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生活事件对比研究

2022-10-04 09:45
关键词:性心理经历中学生

张 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一、研究背景

2021年6月1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专门教育在其中被频频提及。专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矫治的重要保护处分措施[1]。之前的专门教育被称为工读教育,是我国教育、矫治和拯救“问题学生”的一大创举,也被誉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后一道屏障[2]。在新的历史时期,专门教育在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和权益保护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专门学校是专门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开展专门矫治教育的重要职能[3]。认识和掌握专门学校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矫治教育的前提。之前有关工读学生的研究表明,较之普通学校的学生,工读学生出现的偏差行为相对较多,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4-6]。对工读学生而言,这些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有的来源于其自身[7],有的来源于家庭[8],有的来源于学校[9],有的来源于社会[10]。从中不难看出,之前工读学生的心理问题均与他们的具体生活事件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在专门教育矫治功能更加凸显的背景下,开展关于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研究,有利于梳理其心理问题来源,提高专门学校矫治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一)青少年的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是指个体生活中那些迫使人们改变现成行为方式的主要变化,比如结婚、得子、解职、亲朋好友的去世、经济状况的重大改变等[11]。如果面对生活事件,个体应对能力不佳,会引发紧张与焦虑,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生活事件会因个体背景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年龄差异是其中的一种。青少年处于人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较之成年人面对着相对复杂的内外发展矛盾,他们要面对来自身体发育、家庭、学校、同伴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青少年生活事件内容也因此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即使如此,他们所经历的生活事件也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国外针对青少年生活事件影响作用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个体经历的生活事件影响其身心发展,是导致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12]。很多青少年的内隐问题和外显问题①内隐问题主要是指影响个体内心世界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抑郁症、焦虑、饮食紊乱以及睡眠障碍等。内隐问题常常互相交错,例如,患抑郁症的青少年更容易患有焦虑症。外显问题在一个人的外在世界中引发各种困难。外显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违法行为、打架斗殴、物质滥用以及危险驾驶等。和内隐问题一样,外显问题也容易相互交错出现。例如,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打架斗殴的青少年更容易违法犯罪。参见:【美】杰弗里·阿内特.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M].段鑫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94-295.都与其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就内隐问题而言,压力性生活事件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13],甚至个体成年期的抑郁也与青少年期的生活事件存在密切关系[14],青少年期的自杀行为也与生活事件显著相关[15];就外显问题而言,经历持续的或不断增加的生活事件会导致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并可能使其进一步升级[16]。国内也有学者就生活事件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问题开展过相关研究,也得出了与国外研究相类似的结论。刘贤臣、马登岱和刘连启等的研究认为,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17];辛秀红和姚树桥的研究则表明,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对其直接自伤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18];张萌和夏培芳探讨了犯罪青少年和普通青少年生活事件的差异,得出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19]。

(二)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

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既可能具有与同龄普通学校学生相类似的共性特征,也会受他们特殊成长经历的影响。一方面,专门学校学生或者存在情绪或行为障碍,或者不适应普通教育,或者有犯罪之虞,或者对社会产生了危害,这些身份的特殊性会使他们背负来自社会以及自身的多方面压力,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他们在专门学校里接受教育,也面临着与普通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任务:一则要进行常规文化课的学习,完成学业能力要求,但往往因为学习底子薄弱而学习压力倍增;二则要接受一定的法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还要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学习,这无疑也会与普通学生存有差异。不难看出,无论从外在社会环境,专门学校的学习要求,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专门学校学生都面临着与普通学生群体不同的内外环境,因此也就决定了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具有某些特殊性。

国内已有学者对之前工读学生的生活事件开展过相关研究。付歆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生活事件对工读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他们经历了更多生活事件,尤其是受惩罚性的生活事件,其心理感受性也因此有别于普通青少年[20]。周丽华等对工读学生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的关系问题进行过探讨,工读学生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与生活事件间存在正相关,其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以不成熟型应付方式为主[21];陈福侠和张福娟考察了工读学生的生活事件、不良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读学校低年级学生比中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和丧失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也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之中,而高年级学生比中低年级受到的惩罚相对较少[22]。

总结上述有关之前工读学生生活事件的研究可以看出,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同处相同年龄阶段,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相同的外在大环境,具有存在生活事件共性特征的可能性,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他们又具有生活事件特征的特殊性。鉴于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关注当下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考察其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的异同,并基于此提出促进专门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建议,对于促进专门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提升专门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研究的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青少年群体面对的生活事件也发生着变化。专门学校学生与普通学生生活事件的共通性及其特殊性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展开研讨。本研究拟基于专门教育的功能定位,通过整合青少年的生活事件调查工具,从一个较为全面的视角,对专门学校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生活事件做出对比考察,藉以发现二者共同面对的生活事件以及各自面对的生活事件。同时,详细考察共同给二者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以及各自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以此排除专门学校学生因青少年共同年龄特征所带来的经常面对以及被负性影响的共同性生活事件,发现其经常面对以及被负性影响的特殊性生活事件,为更好地对专门学校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来源于北京市某专门学校和某普通中学。前者涉及109名专门学校学生,包括74名男生和35名女生,平均年龄为16.08岁,年级为初二至高二;后者涉及144名中学生,包括76名男生和68名女生,平均年龄为15.35岁,年级同为初二至高二。因为部分专门学校学生存在留级、转学和休学等学籍异动情况,故平均年龄稍大于普通学生。

(二)研究工具

在整合国内有关中学生(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问卷)[23-25]的基础上,形成修订的整合版《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共有7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两道题目,共计154道题目,基本涵盖影响到中学生心理状态的个体心理、家庭生活、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的生活事件。

需要做出说明的是,整合的问卷对原有问卷的答题内容和答题形式进行了适当改进:

一是问卷答题内容的改进。问卷的每个项目包含两个题目:第一个题目询问研究对象是否经历过项目所涉及的生活事件,如果没有经历过,在题目相应位置处画叉并转入对下一个项目的作答;如果经历过,在题目相应位置处画勾并继续对该生活事件是否对其产生负性心理影响的项目第二个题目进行作答,如果该生活事件没有对其产生负性心理影响,在相应题目位置处画叉,如果对其产生了负性心理影响,在相应题目位置处画勾。

二是问卷答题形式的改进。原有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问卷)需要对生活事件的相应内容进行程度判断(通常采用李克特式问卷计分方式),本问卷因为是整合问卷,且属于前期探索阶段,为检验题项效果以做进一步修订,故不对生活事件的相应内容进行程度判断,而是如上文所介绍的,对生活事件的内容及其负性心理影响进行有无判断,如果回答为“有”,计为“1”;如果回答为“无”,计为“0”。

(三)研究程序

研究先后经过四个阶段,历时两个月。

第一阶段,形成初版问卷。查阅有关青少年生活事件的资料,收集有关量表和问卷,通过集体研讨,确立整合问卷来源。对其进行整合加工,在保证内容全面的基础上,对工具中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生活事件进行合并或合成加工,形成初版问卷。

第二阶段,形成终版问卷。利用第一阶段所形成的初版问卷,从研究对象所在的两所中学分别随机抽取4名学生进行访谈,以此核实整合版问卷所涉及的生活事件项目是否符合他们的实际且有无新的补充。在此基础上,修订形成最终版的《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

第三阶段,开展问卷调查。先后深入北京市某专门学校和北京市某普通中学实施问卷调查。要求心理学专业教师在安静的环境中,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对相应中学生群体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调查。统一发放并当场收回问卷,每份问卷的平均作答时间为25分钟。

第四阶段,处理分析数据。采用SPSS 23.0对所获得两个群体共计253名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基于所获得的两组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数据,开展统计分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修订的整合版问卷包含的生活事件项目较多,为更好地反映两组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接下来的相关分析中,均取排名前20位的对应生活事件。

(一)两类中学生经历生活事件分析

对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各自经历过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各自经历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虽然按发生频次排序有别,但是两组中学生经历生活事件相同度很高(相同率85%),两群体排名较为靠前的生活事件较为一致。两者之间的差异仅表现为专门学校学生更容易经历转学或休学、厌学和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而与之相对的是,普通学生更容易经历外界给予个人压力大、意志不坚强和被老师批评处分。即使如此,两个群体经历的生活事件也可能会因为发生频次的不同而存在遇事概率的差异。

(二)两类中学生经历生活事件的差异比较

基于表1中专门学校学生的相关数据,丰富并完善普通学生的对应生活事件数据(共包括3种生活事件:转学或休学15人次,占比10.42%;厌学36人次,占比25.00%;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25人次,占比17.36%)。对上述两组中学生的相应数据进行频次差异检验(χ2检验),具体结果呈现于表2中。

结合表1中的相关数据以及对普通学生的补充数据,可以从表2看出,尽管两组中学生在以专门学校学生为基准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发生频次上各有高低,存在表面数值差异,但是通过差异检验发现,两组中学生真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的生活事件仅有7项,具体表现为:专门学校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容易经历学习成绩不好(p<0.05)、转学或休学(p<0.001)、厌学(p<0.001)和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p<0.001)等4项生活事件;而普通学生比专门学校学生更容易经历考试紧张(p<0.01)、休息娱乐时间减少(p<0.01)和学业压力大(p<0.001)等3项生活事件。

表1 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经历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统计

表2 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经历生活事件的差异比较(n=253)

(三)给两类中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分析

下页表3分别呈现了给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的统计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分属不同群体,两个中学生群体却存在着几乎相同的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相同率为85%),且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排名越靠前,两个群体的重合度也就越高。只有个别在两个群体内部排名靠后且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存在群体差异,具体表现为个体财物受损、转学或休学以及自卑更容易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而受人歧视、冷落,与好友产生矛盾以及亲密家庭成员死亡更容易给普通学生群体带来负性心理影响。基于上述两组中学生群体调查结果的对比,可以对专门学校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次与产生负性心理影响的关系及其与普通学生群体趋同负性心理影响生活事件的组间差异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

表3 给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统计

(四)生活事件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比率分析

基于上文表1中专门学校学生的相关数据,借助表3中专门学校学生的相关数据,补充后者与前者相比存在缺失的相应生活事件的数据(共包含4项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即13人次经历过升入初高中的适应;19人次学习外的学校活动增多;20人次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21人次人生目标发生转变),由此计算出专门学校学生经历频次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对其产生负性心理影响的比率,表4呈现了具体结果。

表4 生活事件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比率统计(n=109)

综合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大部分专门学校学生经历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都进入了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生活事件排名的前20位(占比80%),且产生负性心理影响的比率相对较高(数值界于42.62%和74.51%之间)。4种专门学校学生经历的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并未体现在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前20位生活事件中,且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比率也相对较低(数值界于14.77%和42.00%之间)。由此可见,专门学校学生经历较多的生活事件不见得一定给其带来较强负性心理影响,二者并不存在密切相关关系。

(五)给两类中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生活事件的差异比较

为比较给两类中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基于上文表3中专门学校学生的相关数据,补充普通学生的相应数据(具体包括3项:个人财物受损18人次,占比12.50%;转学或休学7人次,占比4.86%;自卑18人次,占比12.50%)。对两组青少年进行频次差异检验(χ2检验),表5呈现了具体结果。

通过表5不难发现,尽管两组中学生在相应数据频次上存在大小差异,但两组中学生真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的生活事件却仅有4项,具体表现为:与普通学生相比,专门学校学生经历的担心体型和外貌(p<0.001)、个人财物受损(p<0.01)、转学或休学(p<0.001)和自卑(p<0.05)等生活事件更显著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与之相对的是,与专门学校学生相比,普通学生并没有对应生活事件更显著地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

表5 给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生活事件的差异比较(n=253)

四、分析讨论

本研究对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了对比考察,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将基于二者的对比结果,重点从专门学校学生的视角对其生活事件问题展开分析讨论,以期对专门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

(一)专门学校学生所经历生活事件总体分析

生活事件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个体意义重大。本研究发现,虽然专门学校学生与普通学生各自学校的教育功能定位存在某些差异,但是因两组中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拥有共同的中学生身份,具有较多年龄和身份所决定的共同身心特征和生活事件,比如升学适应、自尊心重怕被人误解、学习困难等,因此,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大概率遇到的生活事件可能排列顺序有别,但仍然表现出了较高相似度,相同率高达8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经历生活事件完全一致,如果二者经历某生活事件的绝对数量都较多,那么相对而言,他们遇到该事件的相对概率也相同,没有谁比谁更容易经历何种生活事件的问题。但是,也存在二者中某一群体比另一群体更容易经历某项生活事件的情况。

随后对二者经历生活事件的差异检验表明,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在经历的7项生活事件上存在显著差异,即专门学校学生比普通学生更容易经历学习成绩不好、转学或休学、厌学和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等4项生活事件。普通学生比专门学校学生更容易经历考试紧张、休息娱乐时间减少和学业压力大等3项生活事件。这说明,对专门学校学生而言,他们更容易经历学习困境、学籍变化、学习兴趣欠佳和早恋等生活事件,一则反映出他们客观上面对学习的不利因素;二则也体现出他们主观的学习状态不佳以及过早进入恋爱状态。而与之相对比的是普通学生,他们更容易经历主观的学习的焦虑以及因之造成的休闲时间的减少。可以看出,专门学校学生更常经历的生活事件是被动受客观压力牵制,主观动力不足,甚至分心地出现早恋;普通学生更常经历的生活事件是主观动力足,但客观压力也大,以致为求进步,使得休闲时间不足。

对专门学校学生而言,经历多的生活事件不见得一定会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在他们经历排名前20位的生活事件中,有4项生活事件没有给其带来严重的负性心理影响,分别是:经历过升入初高中的适应、学习外的学校活动增多、开始恋爱或被人追求和人生目标发生转变。也就是说,专门学校学生从绝对数量上比较多见的升入初高中适应困难、学习外的学校活动增多、发生早恋和人生目标发生转变等生活事件,并没有给其带来相对负面的心理感受,他们并不因为经历了这些生活事件而出现心理异常状态,常见的生活事件对他们的心理冲击较为有限。

(二)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

正如上述对于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经历生活事件的分析,共同经历度高不一定代表同等机会经历,即使是同样都给二者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也不见得同等概率地给二者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与普通学生相关数据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学生相比,专门学校学生经历的担心体型和外貌、个人财物受损、转学或休学和自卑等4项生活事件更容易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

专门学校学生更在意个人外在形象,容易因体型和相貌问题产生心理负担。处于青春期前后的中学生因为生理发育的到来,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都比较瞩目自我形象,尤其在意自己在同辈群体中的外在形象。而对于专门学校学生而言,他们在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学习成绩等问题上并不存在显著优势,因此,为了取得关注,他们会比普通学生更加在意个人的外在形象,任何有损于其自我形象的事件都会让其感受到心理负担,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外界积极关注的渴望。

专门学校学生看重自己的个人财物,任何个人财物的丧失都可能给其身心带来压力。专门学校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自我认识不足,不能在学业等领域获得积极肯定的他们,自尊心比较强,也因此会比较看重外界物质的得失。财物对于专门学校学生的意义并不仅仅是财物本身,一旦自己的财物丧失,一方面可能引起他们物质的损失和经济状况的紧张;另一方面,更有可能造成他们心理的失落,引发自尊心受挫。即使是事后财物失而复得或者得到弥补,也不一定能够即刻重新唤起他们的积极心理感受。

学籍的稳定状况也影响到专门学校学生的心理感受。专门学校学生会存在转学或者休学的情况,在学籍变化时期,会出现诸多不确定性,这对尚未成年的中学生而言,都可以算作是一种挑战。当面对转学或休学时,专门学校学生会面对新环境的适应,新学习模式的确立,新人际关系的形成,以及新行事方式的调整等。他们需要调动自己的身心,来应对学籍的变化所带来的外在挑战,这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他们的身心负担。专门学校学生的学籍变动期也因此成为一个敏感时间段,需要学校和家长随时跟进,积极关注,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卑作为一种负性自我认识,也影响到专门学校学生的心理感受。处于青春期前后的专门学校学生,随着身心的日渐成熟,已经具备较为独立的个人意识,明白自己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在某种程度上在意这种差异,也会因此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感受。强烈的自卑感不但会降低他们的自尊感,也会影响到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自卑会让专门学校学生背负心理包袱,使其过多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有可能造成心理阴影,最后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由此不难看出,虽然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都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在理论上具有相似的身心特征,也面临相似的学习任务,存在很多共同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但除去他们的共同特征,能反映专门学校学生特有状态,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主要集中于学习之外,体现为专门学校学生更在意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普通学生则更在意自己的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关注点。

(三)本研究对专门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专门学校学生而言,其生活事件既具有由其年龄阶段特征所决定的一般性,也有因其相对特殊的教育角色带来的特殊性,这使得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呈现出复杂性特征,也为专门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提供了现实启示。

一是要提前预防和处理具有年龄阶段特征的生活事件。对于专门学校学生来讲,身处青春期前后,具有年龄阶段共有的心理特征,从总体上也面对着一些与同龄人相似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可能存在专门学校学生内部的个体差异,但是,就整体而言,却存在某种确定性。对专门学校学生开展心理教育时,需要对该年龄段经常出现的生活事件有所预期,并做好对应的处理预案,以共性思路分析和解决该年龄阶段容易出现的共性问题。

二是要积极处理专门学校学生最容易遇到的生活事件。作为经历相对特殊的一部分学生,专门学校学生的生活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学生,专门学校学生更容易遇到某些生活事件,比如早恋等。专门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这些专门学校学生更容易遇到的生活事件,有必要结合专门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列类似生活事件清单并据此制定更为具体有效的应对方案。一旦发生此类生活事件,可以助其更为正确地认识与处理相应问题,第一时间落实心理教育。

三是要理性对待专门学校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事件。虽然有些生活事件是专门学校学生常常遇到的,但或者是因为年龄特征引发的,或者没有给其带来负性心理影响,并不需要对这些生活事件全部给予重点关注。当专门学校学生发生概率较高的生活事件出现了,要根据涉事专门学校学生具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理性判断:如果涉事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该生活事件不会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较为严重的负性影响,那么就无需对其进行特别关注;如果涉事学生日常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糟糕,即使研究表明该生活事件不会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那也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评估和疏导,以减少生活事件给其带来的心理冲击。

四是要重点关注容易给专门学校学生造成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本研究表明,给专门学校学生造成负性心理影响的事件同时在出现概率上比较高,且与普通学生存在某些共性特征,将共性特征排除后,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更加集中。专门学校和教师要重点关注这些更容易给专门学校学生带来负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一方面要按照常规,针对这些生活事件,做好心理干预方案,做到一旦发生,能够迅速处理,减少其给学生带来的负性心理影响;另一方面,要积极预防这些生活事件,甚至可以因校施策,开发针对这些生活事件的校本心理教育课程,增强专门学校学生的心理免疫力,增强应对敏感生活事件的能力。

(四)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本研究利用整合版的青少年生活事件调查工具,对现阶段专门学校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了对比考察,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专门学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不可否认,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在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提升。

目前我国专门学校的数量相对较少,在校学生人数也较为有限,给本研究的取样带来一定挑战。本研究克服困难,兼顾控制地区差异的考虑,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市的一所专门学校和一所普通中学作为取样单位,开展两类学生的生活事件对比,据此取得的结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达到研究目的。但是,因为选样范围有限,样本数量也相对较少,所选取的样本并不具备绝对的代表性,会对研究结论的概括力造成一定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抽样范围,增加样本容量,进一步加强结论的说服力。

本研究采用研究对象自我评定的纸笔问卷作答模式收集数据,虽然也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对生活事件问题的认识,但是因为答题内容涉及较多负性生活事件,受测对象可能存在有意回避甚至遮掩的嫌疑,引发社会赞许性问题,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正视这种影响的存在,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引入更为合理的考察方式,减少社会赞许性影响。

出于总体考虑,本研究仅对比考察了两类中学生整体的生活事件差异,未对学生类型变量之外的其他重要人口学变量进行考察,比如性别变量和年级变量等,也会对研究结果的概括力和深刻性造成一定影响。在之后的研究中,对重要人口学变量进行交叉分析,有利于获得更加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结论,对于专门学校学生的分级分类心理教育将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性心理经历中学生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浅谈青少年性心理网络色情问题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