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22-10-03 03:33王晶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数字媒体创新创业

摘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成为新媒体领域中的稀缺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平面设计、影视制作、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面向内容编辑、视觉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开发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制作的职业岗位群,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构建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对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推动作用。文章采用调查研究、实地研究、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创新创业型数字媒体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索面向创新创业能力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课程内容选取和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方面提出建议。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从制定策略、内容建设、平台建设等角度开展实践研究,旨在推动数字媒体专业中创业教育的改革实践,满足新媒体行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创新创业;数字媒体;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7;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5-0018-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面向智能时代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20C0260

数字媒体技术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集技术应用与艺术设计于一体,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创新型、复合型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已成为新媒体领域中的稀缺人才,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未来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

一、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

目前,我国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的岗位集中在平面设计、影视制作、软件和信息服务等行业,面向内容编辑、视觉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开发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制作的职业岗位群,同时融入了传感器技术、交互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学等信息技术,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UI界面设计、融媒体制作、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处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字媒体技术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特点,在职业岗位上常常呈现一岗多职的现象,在新媒体层出不穷、更迭换代的环境下,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明晰人才培养定位

数字媒体技术的实用性很强,理论与实践并重,不同类型的高校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不同。工科类、理科类主要培养以软件技术应用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该类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软硬件、非线性编辑、三维交互开发与设计、网页制作等方面的课程,提高软件与信息服务应用能力,提高数字资源开发与处理能力;而在艺术类、文科类、美术类院校,技术是创意的辅助工具,侧重于对学生艺术设计和美术修养的培养[1]。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契合当地经济需求以及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反哺学校特色,呈现专业亮点,明晰人才培养定位,主攻行业痛点,融合跨学科知识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特色凸显、技术精湛的数字媒体人才。

(二)紧跟行业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在传播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发展的行业,该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媒介传播知识,并通过艺术表现和技术交互、影像呈现的形式将作品展现出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新媒体的媒体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影视美学、创新创业、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

在新媒体领域中,创新是指在媒体资源开发、媒体技术应用、媒体手段整合等实践活动中,产出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发明,包括文化创意类创新、视频作品中的创意以及媒体技术手段的改进与发明;创业是指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在整合资源中进行思考、推理和行动,创办新的事业。数字媒体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开展,在以媒体技术为中心的实践中建立一个多方融合、共同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在不同层面上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些创新创业类课程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为新媒体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案例,但是要构建数字媒体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还应该更加有针对性。要紧密对接文化创意产业,锚准“互联网+”的风口,把握培养方向。通过开设媒体类的设计构成、摄影摄像、影视编导等课程,将专业元素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将专业技能转换成劳动价值,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满足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包含艺术、人文、视觉传达、数字信息等技术,技能与艺术相辅相成,同时数字媒体技术具有很明显的创新特点和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与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领域融合发展,在媒体内容和媒体表现形式上凸显创意,强调技术创意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和艺术创意能力,提高创造转化应用能力。

(三)密接职业岗位,提高师资水平

数字媒体作为一个在传播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领域发展的行业,应密切对接职业岗位,以项目的方式设计技能点训练,以作品的形式呈现项目成果,从项目中体验真实的职业岗位,从技能中衍生新的发展方向,落实落细实践实训,积累经验服务职业岗位,在满足校企双方诉求的基础上,细化数字媒体专业技能的培养方向,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数字媒体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从业教师有从计算机专业转行的教师,有美术专业的教师,也有来自设计专业的教师,因此需要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技能,组建跨专业教学团队,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新媒体的媒体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影视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數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在专业课程中融合创新创业型课程,构建新形态的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一)遵循职业岗位需求,构建立体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市场调研,针对数字媒体的主要工作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职业体验、职业认知、职业素养等,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二)打通技艺衔接关键节点,构建创新创业模块化课程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不断进行动态调整,针对二年级学生应适当增加软件技术开发内容,教授虚拟现实技术和编程能力,在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上搭建“无障碍”桥梁,开发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解决一个创新创业技能点,每个模块实现一个创新创业金点子,并以策划书或视听演绎的方式阐述其可行性和技术性,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三)岗赛课证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

新媒体技术呈现网络化、流量化趋势,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应与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竞赛的热点和考点紧密对接,做中学、学中做、赛中创,不断激发创新创意能力,开拓创新创业思维,例如结合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文创作品设计与开发、数字文创IP的成果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教学策略上,岗赛课证融通是当前的主流,在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对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同时以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对数字媒体专业,目前1+X职业等级证书有UI界面设计、媒体融合运营、融媒体内容制作、新媒体技术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基于此构建合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渠道上,除了线下的创新创业大赛,还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以及远程直播技术,开展教学沙龙、在线研讨、文创开发、卡通形象设计等活动,拓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渠道。

三、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型课程体系内容建设

随着媒介环境和大众审美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类公司都迫切需要具有T型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知识深度、经验广度、专业背景决定了数字媒体类创新人才的发展潜力,因此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设计与创新创业教育上应予以更多关注,更多体现[2]。

在课程内容选取方面,根据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建立“技术+艺术”的跨学科课程体系,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H5交互设计,构建“双创+双术”跨学科课程体系。在现行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文化通识、文化素养课程,如唐诗宋词赏析、欧美文学赏析、舞蹈鉴赏、书法鉴赏、美学分析、哲学思想史、音乐欣赏、影片分析等,这些课程能够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对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2]。

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岗位需求、职位信息,按照层级递进关系,将双创课程体系融入“双技”,划分基础能力模块、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模块以及产业服务模块,各模块对应不同阶段的课程。针对一年级学生,强调基础能力模块,除了基础课程外,还需领会创新内涵,树立创新意识,为培养创新思维打下基础;针对二年级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程项目,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认识创业活动,提升创业素质;将三年级学生引入综合实践项目,岗赛证融通,关注创业环境,组建创业团队,提升创业能力。例如,在数字影像类课程中,结合岗位和微视频大赛,在校内开展毕业纪念DV拍摄、MTV拍摄制作、晚会录制、电子相册制作、专业宣传片制作等,为需求者量身定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在实践中锻炼技术、拓展营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在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方面,数字媒体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贯穿整个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已经和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融合,面向智能时代,学习的迁移能力非常重要,需要将知识有机融合,建立政策推动、学校主动、企业牵动、教师联动、学生互动的“五轮驱动”机制,构建数字媒体创新创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实施模式。

四、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

(一)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打造特色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真实的学习和实践情景,并以工作坊为起点,组建大学生团队,在专业导师/技能大师带领下,开展基于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具有创新创業能力的大学生团队,同时为大学生创业者开辟一片“试验田”,进行项目培育、企业孵化,引导大学生创业者走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数字媒体类创客空间,一是要突出专业的技术优势,突出新媒体行业的特征;二是要充分挖掘文化和创意元素,在表现形式上采取“平面+影视”“静态+动态”“传统+智能”的三融合;三是要能解决社会痛点、难点,能带来实际效益,贴近客户需求。例如建立数字媒体文创工作室,将校园文化与当地地域文化结合,专注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在进行视频直播的同时提供校园个性化文印综合服务,在应用专业技能的同时,实施创业项目,利用创业资源,开发创新产品,走好创业之路。

(二)设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整合实践教学关键要素

高职院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要紧抓“能称职就业,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3]。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内容较为丰富,数字媒体类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主要通过视听语言的组织与设计,和受众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视听冲击感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使作品与受众之间产生共鸣[4]。课程集中实训课程一般维持2~3个月,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课程集中实训,以师傅带学徒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利用企业的真实项目,采取现代学徒制,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和技术技能。

另外,在课程体系上斟酌,以创新创业岗位能力为基准,把课程暂时分为新知、旧知、基础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把创新创业课程梳理好后,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项目体现集成性、跨学科性、协作性、可视性、可评价性,针对项目从创新性、艺术性、实用性、技术性和市场性几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紧跟科技创新步伐,围绕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业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展关键产品、技术研发,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五、结语

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要体现在课堂改革上。当前,新媒体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数字信息处理和应用方面的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出现紧缺现象。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人才培养有直接的影响,课程体系应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技能点的先后学习顺序进行排列,确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以及扩展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层级,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总体规划。面向创新创业能力构建数字媒体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能有效提升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新媒体领域输送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贾云鹏,郭宁.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7-112.

[2] 陈倩.基于EIP-CDIO理念的数字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108.

[3] 刘杨.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9(30):125-126.

[4] 胡逸卿.数字媒体艺术语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发展[J].艺术百家,2019(35):188-192.

作者简介 王晶,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数字媒体创新创业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