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广,扶晗洋,李春华
(1.长沙永信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长沙 410007;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种在世界各国传播的新疾病,目前已经对200多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地的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对第一产业尤甚,因为第一产业以农林牧副渔为主,是人力资源密集行业,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农地利用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农地的利用,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人地关系以及经济的流通等都有着实际意义。这种对疫情下农地利用路径的理解可以指导规划者和决策者如何更加有效利用和管理农林土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指导当前和未来的研究工作以及抵御大流行病对农用地的不良影响。
目前疫情对农业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业系统各个环节的影响。例如:疫情与土地使用变化的关系[1,2],疫情下的土壤治理[3,4],疫情对农业劳动力的影响[5,6],疫情对农产品供应链和消费食物结构的影响[7,8]等。但这些研究只是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某个侧面,未能系统分析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路径与治理途径,使得人们较难准确地评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因此,本研究阐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地利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劳动力、运输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并找到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后疫情时代农地的利用提供帮助。
由图1可知,该概念模型分析包括两个部分: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路径和用地主体的治理调控机制。①影响路径。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相关的限制措施对农产品的生产、运输、分配和消费供应链产生影响,供应量的变化导致农地利用系统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发生改变。从投入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使农地利用系统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投入受到限制;从产出而言,疫情使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对农地非产品服务需求减少,环境影响增大。农地利用系统投入与产出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率降低,进而促使生产者行为的改变。②治理调控机制。农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直接影响以及国家和区域层面对疫情应对政策的间接影响。疫情期间,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国家与地区层面的农业应急措施使农户的土地利用决策因素(市场、技术、教育、经营方式、收入、移民)发生改变,导致农户土地利用决策模式、耕种面积、种植模式、机械化水平、劳动密集程度等的改变,进而改变土地利用路径。
图1 新冠肺炎疫情下农地利用路径变化与治理途径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对人员跨境流动的限制和封锁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部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尤其是那些以季节性劳动力需求高峰或者劳动密集型生产为特征的国家。例如,Nolte等[9]利用8个非洲国家的高频电话调查数据和小农户土地使用决策模型分析疫情对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活动的制约程度,结果显示,调查的8个国家无法正常务农的家庭所占比例平均约为20%,其无法正常务农最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被建议留在家中,其次是对行动和旅行的限制。由于生产行为受到了制约,使得农林土地无法被合理利用。同样,新冠肺炎疫情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最直接的冲击是劳动力短缺,使得全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企业复工率低[10]以及个体经营者遭受损失[11]。吴先华等[12]通过CGE模型,将劳动力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影响或因新冠肺炎疫情延误从而无法参加工作的时间累积作为计算劳动力影响系数的依据,然后经过对大量数据的研究和计算,发现疫情对劳动力的影响系数为-1.925%。可见,世界各国短期劳动力的缺失成为了疫情对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各地实施严格的交通封锁。一方面,时令蔬菜、水果和其他的出口商品等无法运出,交易中断,外销受阻,造成农产品积压、滞销,导致价格下跌,农民损失严重,而且种植化肥、养殖饲料和一些备耕生产资料购买途径受限,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在新冠疫情之下大部分餐饮业停业,需求量减少,农户也因此失去了重要销售渠道。此外,农产品的运输主要通过铁路、水运(包括内河和海上运输)以及航空运输,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由于旅行和运输禁令,造成了公路货运受到严重的冲击,港口货物开始出现压港的现象,以及铁路和公路、港口的联运业务的对接不畅等。这也使得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受阻,产品滞销,在一定程度上对农地利用造成了影响。
国际农业市场的一体化条件下,全球供应链中断对小农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其咖啡出口量减少,与此同时,有限的运输机会也使得成本增加,小农户很难出口咖啡。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融入国内价值链的小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应对与疫情相关的市场中断导致的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塞内加尔为国内市场生产的小农户减少了生产面积,选择让土地休耕,这使得农用土地的利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调查分析,近1/5的小农户表示,由于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他们在之后更偏向于种植主粮作物而非园艺作物。在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受到阻碍时,大量的农产品滞销无法出口,直接导致农业收入的大幅度减少。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马拉维、乌干达和尼日利亚80%的家庭以及埃塞俄比亚46%的家庭收入减少,收入的减少决定了家庭用于耕种、放牧的农用地面积减少[13]。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对土地利用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使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减少、农业劳动力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要素错配和农产品需求不足,从而使农业生产率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措施,农业的肥料可用性和施用量降低,促使农场管理改善,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N2O、NH3排放和NO3向水体的淋失,进而提高氮利用效率和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这将意味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食品质量,使农业生产在保证环境安全下运行[14]。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情况下,支持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发展生态农业变得更加重要。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通过影响健康、生产、就业和消费方式影响农户收入预期。据世界银行估计,2020年全球有0.7~1.0亿人因疫情陷入极端贫困。中国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更加明显,Luo等[15]通过对中国8省市两轮典型农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在最近摆脱贫困的人群中,23%的人可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再次陷入贫困;此外,自2013年以来从未陷入贫困的人群中,约7%的人可能因疫情而陷入贫困,湖北省的这一数字高达13%,因为湖北省经历了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并实施了最严格的封控措施。通过多变量统计分析显示,疫情期间非农就业的下降是导致返贫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农民文化水平和老龄化程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相关国家政策的影响和管理之下,餐馆和食品服务提供商的关闭缩小了商品市场,例如炸薯条和其他一些以农作物为原料的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似乎也已从高价值物品转向可以储存的主食和即食食品。实体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电子商务有了强劲的增长。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出现的供需关系失衡和以往的情况不一样,在之前供需关系失衡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产销双方信息脱节,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呈现的是市场需求不变,甚至需求增加,而供应出现短缺。此外,新冠疫情造成农产品资源供需关系失衡的原因不仅在于消费者需求的改变,还因为供需两侧无法形成对接。通常情况下,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模式为产地统一收购,然后再分销到各个卖点。但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运输受阻、本地农产品的采购又不足的问题同时并存。例如,受疫情的影响,采收期短、不耐贮藏的果蔬和其他的优质农产品出现滞销,直接对菜农造成较大冲击,进而对农地利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消费者需求构成的这一重大变化将使整个价值链面临压力,这些需求变化是疫情控制措施的直接结果。从长期来看,这个变化可能会彻底改变消费者的习惯,直接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也间接对农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疫情对小农经济技术能力的影响尤其明显。农业技术,包括影响农业产出增长的技术和做法,其是否被采用受到信息流的强烈影响,例如推广服务和政府项目的影响,而农业技术是否被采用取决于技术的特点以及与市场条件的相互联系。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有关的供应链中断以及国家的遏制政策限制了小农户获得化肥等生产资料和农作物种植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业推广服务和咨询服务的中断,导致面对面推广活动减少。若这些中断持续下去,对于小农户想要获取新的、高效的农业技术将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会持续下去,进一步对农地利用造成一定的影响[16]。
劳动力缺失的问题是疫情对农地利用的最为直接的影响。疫情期间,城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停产限产使劳动力需求急剧减少,同时,限制跨区域的交通运输和人口流动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不能按期返岗就业,甚至失业。因此,可以放宽与健康和安全无关的监管要求,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为返乡留乡人员创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支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劳动力的正常需求。另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创建专门针对农村劳动力的云人力市场,解决因疫情而失业的农村劳动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招聘信息困境。同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从而避免农业劳动力与土地资源错配导致的效率损失。
农产品由于运输问题受限也会直接影响到农地无法高效利用,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电子商务等渠道,缓解在疫情影响下农产品的滞销和农产品的运输问题[17]。这是因为:一方面,通过电商模式可以缩短农产品的交易链条,从而使农户花费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电商途径也可以使农户方便地获得农业生产资料,满足农业生产要求。
农业生产需求的可调节性低,农地需求具有刚性。疫情突袭使农业原有的脆弱性被进一步放大,加剧了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用下,农业及农地利用环境都在发生着变化,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农业外在的环境条件,例如市场结构、技术推广和财政补贴,帮助农户建立一个农地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
正如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以及危机转化理论所言,任何灾害对社会经济都会产生双面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也是这样。一方面,它破坏了农业生产链和价值链,影响农业资源的效率和生产率,对农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与粮食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疫情对农业的影响也刺激了农业集约经营、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和治理措施,不仅有助于缓解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而且对农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研究结合国内外疫情对农地影响的相关案例,从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内生冲击和内生影响角度分析了疫情对农地利用的影响过程和途径,并针对具体的影响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方法。但是,由于世界各地的差异很大,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多元化,导致疫情对农地的影响非常复杂,疫情对农地利用的研究还需要获取具体的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这也是后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