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亮:志同“稻”合

2022-10-01 02:16彩虹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18期
关键词:食味粳稻农业大学

文/彩虹

2000 年,作为大一新生第一次走进沈阳农业大学,唐亮对一块上书“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牌匾印象深刻。如今,已经是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唐亮,依然对那块牌匾记忆犹新,并早已把那8 个字写到了自己的“人生履历”里。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2022 年在海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投身农业领域22 年,唐亮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解决我国“卡脖子”尖端技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奋斗有我的责任感,努力攻克水稻育种难题,成功选育出沈农508、沈农625 等14 个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创制了具有高食味、丰产、抗病、抗倒伏、耐盐碱等特性的特异种质资源36 份,先后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3 项,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1 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 项。唐亮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学者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

妻子:他总是“不着家”

作为教师是有寒暑假的,可唐亮基本全年无休,超负荷工作是常态。因为除了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身份,他还是北方超级粳稻育种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也是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专家。种田,教学,课题,项目,实验,科研……事情总是太多,而时间总是不够用。

每年4 月,唐亮都会带着学生在辽宁开始浸种,然后从播种到苗期,从插秧到收获,一直忙到10 月底。11月初,他会像“候鸟”一般飞到三亚的南繁基地开展新品种实验,直到次年3 月底再返回辽宁。周而复始,年复一年。2021 年,因疫情导致行程不便和人手不足,他在海南整整忙了5 个月,连春节都是在南繁基地过的。

妻子嗔怪唐亮是个“不着家”的“大忽悠”。2013 年3 月两人登记结婚后,因为唐亮太忙连婚礼都没办。说好的蜜月旅行,一拖再拖。10 月底,唐亮终于兑现承诺,带着妻子到了三亚。然后,他扔下一句“媳妇儿,你想逛街就逛街,想看海就看海,想去哪儿都行”,转身便跑去南繁基地研究水稻去了。2022 年7 月,唐亮连续出差一个月回来,女儿嚷着要爸爸带她出去玩。他一口答应:“女儿啊,有个地方的大鹅生小鹅了,可好看了,想不想去?”女儿兴高采烈地跟着他到了辽中水稻实验站,她去看鹅了,唐亮却转身又去看他的水稻了……

一个水稻品种从选育到实验成功至少需要10 年左右,需要育种工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心血。对于唐亮而言,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稻路”,就必须心无旁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注定了无法兼顾工作与生活。而他的妻子则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因为她知道,他所投身的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学生:他不按“套路”出牌

对于自己带教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唐亮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想选课题、报课题,可以,先跟我下田。”有的学生不理解,觉得他不按“套路”出牌,甚至有抵触情绪。唐亮就把袁隆平院士的一段话讲给他们听:“书本知识很重要,电脑技术也重要,但是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你只有在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所以非得要到田里面去的。”

在田间地头,唐亮和学生们头戴草帽、脚蹬胶鞋、两腿布满泥点辛勤劳作的画面,是沈阳农业大学的一道风景线。他们一边忙农活,一边还要在本子上记下水稻的生长情况、性状表现。“每天6 点不到就下田,早上露水大,裤腿袖子都湿了。唐老师和我们一样,湿着衣服干。”学生们说,插秧时累得直不起腰,真想撂挑子。“可是,要求我们做的,唐老师也都在做。他和我们一样干到晚上八九点,和我们一起打着手电筒在田里通宵监测,忍受蚊虫叮咬。”学生们看着唐亮埋头苦干的背影,追随着他的脚步,渐渐沉下心来学着去做个“好农人”。

金秋过后,捧着黑色的小瓷碟,看着那一团自己亲自种出来、煮出来的洁白米饭,情感细腻的女同学甚至会掉下眼泪。那是喜悦和幸福的泪水,也是成长与进步的泪水。惊喜还在后面。他们不再为选课题而迷茫,在田间忙碌的日子里就早已明确了想要探索的方向;他们不再感到实验枯燥,因为每个数据都凝结着自己的心血;他们也不再觉得专业文献艰涩难懂,那些数字、文字在眼前跳动着,仿佛是自己亲手抚弄过的稻叶、稻花、稻穗,生动无比又令人心潮澎湃。

唐亮: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作为一名“80 后”,唐亮堪称荣誉等身。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 余项,作为副主持或骨干成员参加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 余项。他入选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他选育的沈农508和沈农625 先后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银奖、辽宁省首届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第一名。对于每项荣誉,唐亮都觉得珍贵无比,也觉得“惶恐不安”:“我只是尽心尽力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我的老师、同事、学生以及千千万万的育种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

“惶恐”之余,唐亮更感幸运。“如果没有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前两代人杨守仁先生、陈温福院士的成果支撑,也不会有我的今天。”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始建于1957 年,是我国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最早的科研单位,也是我国超级粳稻的摇篮,在常规超级粳稻育种研究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对于前辈师长,唐亮不仅有深深的景仰和孺慕之情,还有发自肺腑的感激。

对于育种工作者而言,最好的品种永远是下一个。眼下,围绕“粳稻产量、品质高水平协同发展”的研究方向,唐亮仍然夜以继日地奋斗在实验室和田间,致力于选出更好的种子。“啥叫好种子?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要把这些综合在一起。我要用所学的知识,为农民培育出既好吃又产量高的品种,用我们自己的种子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石,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粮。”

猜你喜欢
食味粳稻农业大学
张振、李杰作品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潘虹作品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米粒有长短
Introducing metacognitive approaches to cultivate sustained self—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listening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第八届吉林省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结果揭晓
吉林省农委发布吉林省第八届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结果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