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

  • 碳源及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摘要  为了优化粳稻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提高粳稻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率,选用2种碳源麦芽糖、蔗糖设置不同处理的诱导培养基对10个粳稻F4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粳稻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培养基添加蔗糖花药培养效果要优于麦芽糖。然后用优化的诱导愈伤培养基对6个粳稻不同世代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其中组合J118表现出较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9.90%)和绿苗分化率(14.48%),花药培养力最高(1.43%)。因此,J118是花药培养再生能力强的杂交组合,可作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期2024-01-15

  • 回交改良中粳616抗除草剂性状
    等特点。关键词:粳稻;中粳616;轻简化栽培;抗除草剂;回交改良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01(2023)03-0056-06DOI: 10.13651/j.cnki.fjnykj.2023.03.010Abstract: The use of herbicides would reduc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rice. It was urgent to improve the

    福建农业科技 2023年3期2023-06-15

  • 滇型杂交粳稻新组合筛选技术路线可行性探讨
    巨大成就,而杂交粳稻发展却十分缓慢。目前,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为3 067万hm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华南地区、西南地区、淮河流域和北方地区。其中粳稻种植面积828万hm2,以常规粳稻为主,杂交粳稻所占比例约为3%[1]。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已达1 733万hm2,约占中国籼稻种植面积的80%,占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2]。相比之下,杂交粳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达到400万hm2,种植面积从3%扩大到50%,就有希望每年增产35亿kg

    云南农业 2022年12期2022-12-06

  • 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与发展
    业大学/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66;第一作者:tangliang@syau.edu.cn;*通讯作者:wfchen@syau.edu.cn)1 北方粳稻生产发展趋势1.1 北方粳稻产业发展口粮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就掌握了14亿多人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口粮供给的重点是稻米,稻米供给的关键是粳稻[1]。粳稻不是一个普通的粮食品种,粳稻生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北方粳稻种植面积占我国粳稻总面积的六成左右[2],202

    中国稻米 2022年5期2022-10-11

  • 滨海稻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鉴选
    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2016—2017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及其构成,以产量为评价指标将参试品种划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2018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食味值,兼顾这些指标,最终鉴选出食味优良、氮高效水稻品种(系)6个:盐丰47、盐粳22、盐粳765、盐粳1402、ys28、ys24。其中,盐丰47为双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即在低氮、高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均较高;盐粳22、盐粳765为低氮高效型食味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06-09

  • 优质外观优良食味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广陵优粳的选育
    词:优质;抗病;粳稻;选育;特征特性中图分类号: S511.2+20.3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22)09-0066-04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稻米生产存在着过多注重产量而较少注重品质的倾向。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稻米品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前江苏育成的粳稻品种品质较差,主要表现为垩白粒率、垩白度指标偏高,绝大部分品种的理化指标均达到农业部颁布的2级优质米标准[1-2]。2000年以来,江苏省粳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9期2022-06-09

  • 常规粳稻品种(系)裂颖性状的初步探究
    而裂颖性状在常规粳稻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在此背景下,为给常规粳稻抗裂颖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20年对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13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的裂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分析。现将相关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以134个常规粳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均为2020年从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试验田收获的水稻种子,主要是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部分主栽品种、上海本地部分已通过审定品种和自有水稻育种中间材料等。1.2 试验方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5-13

  • 河南沿黄地区高产优良食味粳稻品种(系)筛选及其特征特性
    ,提高河南省优质粳稻品种种植力度,以32个常规粳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氮肥水平下根据其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值聚类分析筛选出了5种类型,选用其中产量性状突出、品质性状相对优良的高产高食味值低垩白、高产高食味值高垩白、中产低食味值低垩白3种类型,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品质性状间的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高产高食味值低垩白>高产高食味值高垩白>中产低食味值低垩白,且高产类型极显著高于中产类型,平均比中产类型分别高21.49%和19.8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4-01

  • 扬州市丘陵地区水稻品种适应性研究
    公道镇河东村进行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应于该地丘陵地区的高产、优质品种,以促进水稻丰产增效。结果表明,13个优质粳稻品种中,宁香粳11的产量最高,达1.21万 kg/hm2,其次为武粳7375、武香粳5245、南粳9036,均达到1.05万kg/hm2。从穗型来看,宁香粳11穗粒数最高,达158.4粒;金香玉1号次之,153.1粒;武香粳113与武粳7375穗型较大。从结实率来看,南粳5718结实率最高,达97.8%;其次是泗稻301与武粳7375,均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期2022-02-14

  • 近10 年云南省育成的粳稻品种性状分析
    籼粳交错区多数为粳稻所代替的实情,将云南稻作区划调整为高寒粳稻区、温凉粳稻区、温暖粳稻区、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兼作区等5 个稻作区域。但云南稻作区划无论如何划分都离不开海拔这条主线,特别是高原粳稻稻作区。云南高原粳稻品种改良始于20 世纪50 年代,以常规粳稻品种选育为主。滇型三系杂交粳稻于1973 年实现三系配套,但应用面积有限。本世纪初,由于广谱抗病恢复系南34 以及榆密15A、黎榆A、合系42A、H479A 等优良不育系的育成,开创了滇型杂交粳稻

    中国稻米 2021年6期2021-12-02

  • 粳稻仓储中的控温减损措施探讨
    李玉摘要:基于粳稻仓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粳稻仓储控温的必要性,总结粮堆温度升高的影响因素,以及粮仓的热量传递和温度变化规律,提出控温减损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为粳稻的安全储藏提供理论借鉴。关键词:粳稻;储粮安全;减损;低调中图分类号:S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4-0052-02玉米、稻谷、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三种粮食作物。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占35.57%,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1年4期2021-08-30

  • 江苏省粳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集鉴定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73份,于2020年将分3个播期的诱发感病品种间隔移栽到鉴定品种之间,水稻破口初期定时保湿,中后期采取增施氮肥和灌深水等农艺措施人工诱发稻瘟病发生,分蘖盛期和成熟期分别调查记载叶瘟和穗颈瘟发病情况,计算其穗损失率和综合抗性指数。鉴定结果表明,粳稻品种间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粳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差异也较大,早熟晚粳穗颈瘟抗性最好,抗病品种占该类型品种的89.3%,迟熟中粳次之,中熟中粳抗性较差,最终筛选出59份中抗以上

    种子科技 2021年12期2021-08-27

  • 半糯性粳稻的淀粉精细结构及其米粉/饭功能特性研究
    广。其中,半糯性粳稻,又称粳型软米,因其蒸煮后米饭富有弹性,软而不烂,冷饭不回生变硬等优点,深受江浙沪等地区消费者的喜爱。南粳9108、苏香粳3号、徐稻9号等半糯性粳稻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2,3]。同时,半糯性粳稻也因其米饭的优质食味特性,常常被用于寿司制作,是优质寿司用米的平价替代品之一。此外,半糯性粳稻是制作方便米饭、米类点心,适合中央厨房工业化米饭生产的优质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4]。目前,育种家一直采用直链淀粉含量来评价半糯性粳稻

    中国粮油学报 2021年6期2021-07-29

  • 苏南地区粳稻生产减量用药技术研究与示范
    用药;模式示范;粳稻;防治效果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9-0086-05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现阶段水稻绿色防控的综合发展理念,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控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保障稻米安全的关键技术。由于华东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水稻生育期较长,导致江苏省水稻生产中病虫害发生严重,尤其苏南地区病虫害种类多,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大螟、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白背飞虱、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9期2021-07-01

  • 长粒型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扬农粳1030的选育
    030;长粒型;粳稻;选育;特征特性中图分类号:S511.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4-0062-04作者简介:张宏根(1981—),男,江苏如皋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与教学。E-mail:zhg@yzu.edu.cn。通信作者:汤述翥,教授,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与教学。E-mail:sztang@yzu.edu.cn。扬农粳1030(原品系名:扬大17-1030)是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产量潜力较高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4期2021-05-06

  • 宿迁市2020年粳稻品种展示试验
    宿迁市种植的优良粳稻品种,促进宿迁地区粮食生产发展,于2020年开展了粳稻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华粳9号、南粳5718、南粳2728、华粳5号、南粳518、连粳15号在生育期、株高、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在宿迁市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关键词:粳稻;品种;展示;宿迁市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75-04粮食是社稷之本,种业是粮食之基,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2020年中央经济工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5期2021-03-30

  • 上海杂交粳稻研究与产业发展对策
    而,目前我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仅占粳稻生产面积的3%~5%[3-6],杂交粳稻作为未来粮食增产的新增长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1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历史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迟,但在生产中应用较早。1965 年李铮友教授开始杂交粳稻研究,于1969年育成滇I 型红帽缨粳稻不育系,并在1973 年实现了粳型三系配套,目前主要在云贵高原杂交粳稻区和浙江地区应用[7,8]。1972 年我国从日本引进BT(包台)型不育系台中65A,育成了具有高恢复度和高配合力特性的恢复

    作物研究 2021年5期2021-03-26

  • 施氮量对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龙江省第二积温区粳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适宜于该积温区种植的20个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对高低2个不同氮肥水平下粳稻的分蘖动态、叶绿素含量、干物重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氮肥施用量能够增加参试粳稻的分蘖数,提高分蘖期和抽穗期粳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干物质积累,但与低氮施用量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对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实粒数3个性状影响较大,其变异系数均超过10.00%,且产量的变异系数也达9.63%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4期2021-03-18

  • 云南地方籼粳稻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分析及优异稻种筛选
    云南省地方秈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推导,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地方稻种。【结果】抗性频率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种分别有4、5、6和8个,籼稻品种分别有0、4

    南方农业学报 2021年10期2021-02-09

  • 优质粳稻皖垦粳2号及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本选育而来的常规粳稻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在庐江县等地推广种植。该文结合实际,对皖垦粳2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时播种与控制密度、合理运筹肥水、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粳稻;皖垦粳2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092-0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有超过60%的人口日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4期2021-01-13

  •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传统的籼稻来说,粳稻具备更好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具备良好的增产潜力,同时产出的大米质量也比较优越。但是在南方种植粳稻品种时,播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下针对粳稻品质南方种植播期进行研究,探讨播期对粳稻品质在南方种植产生的影响。一、粳稻在我国种植的发展现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万平方公里,粮食总产量中,稻类粮食占据40%,其中粳稻种植面积达到730万平方公里,占粮食总种植面积的25.5%。我国目前种植粳稻的省份高达24个,并且南北方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32期2020-12-03

  •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截至3月末,东北粳稻托市收购结束,整体收购量超过上年同期。随着天气转暖,农户存储稻谷难度加大,再加上备耕资金需求释放、物流运输压力缓解,农户售粮意愿增强,粳稻购销进度明显加快。据统计,截至3月25日,黑龙江省等7个粳稻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475万吨,同比增加70万吨,增幅为1.59%。预计2020年我国粳稻总供应量为7140万吨,总需求量为6310万吨,全年结余830万吨,加上2019年结转的库存量11620万吨,预计到2020年年末,国内粳稻结转库存量将

    农村百事通 2020年11期2020-06-27

  • 江苏和东北粳稻稻米理化特性及Wx和OsSSIIa基因序列分析
    王才林江苏和东北粳稻稻米理化特性及和基因序列分析赵春芳 岳红亮 田 铮 顾明超 赵 凌 赵庆勇 朱 镇 陈 涛 周丽慧 姚 姝 梁文化 路 凯 张亚东 王才林*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江苏南京 210014依据地理来源和直链淀粉含量将87份供试粳稻品种(系)划分为江苏普通粳稻、东北粳稻和江苏半糯粳稻3种类型, 系统比较了稻米理化性状及淀粉合成主效基因和序列的差异, 以探究其食味品质特

    作物学报 2020年6期2020-05-21

  • 杂交粳稻的栽培技术措施
    12300)杂交粳稻凭借自身拥有的诸多优势,在我国南方等地广泛种植。目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单季杂交粳稻的种植面积比较大,其中多年份的杂交粳稻约4 000 hm2。为提高杂交粳稻的品质和产量,种植人员应掌握相关的栽培技术措施。基于此,探讨了杂交粳稻的栽培技术措施。1 杂交粳稻的特点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其特点是日照时间短、耐寒,米质有较强的黏性,口感好,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对杂交粳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对

    江西农业 2020年1期2020-02-11

  • “北粳南移”困境被破解
    该研究成果对开展粳稻向低纬度地区种植的精准设计育种有着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感光性是水稻在特定地域环境生长发育的适应特征。长期以来,我国水稻驯化适应形成了以秦岭—淮河为界的“南籼北粳”的种植格局。相对而言,南方的籼稻产量较高,北方的粳稻食用品质更好。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北粳南移”成为水稻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但是,适应于北方种植的粳稻因为感光性,在南方种植时往往会提前开花导致产量急剧下降。解决粳稻提前开花问题对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9期2019-09-10

  • 米粒有长短
    也是一种短圆粒的粳稻。人们是用长度和长宽比来表述米粒长短。标准认为,稻米粒长6.5毫米以上的为长粒。我国南方的籼米,特别是华南,普遍种植的已经是长粒的籼稻。外观好看,透明白亮。煮饭也好,熬粥也好,吃到嘴里都还是颗粒分明。而这个指标,在粳稻中是一项空白。因为传统认为,粳稻就是短圆粒的。有学者也用粒长等七项形态上的指标来区别籼稻还是粳稻。事实也是如此,不但是我国粳稻,日本等国的粳稻也都是短圆的。然而未来的事并不一定,各自会修身,长粒型的粳稻研发已是蒸蒸日上,粳

    特别文摘 2019年7期2019-04-13

  • 云南省粳稻首次报请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1首轮国家高海拔粳稻试验方案讨论会于3月5日在宜良县召开。这是我省粳稻首次报请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2019年,在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部门共同助力下,2019-2021首轮国家高海拔粳稻试验方案讨论会落地云南,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等8个单位参加2019-2021首轮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参考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2019年国家高海拔粳稻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2019年度区域试验分设杂交粳稻组和常规粳稻组两个组别,

    云南农业 2019年3期2019-02-24

  • 常规粳稻生产问题与主要技术对策研究
    00)我国的常规粳稻生产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主要技术对策处于落后状态,制约了常规粳稻的生产。当前,常规粳稻生产的主要技术更新与改革出现了问题,有关专业技术部门要对当前常规粳稻的生产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研究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技术对策。1 常规粳稻生产问题的产生原因我国对农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所以对水稻的种植加大了资金投入,也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相关技术的管理。当前,常规粳稻的生产取得了很大进步与发展,但是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

    乡村科技 2019年20期2019-02-21

  • 开发培育粳稻产业,推进湘南湘西优质稻产业升级
    要,探讨开发培育粳稻产业,推进湘南湘西优质稻产业提质升级的措施。1 开发粳稻产业的可行性1.1 南方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粳米消费区籼稻和粳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籼稻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低、胀性大,一直被急需解决温饱、人口密集的南方城乡居民所接受和认可。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稻米的食用品质越来越重视,正在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过渡,稻米消费结构正在悄然变化,粳米消费区域已由京、津、冀发展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粳

    作物研究 2019年6期2019-01-06

  • 发展中的滇型杂交粳稻
    部分。云南水稻以粳稻为主,种植面积大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60%,是西南最大的粳稻区,发展杂交粳稻是保证云南省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是未来粮食增产的新增长点,将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1965 年云南农业大学李铮友教授在保山发现水稻雄性低不育株,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粳型杂交水稻的研究,1969 年培育出我国第1 个粳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滇Ⅰ型粳稻红帽缨不育系,并在1973 年实现三系配套。随后,滇I 型不育系还被引到江苏、浙江、新疆等省区用于杂交粳稻组合的选配

    中国种业 2019年5期2019-01-05

  • 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
    -2]。北方杂交粳稻杂种优势一直不突出,与常规粳稻产量差异并不显著。前人围绕移栽后水稻根系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及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3-5]。但对北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苗期根系特征特性研究不是很多。因此,深入研究北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苗期根系差异情况对产量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也许能为解决北方粳稻杂种优势不突出问题提供一定帮助,并为育种家选育品种提供方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本试验于2017年在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品水稻品种为北粳1

    中国稻米 2018年5期2018-10-18

  • 中国北方粳稻基于SNPs的遗传结构分析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
    实验室,北方超级粳稻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66;3.辽宁省水稻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0;4.沈阳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866)近年来,北方粳稻育种主要通过引入不同生态型水稻基因资源培育粳稻品种。在“理想株型”和“籼粳杂交”优势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北方现代粳稻育成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但随之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也产生了变化[1]。Sun等[2]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方粳稻

    华北农学报 2018年2期2018-05-07

  • 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省推行“减籼稻扩粳稻”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相同种植制度条件下籼稻和粳稻的生产力差异[5-10],以及在我国南方是否适宜推行“籼改粳”一直是我国稻作研究领域的重点与热点。研究表明,粳稻在稳产性[11-12]、温光资源利用[13-14]、抗逆性[14]以及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15]方面较籼稻具有一定优势。例如,依据国家《优质稻谷》3级标准中品质相关的指标,罗玉坤等[16]对我国919个水稻品种进行普查(其中,籼稻品种617个,粳稻

    中国稻米 2018年2期2018-04-18

  • 新形势下湖北粳稻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om)1 湖北省粳稻发展现状1.1 自然生态资源优势湖北省地处我国南北交界地带,温光水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5.9℃~17.0℃,年活动积温4 800℃~5 200℃,随着全球气候变暧,春季大于10℃的始期提早了4~5 d,秋季大于20℃的终止日延迟了3 d左右,每年的有效积温增加了80℃~100℃,能满足晚粳稻和一季粳稻生长所需的热量条件。在农业部起草的2010年全国粳稻发展规划里,仅湖北、安徽、江苏3省划入了南方粳稻适宜生态区[1]。可见,湖北发展粳稻

    中国稻米 2018年5期2018-01-21

  •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推广站 宋琪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信阳市平桥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宋琪一、试验设计及执行试验品种共14个,其中杂交粳稻3个,常规粳稻8个,杂交籼稻3个。于5月16日、5月21日、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分5期播种。秧龄21 d,机械化栽插。裂区试验设计,播种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8行区,4 m行长,每小区9.6 m2,重复3次,N肥(尿素)的基肥:蘖肥:穗肥为 3:3:4,其中穗肥于倒4叶叶龄期施入,不同类型水稻分别按其生育进程严格控制施

    河南农业 2017年7期2017-07-25

  • 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
    3.com)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段斌 方玲 宋世枝 何世界 李慧龙 宋晓华 甄才红(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信阳464000;第一作者:duanb@163.com)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苗期气温、降水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8、0.9

    中国稻米 2017年2期2017-04-28

  •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江分公司累计收购粳稻1924.2万吨,其中最低收购价收购的粳稻1777.4万吨,比上年增加88.8万吨,增长5.3%,再创历史新高;中央储备粮轮入粳稻146.8万吨。粳稻收购为全省农民增收58亿元。自2016年收购稻谷以来,中儲粮黑龙江分公司共启动最低收购价粳稻收储库点448个,覆盖全省粳稻产区。在所有收购库点全部应用“一卡通”收购系统和可视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防控违规收购风险。所有收购库点的收购资金由中储粮直属库统一承贷,通过银联统一结算,直接向售粮人

    农村百事通 2017年8期2017-04-26

  • 大理市杂交粳稻品种推广现状与对策
    03)大理市杂交粳稻品种推广现状与对策杨艳 赵红利 杨晓利 何菁 杨子芬(大理市种子管理站 云南大理 671003)总结大理市当前生产上杂交粳稻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阐明影响杂交粳稻推广的关键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和切实可行的对策。大理市;杂交粳稻;推广;种子;农民1 杂交粳稻推广的现状杂交粳稻在大理市的推广主要有滇杂31号,滇杂37号、滇优35号、滇优38号、滇杂46、滇禾优34号等品种。在面积分布上,在面积分布上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9

    花卉 2017年8期2017-02-24

  • 粳稻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川县分校 张正一粳稻的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潢川县分校 张正一一、什么是粳稻粳稻是水稻的一个亚种,是由籼稻分化出的一种适应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栽培类型。因此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淮河流域一般种植粳稻。二、粳稻与籼稻的区别粳稻和籼稻是两个不同的亚种,都有常规稻和杂交稻,优质稻和中质稻,高产品种和超级稻品种之分。粳稻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特征特性。与籼稻相比,具有如下特性:一是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食

    河南农业 2017年10期2017-02-01

  • 江西省“北粳南移”效益高
    显著。自引进北方粳稻种植以来,江西省已持续7年开展“籼改粳”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探索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新路径,在多地开展生产比较试验,年筛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系)400余个,开展“密肥水保”等栽培技术试验,创新提出了“早籼超级稻+晚粳”和“一季中粳+冬作”两套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经过3年的初试表明,在江西省种植粳稻,具有耐寒抗倒、耐肥抗衰、出米率高等优势。据统计,2015年全省粳稻百亩以上种植大户115户,其中500亩以上15户,千亩以上8户,并在全省

    农村百事通 2016年1期2016-05-30

  • 湖南粳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15123)湖南粳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谭旭生管恩相方杰刘立新曾跃华李智谋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湖南常德415123)从生产推广面积、应用品种与产后加工等方面总结了湖南粳稻的生产现状,并分析了湖南粳稻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湖南发展粳稻生产的建议。粳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建议湖南作为我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据记载[1],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籼、粳、粘、糯等4种水稻种植。20世纪60年代,“早籼晚粳”更是湖南省水稻增产的重要经验。据统计[2],湖南

    中国稻米 2016年4期2016-03-29

  •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a Japonic Ric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Line,E-Jing A
    ce(野败型杂交粳稻的研究及育种进展)[J].China Rice(中国稻米),2009(6):1-3.[2]LI JJ (李金军),XU ML (徐美玲),LU JG(陆金根),et al.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ree-line Japonica BT-type sterile line "Jia60"(粳稻BT 型三系不育系嘉60A 的选育及应用)[J].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年10期2015-12-14

  • 江西求解“籼改粳”的世纪难题
    流域省份“籼稻改粳稻”课题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同等条件下,种植一亩粳稻比种植一亩籼稻平均增收200斤左右,提效20%左右。照此推算,在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前提下,每发展5亩粳稻就可以调出1亩耕地发展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光华直言:“籼改粳”是稳粮增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新途径。然而,为何在能满足500万亩以上粳稻种植面积的土地上,却只种了40万亩?为何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籼改粳”依然是一个被讨论的难题?”我们不禁发问,这个似乎百利而无一害的“

    江西农业 2015年11期2015-09-28

  • 湖南省推广粳稻有潜力
    刘鹏湖南省推广粳稻有潜力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刘鹏1.有政策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强调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和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以及启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发展“早籼晚粳”。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2015年粳稻种植面积力争扩大到1000万公顷,总产量达到7500万吨。2.有经验1950年代末,湖南省科研工作者开始进行籼改粳

    湖南农业 2014年11期2014-04-01

  •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
    秀洲区为浙北纯晚粳稻栽培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85 万hm2,产量已达8.4 t·hm-2左右的高产水平。发展杂交粳稻生产是进一步提高该区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浙江省杂交粳稻育种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3],高产组合时有出现。本研究利用引进新育成杂交晚粳和常规晚粳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对性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4],可为杂交粳稻高产新组合的推广及选育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以2012年秀洲区单季杂交晚粳稻与常规晚粳稻品比试验结果为分析资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2013-11-08

  • 湖南邵阳水稻“籼改粳”的思考
    000)籼稻改种粳稻即“籼改粳”是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继“高改矮”、“常改杂”之后的水稻又一次重大生产技术变革。近20年来,中国每年人均籼稻消费量已经从75 kg降到55 kg,粳稻则从 17.5 kg 增加到 25 kg[1]。国务院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粳稻的生产发展,2010年国务院就粳稻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出台了《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年)》。河南、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将发展粳

    作物研究 2013年4期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