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建设问题研究*

2022-09-30 07:37胡佩瑶何可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办学思政

胡佩瑶 何可心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6)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建设的问题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缺乏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质量评价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手段。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旨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经调查了解,绝大多数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没有制定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案,而是与本校其他专业实行相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例如,湖南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使用本校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该校教学质量评价由学生评价、校级教学督导评价、二级教学单位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四部分组成[1]。

具体各项评价表如表1所示:学生评价表中,只有“教师注重将课程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一指标与课程思政相关,在综合评分中仅占比3%;教学督导听课评价表中,“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教书育人”占比3%;教学单位评价表中“能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占比2%;教师自我评价表中甚至未体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思想。有关课程思政的全部指标占比仅有8%,这说明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不能有效反映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而且,有的外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不认可中国文化的态度,这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导致其在中外文化的差异比较中难以树立四个自信[2]。

表1

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特殊性,《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提出“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说,学生有大部分时间进行外语语言和专业课程学习,会经常面对国外的意识形态和西方的主流话语。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学生个人价值观可能会呈现不稳定性和差异性,会使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其他专业都实行同一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其课程思政的评价结果难免会存在更大偏差,评价质量很难得到保证[3]。

2.外方教材的选用和审核在课程思政方面欠缺考虑

教材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工具。高校加强教材管理,有助于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改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方式和促进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以安徽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为例,根据两所学校发布的《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通知,境外教材的选用和审核方面的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外方课程,相应的教材也通常采用外方出版的原版教材,或者境外教材相应的国内本土化教材,同时外教授课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设计,教案、考试试卷等,都应外方的教学要求来进行。

安徽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在境外教材的选用方面,只注重教材的质量、政治思想观点方面,在审核方面也只提及境外教材审核的程序,并未考虑教材内容与课程思政是否有效融合。这说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材的审核过程中,对境外教材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选用境外教材的政治思想是否正确;是否具有学科的先进性,是否适合知识教学;是否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是否遵守人才培养规律,对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是否有利。可以看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虽然有对外方教材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审核,但是对外方教材进行意识形态的审核往往比较局部,比较单一,没有从外方教材中思政因素是否符合中方的要求来进行审核,由此可能会导致境外教材无法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4]。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的教学大纲中缺乏课程思政目标

目前,许多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编制中方和外方课程教学大纲时,只考虑教学目标,却忽略了育人目标。同时,教育部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评估体系中也只强调重点评估其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是否规范、科学、合理,并未对育人方面做出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措施。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涵盖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也是教学评估评分的重要依据。以湖南某高校为例,该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方课程均采用全英文的课程教学大纲,主要由外方制定,而中方课程与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的相同专业采用同一教学大纲,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时分配、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及说明,下面分别从中、外方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外方课程以《全球化企业与环境》为例,中方课程以《成本会计学》为例。

(1)教学目的方面

通过以表3实例分析得知,其外方课程及中方课程的课程目标均缺乏思政育人元素。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更加强调学生英语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等。

表3

(2)教学内容方面

通过以表4实例分析得知,其教学内容只列出每章的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没有将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这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无法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表4

(3)中方课程方面

一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编制中方课程的教学大纲时,并未将课程与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仔细区分。但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同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要求应该是存在差异的。比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之外,还应该体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外会计准则的区别及发展趋势,使其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心。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建设的优化路径

1.完善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可以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引进的外方课程和所有中方课程单独设定一份评价方案:加入新的考量指标并提高其占比。适当加入能反映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指标,并保证课程思政指标占综合评分20%及以上,能使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反映课程思政的建设水平和效果[5]。

(1)在学生评价表中,加入“教师是否充分认可中国文化”“我能通过教师的引领在中外文化差异比较过程中坚定四个自信”两项指标,这能从侧面反映出教师本身的政治思想和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接受程度。

(2)在教学督导听课评价表中,将“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教书育人”中的互动与教书育人分开考核,单独设置“重视教书育人”评价指标,并加大其占比。

(3)在二级教学单位评价表中,加入“教学基本文件是否融合课程思政元素”。

(4)在教师自我评价表中,加入“课堂教学是否达到课程思政目标”,这能促使教师定期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并及时改进。

2.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对外方教材做出优化

(1)制定针对外方教材课程思政方面的审核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接触外方教材的机会多,在外方教材审核方面应尤为重视。关于外方教材的审核,需制定针对性的选用标准,尤其是应突出课程思政方面的审核,保证引进的教材,既能展现世界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又不能给学生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在审核过程中,不仅要检查其内容和政治思想观点是否正确,还要看外方教材能否符合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教材内容需能有效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从而实现育人育才高度统一,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

(2)着力推进教材的编写和改编

虽然在教材选用和审核过程中可以对外方教材的思想政治方面进行把关,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外方教材很难完全体现国家意志,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集中力量进行教材的编写和改编国外教材也是值得推进的教材建设模式。针对参与教材和编写的教师需先进行考察培养,要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需着重考察其是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力量方面,可以采取国内教师主导,国外教师参与的方式。为了使教材能够充分融合中外双方相关学科和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在选择人员时,也应要求具备一定的国外留学经历,或面向编写的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国外访学考察培训。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自编教材时,首先需注意遵守国家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全方位地深入考察了解国外优秀教材,提取精华部分。同时,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材,应充分考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基础、性格特点等因素。例如,在用英文自编教材时,应考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外语基础,在向学生介绍原理和理论,或涉及重难点专业词汇解释的部分,或仅用英文表达不能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部分,可采取中英对照且以中文为主的方式,保证学生既能逐步适应外语学习,又能掌握课程知识,领会相关内容,同时还能接受原汁原味、不打折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改编国外教材时,应先对需改编的国外教材进行审核,针对国外现有教材的内容,可通过删减、新增、整合、重构等方式进行调整,改编应充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的需要。这样能保证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我国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需求。

总体而言,无论是编写或是改编教材,都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在教材中加入生动案例和先进事迹,有机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等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

3.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想要让课程的思政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在现有教学大纲中增添德育教育主体内容。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中,贯穿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因素。

(1)在教学目标中单独加入育人目标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所有课程都需要在教学目标中单独加入思政教学目标,这可以使课程思政目标更为明确,促使教师更加注重教书育人相结合。具体目标可以包括: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增强学习能力建设,培养专业技能素养和创新专业精神等。

(2)在教学内容中深入挖掘思政育人因素

教学内容是课程设计的重点部分,教师除了把专业知识按逻辑梳理之外,还应该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理清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的关系,根据教学内容整合并丰富其内在的思政元素,并体现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将思政理念传递给学生。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在学习会计职业和会计科学体系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会计伦理相关内容、部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念合理融合,围绕法治、诚信等角度,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构建道德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氛围[7]。

(3)针对中方课程单独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在编制中方课程的教学大纲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该将课程与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同一课程进行区分,制定专门面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教学大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目标方面,可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着重强调在中外文化的差异比较中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化交流时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方面,除了结合国内的思想政治理念和教学案例,也要关注国外的相关案例、政策趋势等,加强中外文化方面的交流。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办学思政
博物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