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视野下苏州文庙大成殿陈列设计研究

2022-09-30 06:25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孔庙文庙陈列

纪 迪

(苏州碑刻博物馆 江苏 苏州 215007)

前言

苏州文庙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是由名臣范仲淹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60多年历史。此后历经扩建,到明清两代府学文庙占地面积近二百亩,至清代乾隆时到达鼎盛时期,当时苏州文庙东临卧龙街(今市人民路),西倚东大街,南枕新市路,北至书院巷,占地面积约十万平方米,其中府学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庙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就占地面积而言,在当时是仅次于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文庙大成殿作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其建造的地理位置位于文庙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并通过将大成殿这一大体量的主殿放置在高高的月台上的手法加以强调。除此以外,在北宋建造苏州文庙时,还运用了空间强调的手法,当观众从大成门进入文庙内部时,大成殿迎面而来,此刻观众将倾向于观看大成殿正面构图以及西部特征,并被这宏伟的建筑深深吸引,完美地将大成殿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

苏州文庙大成殿北宋时期称为“宣圣殿”,历经南宋绍兴、元大德、明宣德重建改造。现存建筑为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所建,但梁架结构、斗拱、鸱尾,都保存了原有宋代建筑风格。现存大成殿外墙为丹红色,屋面为四坡五脊由朱黄琉璃筒瓦铺盖,屋顶为重檐庑殿顶,殿内有五十根楠木柱支撑,在全国亦属罕见,大殿整体高度约为20.5米,建于高约1米的台基之上,巍峨宏伟、庄严肃穆。大成殿殿身面阔七间,通面阔约为30米,其中明间、次间各为2米,梢间2.2米,尽间2.1米,廊间为1.95米;进深六间,通进深约21米,总体建筑面积约为600平方米(不含月台部分)。大成殿作为文庙内最为重要的建筑,其内部陈列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孔子文化遗产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以苏州文庙大成殿陈列为例讨论如何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去设计古建筑内的展示空间,使陈列与不可改变的古建筑空间环境相互和谐统一。

一、大成殿陈列概述

苏州文庙原有陈列始建于2000年,由于历史原因,大成殿内原有陈列未包含配位、十二哲等像位,礼器、乐器等都未完全按照规制放置。除此以外,大成殿内原有陈列经过14年的使用,部分辅助陈列已经出现了严重破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陈列内容也急需调整更新。因此2015年1月苏州文庙对大成殿内部陈列进行了更新提升,目前该项工程已经完工,此次陈列提升工程在尽可能保存原有陈列的基础上,加入新的现代元素,将大成殿的空间营造成一个整体化的视觉形象,把零碎的展示主体和观众人群组织在这一环境中。

新完成的大成殿陈列主题为“孔子文化”,主要针对“物”(孔子文化展品)、“人”(儒学大家的陈列)、“场”(祭祀、瞻仰孔子场所建设)这三方面展开,让观众一进入大殿就感觉典雅、庄重、华丽。

(一)孔子文化石刻

在原有的大成殿陈列中“孔子文化石刻陈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孔子文化,让观众了解孔子生平、孔门弟子以及儒家经典,“孔子文化石刻陈列”得以继续使用。原有“孔子文化石刻陈列”是2000年完成的,原有陈列形式为传统碑墙式陈列(如图1所示),共计陈列碑刻143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图1 现有大成殿孔子文化石刻陈列

(1)《孔子七十二弟子像》石刻:陈列位于大殿东墙,陈列碑刻二十方,这二十方石刻是清代光绪五年(1879年)常熟的邹文瀚先生根据杭州府学中宋代原刻的藏碑所刻,共刻有八十六弟子,石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孔子圣迹图》《孟子圣迹图》石刻:陈列碑刻四十三方,分别根据明万历年间和清代印本翻刻的拓本翻刻,以连环画线描形式表现了孔子、孟子的一生。

(3)《石经》:专指儒家经典石刻,内容包括《论语》《中庸》《大学》《孝经》等四部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庙藏石经为清代金匮钱梅溪汉石经双沟本,时任浙江督学阮文达(阮元)督刻,石经共80方。

为了能够让观众更方便欣赏这一陈列,在设计中对原有石刻进行了重新排序,在东北部墙面上陈列“图像碑刻”(包括《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孔子圣迹图》《孟子圣迹图》),西北部墙面上陈列“石经碑刻”。除建筑安全以及美观考虑以外,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石碑,采取了以砖混架构为主的基础承重,底部为青砖装饰裙,石碑山墙周边均有实木制作的装饰架,除此以外东西两面石碑群山墙均采取了悬空防潮处理。

(二)人物陈列

大成殿人物陈列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正祀——孔子,而孔子生前外貌如何,今人已经无从得见,对孔子像就只能通过古籍中的文字描述以及后世流传的各类孔子遗像设计。可是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描述对孔子外貌进行复原,只能得到一些模糊的轮廓,由此在设计中我们主要依靠后世流传的孔子遗像对大殿内陈列大孔子像进行创作。除此以外,在大成殿内如何祭祀孔子也有着一定的争论,主要分为塑像、画像、碑刻、牌位这四种祭祀方式,通过翻阅古籍可知,孔庙中设像祭祀兴起于汉代,其最初所用的为画像。在山东曲阜孔庙内所保存的刻于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的《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中记载着“改画圣象如古图”之语,可见,孔子受享,一度以图绘为常。综合以上,在设计孔子像时特地邀请了苏州著名画家周矩敏根据唐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行教像》为蓝本进行再创作,并用巨幅磨漆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在看到这幅磨漆画的同时顿生景仰之情(见图2)。

图2 孔子像

为了更加彰显大成殿的威仪,除了通过建筑本身气势以及夫子盛容以外,还体现在强大阵容的从祀团体,因此配位的设立毋庸置疑。早在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度宗皇帝诏令以颜回、曾参、孔伋、孟轲四人配祭孔子,史称“四配”。在配祭的方位上,颜回(兖国复圣公)、孔伋(沂国述圣公)分列孔子像东一、东二,而曾参(郕国宗圣公)、孟轲(邹国亚圣公)则居孔子像西一、西二。在四配像的人物造型上,其设计主要参考了山东曲阜孔庙的四配像线刻版本,并且通过磨漆画艺术形式以及人物线条贴金的方式来表达今人对古代先贤的敬仰,除此以外,还能够同中央的孔子像相互呼应。

(三)孔子祭祀陈设

文庙(孔庙)在建造之初其功能就是为了祭祀,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祭祀活动的影响也不断地扩大,从最初的孔子家庙逐步扩展到了国庙,直至现在全国共有孔庙千余座。祭孔活动在中国古代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礼制,一直在政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祭孔活动的政治作用逐渐降低,观众们更希望通过观看孔庙祭祀活动了解儒家祭祀制度以及古代庙堂文化。因此孔子祭祀陈设是大成殿整体陈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孔子祭祀陈设中,名目繁多的祭器无疑是其中的亮点。祭器是相对养器、饮食之器而言的,因常用于辅助行礼,本身也蕴含了许多特殊含义。在设计祭器陈列之初,参考了如山东曲阜孔庙、上海嘉定孔庙等国内著名孔庙,并得出了陈列所用的祭器除了在形状与数量上合乎法度以外,还要追求实用性,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并咨询专家意见之后得知,在古代由于工艺限制,祭器往往由竹、木、陶、瓷、锡、金制成,在这些材料中竹、木类最易腐朽,而陶、瓷等土类祭器最易损坏,后世往往不用,目前祭器的材料多用范铜代之。在祭器的种类上,此陈列着重参考了孔庙中的代表曲阜孔庙,将祭器细分为:尊、爵、俎、毛血盘、胙盘、登、笾、豆、簋、硎等十数种,并将其分别陈列于孔子及四配像前的供桌之上,让观众在走进大殿时就有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除了祭器陈列之外,乐器陈列也是此陈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乐器又被统称为“八音”,即用金、石、丝、竹、革、木、匏、土这八种材料制作而成的奏乐之器,此次陈列的八音乐器为:金质乐器为编钟,石制乐器为编磬,丝制乐器为琴瑟,竹质乐器为箫、笛等,革制乐器为晋鼓、建鼓、应鼓、搏鼓,木质乐器为柷与敔,匏质乐器为笙、竽,土质乐器为埙。这组八音乐器,不仅是单纯的陈列品,还是真正可以演奏音律的乐器,其中还有着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套编钟、编磬,在设计八音乐器如何摆放时为了突出这一套编钟、编磬,特地将它们分别放置于孔子画像的左右两边并设计屏风作为背景,在视觉上让观众在欣赏《大成乐》的同时还能够清楚看清每个演奏者的姿态。

在祭孔活动中佾舞表演是不可缺少的,并且这种舞蹈同我们日常所欣赏的舞蹈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佾舞的主题是祭祀,必须通过舞蹈表演突显出人们对孔子的敬仰之情,是以在舞蹈动作中加入了许多的跪拜姿势,并且其舞蹈动作都是从乐章歌词中衍生出来的,最终构成一套容纳96字歌词内涵的祭祀类舞蹈。对这类平时不多见的舞蹈,观众往往只能通过现场观摩佾舞表演或者观看祭孔视频才能了解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舞蹈。在此次陈列中为了满足观众们的好奇之心,在设计中特地翻阅古籍查询了明、清两代的祭孔佾舞图,并且用磨漆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佾舞舞谱图陈列于东、西两方的四配像背后,让观众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祭孔舞蹈中的受、辞、让、谦、拜等舞蹈姿势以及举、衡、落、开等舞具动势,并希望观众通过欣赏佾舞舞谱图了解到以中、和、祗、庸、孝、友这“六德”为基础的儒家舞蹈语言。

二、陈列设计亮点

大成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之一,其自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艺术精华。溯源大成殿的原始功能可知,其建立之初并未考虑到用于现代陈列,大成殿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在设计建造时必须符合当时的设计创意以及使用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成殿也开始兼用作为艺术展陈的场所,这样,在从事大成殿内部陈列设计时就会遇到以下两个难题:1、大成殿本身特有的建筑风格同现代展示场馆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设计陈列时必须打破常规思路,充分挖掘殿内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2、大成殿不仅是一个建筑物,更是一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陈列过程中必须将其突显。针对以上出现的两大难题,在设计大成殿陈列时,就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将陈列与大殿本身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一)边际空间的“填白”处理

在对古建筑进行陈列设计时,由于古建筑本身高、阔的建筑特征,无法被现代陈列充分使用。在正常的古建筑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大量的边际留白空间,这种边际空间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室内的空间,更会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陈列与建筑本身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情况的出现也逐渐成为制约古建筑陈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3 填白图案特写

在大成殿视觉设计时,主旨是寻求展品和空间、人和空间的融入感,减少边际空间,暗化四周,衬托大成殿中央的华美、典雅,使碑刻、框架、墙壁和谐对比,而不显得黑白分明。针对这一难题,在陈列设计中借鉴了永乐宫三清殿、西藏扎什伦布寺、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等大殿类建筑的内部陈设,结合苏州文庙大成殿本事的内部结构情况,对裸露在外的白墙均代以华丽典雅的春秋纹饰壁画。具体而言,采用春秋时期青铜器中出现的典型蟠虺纹、云纹对白墙表面进行呼应性装饰陈列,出于视觉审美效果的考虑,在设计时对图案进行简化、抽象化处理,让观众对这些图案不形成视觉焦点,在图案色泽的选择上,为了突显大殿整体庄严肃穆的感觉,采用了墨绿色底色搭配深灰色线条的做法,这也让大成殿内的陈列物品能够在丰富深厚的视觉艺术背景中进行展出。

(二)充分挖掘大殿内部空间

在古建筑的陈列设计中,一些装饰性的小场景是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借助小场景的设计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出古建筑内部的空间,还能使这些小场景成为能够“盘活”陈列显示陈列个性的最适宜选择。

在本文前述大成殿简介时可知,大成殿内部空间有着高、阔两大特点,因此在大成殿中堂设计时特地在“圣集大成”“斯文在兹”这两方匾额下分别增添两条悬垂旗用以消解大殿上层空间的空荡感觉,在悬垂旗的颜色选择上采用了符合大成殿整体配色的红黄相间的颜色组合方式。为了让悬挂在上方的旗帜与地面有所呼应,在两边悬垂旗下方分别设计了两面印有“至诚至圣”“道洽大同”的屏风并辅以鳞纹、蟠虺纹作为背景,在屏风颜色的选择上使用了现代陈列中常使用的灰色格调。这两面屏风不但可以作为大成殿中堂的隔断,丰富大整体陈列的层次感,还能作为编钟、编磬演奏仪式的背景,编钟编磬在灰色格调屏风的映称下更能突显演奏仪式的庄重效果。

图4 悬垂旗及屏风(设计图)

因为苏州文庙目前属于博物馆系统,大成殿作为博物馆内部的重要展厅除了能够进行常规的孔子文化展陈以外,还需要增加临展厅的功能,能够随时举办与孔子、儒学相关的展览,增加对市民的吸引力。为此在设计大成殿陈列时充分运用了碑墙前方的闲置空间,设计了可方便安装、拆卸的移动组合框架,该框架为全实木构造,其造型为典型的中式格栅,经过组合安排在不影响“孔子文化石刻”陈列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开展临时展览,并且在展览廊道的设计上采用悬挂悬垂如意旗幡的方式消除观众对大成殿上层空间的空荡感。

图5 展览廊道(设计图)

(三)“承”“拓”结合营造统一氛围

此次大成殿陈列设计有着其他古建筑陈列设计所没有的困难,那就是设计本身并不是从“零”开始创作,而是陈列更新提升,即必须在“继承”部分大成殿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设计发展思路。

对原有大成殿陈列我们主要保留了:“孔子文化石刻”陈列、原有大成殿内部御制匾额以及清雍正帝御书楹联、苏州著名画家周矩敏绘制的巨幅孔子像磨漆画,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辅助性陈列。

“孔子文化石刻”的陈列方式,已经在上文中有所表述;对大成殿内已经陈旧的御制匾额、楹联,并没有采用目前的包金工艺进行处理,而是选择了原有设计中对匾额、楹联的处理方式——贴金工艺,在修复匾额、楹联上的文字、雕花的基础上,手工操作将厚度约为0.12微米的金箔纸贴于其表面,从而增加大成殿整体华美的感觉。

在处理大成殿中堂内的孔子磨漆画像时,特地邀请了画作原作者前来,并在其指导下对磨漆画破损处进行了修补,对画面整体进行作新处理,与此同时,在设计孔子磨漆画像装饰边框时,摒弃了原有陈列设计中采用的“柔软”边条,代之以层次分明的刚性边条,它与两边的圆柱将产生刚柔对比的节奏。

图6 大成殿中堂陈列(设计图)

除此以外,在设计大成殿中堂中用于放置祭器、乐器的供桌时,也放弃了原有设计中供桌尺寸完全相同的呆板格局,而是创新性地营造出从“方供桌”到“长供桌”到孔子像的逐层递进式节奏,让地面和孔子像之间形成一个“过渡性的台阶”丰富大成殿中央空间的视觉效果,并且同两边陈列的编钟、编磬的渐变节奏遥相呼应。

三、总结

大成殿作为文庙的正殿,也是文庙的核心建筑,是文庙中奉祀孔子神位的主殿,有着自身的环境特色,如何将大成殿原有的环境特色与现有的内部陈列和谐统一是陈列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设计大成殿陈列之初就将其主题定为“孔子文化陈列”,并细分为“物”“人”“场”三个部分,由于这三部分主题是相同的,大成殿的空间将会被营造成一个统一又不失多样的整体化视觉形象,把零碎的展示主题和观众人员牢牢地组织在这一环境中,既能彰显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大成殿的庄重典雅又不唐突。

除此以外,由于大成殿陈列设计的特殊性,此次的陈列方案也充分体现了“承”“拓”二字,承既是保留大殿内原有的美丽的装饰物品,比如,大殿中堂内的巨幅孔子像、精致的编钟编磬等,新增的装饰物品在色彩、风格上均与原有饰物存异求同,保持协调;拓即是拓展,将大成殿的陈列进行更新提升,并加入新意,比如,大殿内碑刻的重新陈列、供桌的摆放方式、悬垂旗以及屏风等设计,都是在统一于大成殿整体氛围的前提下,加入了创新性的多样化元素。

大成殿孔子文化陈列其主题与所处的古建筑环境氛围保持了良好的协调性,也使原本令人赏心悦目的大成殿成为更有文化底蕴和亲和力的文化艺术展示平台,努力实现了古代建筑艺术与现代陈列艺术的互通。

猜你喜欢
孔庙文庙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几处孔庙争暖树
文庙开笔大典
府文庙:走下神坛,走进民间
关于重点保护和重建文庙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