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吉林省人才强省战略

2022-09-30 00:22
行政与法 2022年9期
关键词:吉林吉林省政策

□ 丁 彬

(⒈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92; ⒉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 吉林 通化 134000)

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总结昨天成绩、擘画未来蓝图,是吉林振兴发展的总定位与总动员。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高举旗帜牢记嘱托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精彩篇章》的报告中高度重视人才强省问题。总结昨天,“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出台人才政策18条等举措并不断推出升级版,海纳百川引人才,苦口婆心留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汇聚热潮加快形成”;擘画未来,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吉林打造成英才向往之地、用武之地、兴旺之地”。贯彻落实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需要对吉林省人才强省战略的实践状态进行全面考察,对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再创新,以推动吉林省将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吉林大地上,并有效激发广大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高水平助力吉林振兴发展。为此,笔者对吉林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长春市、通化市等地发放问卷890份,得到有效问卷882份,开展访谈20次。

一、吉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现状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人才工作政策、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积极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吉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紧扣吉林省振兴发展需要,着力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以及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推动了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事业发展,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一)牢固树立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了总分结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系

注重发挥党委领导的优势,用好组织优势以及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坚决做到党管人才。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不断创新方法方式,在机构设置、机制建设、力量配备、资金供给等方面做出努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一是下好人才“先手棋”,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将人才工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适应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注重工作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加以谋划,围绕吉林省委“三个五”“一主六双”“六个回归”“五个合作”战略的需求,从全省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匹配省内战略性项目、战略性产业、战略性技术,制定多个人才政策改革措施,一些地区或单位也出台了相关措施,如松原市长岭县实施了桑梓人才“回归计划”,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社会规划与研究人才规划同步,产业与技术领域的人才项目同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同步;以充分发挥人才专项撬动作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人才驱动格局,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二是既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又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大资金在人才工作中的投放,对于重大人才项目一事一议并予以财政专门支持。如长春市财政年投入人才工作的资金就达5000万之多,在人才表彰奖励、人才培养引进、重大活动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才资源配置中市场导向作用,鼓励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注重把用人单位关于人才政策、措施升级为创新政策,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作用,使人才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得以高效利用。三是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局面,整合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人才治理共同体。确立了“一把手”亲自抓“第一资源”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方式建构体制。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建立了涉人才部门的联席会议、人才重大事项决策报告等工作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职责。如为更好落实“长春人才创新港”政策,探索集人才引进、培养、储备、使用等于一体的具有长春特色的人才服务新模式,专门成立了长春市人才服务局。

(二)依托主导产业聚集人才、汇集智力,构建了系统配套、梯次协同的人才开发体系

吉林省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并将其转化为引才的原动力,强化研究型、实用型、合作型人才定位,既体现立足大项目、大工程建设促进人才成长,也形成了依靠人才吸引、争取、推进项目落地与实施的格局,有助于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做优人才存量,做大人才增量。一是围绕吉林省战略性产业聚集人才。吉林省“一主六双”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为各地人才引进与使用提供了重点和方向,各地适时出台了围绕主导产业的人才政策。如长春市二道区依托新工业领域、智能制造业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等主导产业,创新“人才询访服务专项行动”办法,通过“三服务”(即按需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三询访”(即定期访、随时访、常态访),力争做到对各类人才特别是稀有高层次人才基本情况清楚、主要需求清楚、存在问题清楚。二是强化依靠产业的聚才行动。打通了专场招才、中介猎才、以才引才等渠道,加大与域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聚集型企业等的合作力度,最大限度挖掘人才。各类人才队伍数量均有所增加,质量有所增强,结构有所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三是引才视角不断拓宽,在更广阔领域招才引智。吉林省通过开展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立足吉林,放眼全国,走向世界,主动参与海外人才竞争。如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开展人才政策推介和海外招才引智工作;再如长春作为吉林省中心城市走在前面,在东北地区率先实现外籍高层次人才享有与北京中关村、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广东自贸区同样的出入境政策。

(三)落实人才创业激励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人才扶持体系

吉林省注重发挥政策创新对于推动人才工作发展的软实力作用,积极筹划整合人才政策,将以往分散在各个领域的人才政策集中起来并实现创新。2018年2月,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因其内容有18条,也被简称为“人才政策18条”),提出了人才分类、人才服务保障、人才评价以及人才引进待遇、鼓励创新创业等新政策。“人才政策18条”作为吉林省“人才政策1.0版”成功撬动了吉林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以“人才政策18条”为先导,短时间内高频次系列人才新政策、新办法在吉林大地诞生,如“长白山人才工程”“拔尖创新人才”等人才项目出台,院士专家吉林行基层行、重点领域“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农科生“订单式”培养、“吉享卡”等个性化和普惠型人才服务新政策等落地。目前,随着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2.0版)》《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养老保险待遇保障计划》等新政策陆续出台,吉林省人才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聚天下英才促振兴的氛围正逐步形成。

(四)探索人才精准服务与保障机制,逐步形成拴心留人的人才生态环境

为使各级各类人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创新、服务吉林发展中,近年来,吉林省着力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上创新,从省级到县级相继出台了各类服务保障政策,“人才政策18条”中就有子女入学、家属安置、出行医疗等方面的政策支撑,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引进人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优惠政策、主要领导联系服务专家的政策等,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在荣誉制度方面,给予人才以更多的政治关怀,使人才充分感受到获得感和荣誉感。一是衣食住行方面。人才安居工程成为新亮点,给予安家补助、发放购房补贴、提供人才公寓,实现人才“来之能安”;为海外高端人才设立签证办理、驾照办理及就诊服务绿色通道,为有突出贡献专家提供定期体检等,让人才能够安心定居、便利生活。二是子女就学方面。高层次人才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可自愿选择所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对就读公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海外高端人才子女免收学费。三是奖励制度方面。在事业单位实施了工资上浮制度,E类以上人才上浮10%-30%绩效工资,对国家级、省级称号人才给予2级、1级工资的提升。四是实施吸引“吉人回乡”扶持创新创业制度。设立吉林省境内的“吉人回乡”人才联络服务办公室,设立部分发达省份和地区境内的联络站,搭起“吉人回乡”创业发展服务对接平台。各地市也相继实施了“学子归巢”政策,人才外流现象得到有效改观。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六个回归’势头喜人,‘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奋斗有我、就在吉林’‘吉人回乡’创新创业热潮高涨,高端人才实现净流入,一大批投资者纷至沓来。”

二、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吉林省的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人才引领作用不可替代。从新一轮区域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态势看,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出现全社会抢抓人才第一资源的大态势。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才工作力度较大省份相比、与新一轮振兴发展要求相比,吉林省人才发展还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重才爱才已成共识,但对人才引领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所谓人才,被专家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由此可知,人才相对于一般人,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关键推动作用。通过访谈等形式的调研发现,目前吉林省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但一些政策落实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同时,以问卷形式开展了调研,主要从薪资待遇政策、生活保障政策、事业发展政策、贡献评价政策、创业扶持政策等五个方面对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各类人才对政策的综合满意度还不够高,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从访谈、问卷调查情况看,重才爱才已成共识,但对人才引领发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二)总量不断扩大,但结构优势不明显

调研显示,近年来吉林省各类人才数量都在稳步增长,在引进人才和自有人才培养上均有长足进步。但从人才分布看,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比例明显低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无法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目前,吉林省人才队伍结构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事业单位人才多,民营企业人才少;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人才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少;基础性研究型人才多,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少;一般性人才多,高端领军人才少。党政人才中,城建规划、现代金融、城市管理等专业型、知识型干部比较短缺;产业人才中,高端人才特别是能够引领发展的领军人才仍然不足,支柱产业缺乏能够自主研发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才。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态势还有待形成。从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情况看,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比达48%,但战略性新兴工业、智能制造业领域产业人才数量还不多,人才链条较短、结构单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在一些地区调研中发现,决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人才智力成果基本上依靠引进,很少有“土生土长”的智力成果。

(三)科研成果比较丰富,但本地转化率较低

近年来,吉林省专利申请量不断上升,202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730项,位居全国第21名;吉林省2021年专利数量增长率为44%,2014-2021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2%,皆位居全国第11名。另外,每亿元GDP伴随的专利产出数量达到了0.43项,位居全国第11名,表明吉林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较高,属于技术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吉林每万人的专利产出数量达到了2.4项,位居全国第16名,表明吉林劳动人口中的技术研发人员比例较高,各机构的研发能力较强(见下图)。但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的有些重大高端科研项目成果难以在区域内承接和转化。同时,由于缺乏成果转化体系、有效的吸引手段和专业化的创业孵化队伍导致成果转化难以持续投资,本地转化率不足30%,造成成果外流风险。另外,部分科研人员对于股权投资的接受度不高也导致了成果难以转化。

(四)人才数量整体提升,但地区间领域间仍不平衡

从调研情况看,吉林省人才数量较大,但分布不平衡。第一,基层单位人才相对较少。中直单位高层次人才比例为34.84%,而市属企业仅为5.73%;第二,区域差异化明显。驻长春的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比例为29.90%,非驻长春的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比例为17.69%,相差12.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差异化明显。以长春为例,汽车、轨道客车、农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型产业人才规模较大,而新能源、大数据、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薄弱,拥有的人才量相对较少。第四,人才分布不均。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才相对集中,民营企业一线人才匮乏。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到区域位置、自然环境和产业结构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人才工作本身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市场配才作用发挥不够。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需要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来实现配置的合理性。调研显示,吉林省内一些人才市场在人才供应上发挥作用不够、中小民营企业的薪酬吸引力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仍存在固守观念导致缺乏创新和“走出去”的魄力,使得人才的专业特长没有发挥作用;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急需用才但人才匮乏,“招不来人”又“留不住人”。二是用人主体积极性不高。用人主体是留住人才的重要环节,其如何对待人才是人才决定去留的第一考量。从调研情况看,因个别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人才不重视,导致有核心技术的研发人才、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和专业型的党政人才在用人单位成长后就跳槽到发达城市的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有的用人单位缺少对人才进修深造等培养培训工作而导致人才外流。三是创业扶持政策效力不足。市场导向在创业扶持政策上体现不足,表现为市场化的企业技术自主研发创新潜力有待发掘,科研技术自主创新激励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科研成果不能在域内完全转化投产;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人才渴望实际资金投资而不愿意接受股权投资,导致创业不能顺利进行;能够持续创新创业全周期的扶持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产品和专利难以走向产业化。

(五)人才服务体系能级不高

吉林省在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方面相对于东南沿海城市吸引力不足,加之地方经济实力相比发达城市较薄弱,因而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整体能级不高,全社会服务人才的氛围还不浓厚。政府仍然是人才服务的主力军,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社会中介机构数量不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同时,技术转化、技术检测等专业化服务项目缺失或服务能力不强。部分市县人才工作受财政能力影响而创新不足,其在人才体系上与省里的人才政策衔接不畅,在子女入学、安家补贴、人才服务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缺乏系统性,政策、措施和手段仍呈现碎片化。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对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推动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关于人才的重要论述来统领人才工作,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以“广揽天下英才,推动振兴发展”为目标,大力培养、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构建政策引导、行政推动、市场化运作“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用人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对于吉林省而言,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才强省的战略主线,围绕“一主六双”“六新产业”“四新设施”,突出支柱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做好人才战略文章。首先,加大宣传力度,使人才也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更加深入人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重视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其次,对接国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总谋划,制定吉林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远景规划和吉林省新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计划。再次,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解决上一版中的突出问题以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既要引得进来人才,更要让人才进一步发挥作用。因此,应积极筹划升级人才政策并尽快发布实施,以释放政策效能。要真正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尽快启动“高端人才收入倍增计划”,使之切实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产生“千金买骨”效应。

(二)加强人才工作规律研究,为人才强省战略的科学化打好基础

人才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特殊规律。首先,回应问题,科学解释社会关切。如对人才流失的认识问题,要通过研究对人才流动、人才流失加以区别。人才流动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规律变化前提下,人才资本寻求收益的最大化,使其向贡献收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动,往往在提高个人收益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必然产物,非经济手段影响的效果很小。人才流失是人才流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特定群体、组织、地域有才能的人,由于没有完全发挥价值,离开其原单位或组织而另谋出路的行为和现象。可见,组织保障能够产生较大影响力,是改进人才工作的主要发力点。其次,对人才选拔与评价在规律上加以研究。应通过研究优化人才评价方法,从体制机制上选准选好人才;要有人才工作标准化手册,公开透明对标人才级别层次。再次,科学化的基础是专家队伍建设。要有一批人才学的专业人士投身到人才工作的规律研究中, 一方面要提升人才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让专业化人才投身到人才工作中来。

(三)把引才引智与选拔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人才倍增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会同相关单位加大海内外、域内外招聘、培养和对接高层次人才项目工作力度,进一步支持留学人员来吉林省创业,加快建设留学生创业园、留学生联合会吉林分会等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和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人才来吉林省创新创业。支持吉林省企业到省外开展人才招聘和项目对接,吸引域外人才和吉林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另一方面,结合吉林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需要,继续做好国务院特贴专家、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长白山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建设专家服务平台,引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实施各具特色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以品德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与实际业绩为重点内容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人才项目,有效落实人才政策和相关举措。

(四)搭建转化平台和扶持体系,从发挥作用层面提供保障

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打造人才高地、搭建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如今长春正在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力求使之真正成为全省龙头,从而引领和辐射全省。未来,一要深化“长春人才创新港”、长春科技大市场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整合利用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项目对接、人员培训等服务。二要完善创业孵化平台。总结北湖科技园、中俄科技园等创业孵化经验,建设一批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吸引一批优质成果在长春落地转化,以政策吸引大型企业、相关科研院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到长春创设高端研发机构,鼓励并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三要建立人才创业投融资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吸引战略投资者共同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支持银行机构对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开展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四要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构建更加广阔的施展才能舞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聚焦人才作用发挥,注重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大建设力度,建设一批专家服务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平台,通过留学人员联谊会、博士后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为平台促进人才发挥作用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完善更加灵活开放的引才用才机制。五要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和措施,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一,服务下沉。制定出台“吉享卡”管理办法,探索服务向市县级高层次人才扩展,向市县级三级岗位并具有省级人才称号的人才增发“吉享卡”,让基层人才能够享受省级专家服务。第二,对象扩面。将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层贡献突出人才纳入享受服务范围。第三,服务增容。加大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和异地休假疗养工作力度,广泛开展高层次人才智力帮扶、主题沙龙、专家体检和参政议政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五)区分人才类别特点,形成精准服务、有效服务的高能级

一要完善服务平台,惠及广大专家人才,注重全社会参与,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二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积极发挥高端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国家人社部的工作部署,加强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建设专家服务平台,给予专项课题及经费支持。三要建立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常态化制度,既方便经常性咨询,也能及时准确反映人才心声及遇到的困难,使困难得到及时解决。四要持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力度,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制定并实施东北亚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省内博士后创新资助计划,以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吸引省内外优秀博士后来吉林创新创业。

猜你喜欢
吉林吉林省政策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奔跑的小浪花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反腐
吉林冬季之旅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