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芝冰
(1.河海大学 体育系,江苏 南京 210098)
女排精神自诞生之初至今已有41年的历史,从1981年获得了第三届女子排球世界杯冠军,到2019年9月29日在第十三届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十一战十一胜获得第五个世界杯冠军,延续了中国女排的辉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女排精神振奋了人心,跨越了时代,顶起了民族脊梁,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带来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研究女排精神融入体育强国的发展,拓展女排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对带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查找整理文献得出,不同时期女排精神内容表达的不同(表1),不同时期内容不同也代表了中国女排成绩的起伏。成绩优异时,女排精神以“振兴”、“拼搏”、“奋斗”等含义的词为主,在低谷时,以“坚韧”、“不放弃”、“永不言败”等词为主,这也反映出中国女排历史进程的划分是根据以成绩为依据划分,每个阶段的划分依据以中国女排在三大赛事(奥运会、世界女排大奖赛、女排世界杯)的成绩来判定。女排精神自诞生之初到今天内涵越来越丰富,有不少学者开展了女排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研究。代表作有:王军伟,张岚等(2017)[1]对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文化效力进行了构建。陈向[2](2017)阐述女排精神在当代价值,女排精神已超出体育领域,在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女排精神能重塑人的价值观、鼓舞团队和个人前进、唤起爱国精神。赵麑(2017)[3]提出将女排精神具有的时代效应充分发挥,深入挖掘女排精神的政治、教育和人文价值,营造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风气。李文龙(2020)[4]以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探讨了女排精神的形成条件及时代使命,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张波等(2021)[5]运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让中国女排亲历者进行口述,总结中国女排成功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为中国女排今后的发展中总结了宝贵的建议。综上所述,女排精神的内涵丰富,承载了两个时代的记忆,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符合当代发展的主题,因此研究女排精神产生的历史、内涵和价值依旧是热点。
表1 不同时期女排精神内容的表达
新时代女排精神以祖国至上为核心,团结协作为精髓,顽强拼搏为实质,永不言败作特质,其屡创辉煌、长盛不衰的情感、意志、性格、组织、技术等要素构成的精神密码[6],更是注定了在课程思政背景之下,女排精神作为重要思政元素被融入体育教学环节。为此,学界专家全方位、多主体着手研究女排精神的教育意义与传播路径。钟秉枢[7]等(2020)探讨了女排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女排精神是一种代际传承的精神文化,具有人类文化基因的继承性和在实践当中不断完善的创新性。这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老女排”到如今年轻一代队员实力的传承上,更体现在一代代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信仰和精神的传承上。于永光等(2016)[8]研究中国女排里约夺冠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女排夺冠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促进高校体育文化传播。张明[9]等(2021)提出把女排精神融入到课程中需要从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设计、教学实施3个方面入手完成课程思政的建设,通过教学情境设计,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培养学生在排球普修课程中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薛文婷(2012)[10]运用认同理论与建构理论说明五连冠的新闻报道在构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忠诚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闻报道中使用“我国”、“祖国”、“我们”的称谓构建对国家的认同感;通过国家象征物的媒介、爱国主义的话语构建对国家的忠诚度;同时在报道中还建构了对以"顽强"、"拼搏"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认同。程樯(2020)[11]对《夺冠》进行分析,提出寻找建构影像的质感以寻求观众群体的认同。认同理论具有单向性、针对的是教育个体,强调从 “划分类别、产生认同、进行比较”三个过程分析女排精神的作用和弘扬方式,该理论已在学界获得较为深刻的探讨与运用,但从群体角度出发的研究尚为匮乏。因此本文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从群体角度出发探究女排精神传承和弘扬的积极促进的方式,对丰富女排精神理论研究以及案例支撑具有借鉴意义,更是符合当下时代精神发展需求。
群体动力学理论是社会心理学认知流派的观点。认知流派强调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是对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利用知识的过程。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库尔特·卢因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内在需要和环境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12]也就是说,人的认识过程受到处在的环境的影响,处在同一环境的所有个体是一个动力整体,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引起另一个变化的发生。因此在这引入另一个概念,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了场域,即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环境之间构成的框架,关注于框架内部各个位置的互相作用。[13]卢因强调群体多数动力,就是群体目标的形成得益于成员间行为动向的一致性,其形成并非某一个体自我意志的显现而是群体内最大多数人活动的共同意向所在。[14]当个人动机和群体目标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愿意主动接受群体目标的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使群体达到共同的目标而学习和工作。
关于群体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关于教育学方面探讨的是群体动力学理论形成、发展与运用,并注重研究群体凝聚力的发展。有学者实证研究群体动力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凝聚力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正向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5]还有运用群体动力学动力对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推动学习共同体有效构建、运行和可持续发展。[16]针对体育教育,张滨(2008)[17]以群体动力学开展成人体育教学活动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群体动力学运用到成人体育教学中是可行的,比传统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好,在群体中了学习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本研究基于群体动力学理论原理剖析其对女排精神传承作用方式及影响因素,其中任务凝聚力为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其主要通过群体、个体以及外部威胁三方向产生作用,其中群体方向包含群体的领导、目标、结构和环境四个层面。为此,以任务凝聚力作“桥梁”,联结群体动力学理论与女排精神,构建群体、个体与外部大环境之间的联系,拓宽并稳固女排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播与弘扬路径。[18]为此,群体动力学可以从主观能动性、环境氛围以及传播体系等方面有效稳固女排精神的传播体系,为女排精神的可持续发展与良性流传夯下坚实基础。
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是体育精神深刻感知与传播的重要平台,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组织与举办,在增大活动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对群众有着极大的鼓舞、激励、宣传和号召作用,是推动体育精神在人民群众高质量发展并传承的有效措施,可以起到掀起大众体育高潮的“杠杆”作用。[19]
体育赛事的举办使人们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了解,这能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又会使赛事本身具备更多的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众体育比赛展开研究,探寻开展大众体育比赛和扩大其影响的途径,并借此推动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利用优势项目的竞技成绩激发国人的体育情怀,将体育情怀转换为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同发展。对于排球项目,利用人们对女排的情结,以及女排运动员身上让人动容的力量,都能让人们想去尝试和参与排球运动。近年来,软式排球、气排球、沙滩排球等等各式各样的排球运动项目火热开展,这些排球形式以趣味性为主,降低了掌握的难度,推动全民健身,并在全民健康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建设体育强国构筑了全民健身的坚实基础。
以气排球为例,目前,大型气排球比赛主要有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比赛、全国女排宿将(或元老)气排球赛、全国气排球邀请赛(或公开赛、夏令营活动)等类型。[20]举办历史最长的,规模最大的全国比赛是全国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比赛,这项赛事从2004年开办以来每年举办 1 次,至今已经连续举办17届。这项赛事也带动了各省举办的气排球邀请赛、公开赛、夏令营活动[21],随着气排球在全国火热的发展,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正式将气排球项目纳入群众比赛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十五万名群众报名参加选拔赛,全国各级选拔赛共进行约五万场,最终选拔出来663名运动员参加本次比赛。[22]气排球的普及掀起了全民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潮。
本文借助访谈法的方式,寻找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群众”进行访谈及录像资料的收集,整理采访者对重点事件的回忆和观点。本研究确定具有代表性的5则采访视频,五则视频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全面性体现于采访人员包括了教练员、运动员、管理者、媒体人四个领域的人员。筛选这些人的原因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见证了中国女排的发展,能够为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论证。时效性则是选取近两年关于中国女排的记录片和人物深度访谈。(表2)
表2 访谈视频的基本信息
智能时代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的呈现不足,需要利用新媒介来完善,实现二者的优势和劣势互补,从而增强信息的传播效果。开通官方认证微博和企业微信公众号,积极宣传和宣传女排精神。例如2017年腾讯体育与中国女排签约,取得中国女排独家商务运营,立足独家内容板块给用户带来不同浏览需求的满足。[23]以精彩图片、精彩视频、女排新闻内容和赛事直播预告为主。除了最基本的体育资讯外,专注于直播视频的内容开发及服务,场内外联动与互动也是移动端 APP 的主战场;腾讯体育试用女排元素符号进行微博话题造势,达到品牌之间相关推广的双向效果。[24]搭建优质体育垂直社群;进入“后台”,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诠释女排精神,提升女排影响力;发展体育IP经济,打造品牌传播;注重运营维护,推动流量变现。
本文所用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库。以“女排精神”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以上步骤的筛选,共得文献950篇(检索日期为2022年7月2日),取全部950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完成了样本数据库的构建。
利用CiteSpace(6.1.R2)软件的可视化操作功能,对样本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究41年来“女排精神”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变化趋势。(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文献主要是以女排精神和中国女排两个关键词为起点,研究的内容包括女排世界杯、女排队员的竞技能力、体育精神、排球教学、课程思政等方面,早期的研究注重竞技体育方面,研究女排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赛事上的技战术,近5年,关于女排精神的关注点集中女排精神价值、弘扬与传播女排精神方面,主要研究精神育人、女排精神融入体育教学、女排精神激发国民的认同感。表明弘扬和传播女排精神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图1 “女排精神”领域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体教融合的大环境下,将女排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应充分挖掘精神的思政元素、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三个层面来实现,课程设计要有连贯性和协同性。连贯性就是要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又从整体上呈现出女排精神构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结构合理的课程编排。协同性上,强调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协调运用和整合更多的课程资源,将隐性课程资源与显性课程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拓展体育精神培育的实践渠道,通过竞赛体验竞争中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勇于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坚定信念,培养竞争精神、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完善体育道德人格[25]。
竞技体育追求的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竞技水平的提升,健全竞赛体系,让更多优秀运动员参与到联赛中,打破业余赛事与职业赛事的壁垒,开放排球联赛准入大学生运动员参与比赛,扩充女排后备人才储备,畅通学校与专业队渠道,同时健全选拔性竞赛制度。[26]在竞技比赛中,训练比赛中要认真学习和领悟女排精神的精髓,表现出的艰苦奋斗、刻苦训练的精神,将每一场训练都当成是一场竞赛,充分发挥“每分必争”的精神。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深入,发挥明星型运动员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带动广泛的社会效应。体育明星不仅是体育精神的创造者,也是体育精神的弘扬者。体育明星成名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期,成名后他们将获得粉丝的喜欢,社会关注度高,他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往往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同龄人的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发挥体育明星榜样示范作用,将运动员对待自己的运动事业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不畏困难,乐观积极的精神展示出来,通过拍摄、制作一些日常训练、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展示出运动员更加生活化的一面,拉近运动员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让大众感受到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也是平凡的人,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够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在明星效应以及晕轮效应之下,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例如开展体育扶贫,中国女排前任队长惠若琪成立的基金会致力于通过体育教育,让偏远、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学习体系更加完整,用科学、专业、系统的体育教学助力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健康化和全面化[27]。
文以传道、文以载世,文艺作品则是精神传播的天然载体。利用文艺创作传播精神文化,大力发展体育影视产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繁荣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强国。十四五时期要根据中国体育文化的需要,制作体育影视、体育艺术品及展览,促进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中国女子排球队有着辉煌的历史,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将现有的影像资料、比赛报道、实物资料等进行整理,并设立专门的排球博物馆、展览馆和荣誉室等。目前已经成立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中国女排腾飞的地方——湖南省郴州市竹棚馆,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对竹棚的原址进行了修复。“我相信建好这个竹棚馆以后,它是对我们女排精神很好的传承,也是像我们现在年轻人弘扬女排精神,一个很好的教育基地。”(访谈记录-211226)同样创作影视作品,宣传了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大家说女排精神一下子把它拔到非常高的一个高度,但其实我们发现我们日常当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那个才是对女排精神更多的、更切实的描述……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因为我们所看到的每一次迸发,或者是每一次的荣耀背后是一路的这个荆棘。披荆斩棘才获得的一次成功。”(访谈记录-200117)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对“三大球”振兴工程作了具体的要求,其中一项要求是普及大众排球,整体推进排球运动发展,这是从国家政策方面推动排球运动全民健身的部署。充分发挥女排精神对人民群众的激励作用,提高群众体育健康锻炼的积极性和体育产业的消费,从而推动排球项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合中国女排的历史发展轨迹,将体育竞赛业与体育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以健身休闲业、赛事运营业的体育产业体系。弘扬女排精神,激发群众参与排球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排球作为一个团体项目,排球运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荣誉感,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风气。排球项目具有培养合作意识的功能,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社交的需要,同时群众体育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使人们的体育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升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了让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精神需要,让更多人参与到排球运动项目中,应简化排球难度为群众所接受,大力推广软式排球或者是气排球,郎平指导在访谈提到:“现在其实有一种气排球特别软,没有玩过那种。那个玩的挺嗨的,我看现在全国挺热的。” (访谈记录--20200127)按照“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将培养广大人民体育兴趣,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国各省各市(州)各县(市)区要建立群众性的排球协会发展俱乐部,扩充运动项目参与人数,再建立国省市县乡的竞赛体系,分组举办职业竞赛和快乐赛事,让广大人民在充分体验到排球运动的无限乐趣的前提下,形成终身体育理念,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
从女排精神诞生到今天已有40年的历史,诞生之初女排精神激发了人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给当时迷茫的人民带来奋斗的希望,到现在女排精神依然激励我们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女排精神传递的力量是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女排精神有利于健全个人完全的人格,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对群众体育发展有积极作用,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带动群众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带动群众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潮。具体操作通过教育构建价值观共同体、宣传形成群体氛围、行动践行精神三个方面入手,在教育方面,将女排精神深耕于思政教育,在学校体育竞赛发扬,宣传上利用大众媒体,制作体育影视作品,提供女排精神展示舞台,营造女排精神的社会氛围;在行动上,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到排球赛事,构建国、省、市、县、乡五级竞赛体系,共同传播女排精神。此外引导正确体育观,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杜绝唯金牌论和金牌无用论两种谬论,客观公正评价运动队在赛场上的表现,对于一时的失利给予包容。弘扬体育精神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一部分,而体育强国的建设不仅要有深度、高度、广度,还要有包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