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视角的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模糊综合评价

2022-09-29 05:19盛建国于黎冰赵同庆袁兴亮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指标资源

盛建国 于黎冰 赵同庆 袁兴亮

(1.河西学院 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2.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大众运动体闲和主题旅游度假为重要内容和核心产品的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体育旅游活动的日益活跃,极大带动了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成为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新型业态,被提升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层面[1]。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方面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急剧扩大,但承受着日益加重的生态环境负担,积累了诸多生态、社会和文化冲突;另一方面体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总体供给不足、产品体验内涵与延伸价值未得到深入挖掘,人们多层次、多样化体育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2]。因而,体育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也必然从重视规模速度转向重视生态与质量效益,市场的供需关系,则转向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需求拉动为轴心的“新常态”[3]。游客是体育旅游重要利益相关方,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主体,游客认知、需求、行为等主体要素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旅游产品建设[4]。选择从游客这一最终评判并反向指导体育旅游组织过程的视角,对体育旅游开发进行评价,呈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适宜开发途径,以期能为生态体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实践借鉴和理论指导。

1 相关研究评述

从本质上讲,旅游业属于自然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是较为典型的环境友好型产业[5]。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增长强劲的新业态,其粗放式发展使得“非生态化”现象日益加重,因而有必要以生态文明价值导向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新的体育旅游发展方式,有效统筹体育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各类旅游资源协调发展,促进体育旅游的生态化发展。即从宏观上,是把体育旅游活动内容纳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置旅游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于生态系统能量总交换过程中,实现旅游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6]。在中观层面上,政府要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功能,建立市场规范,制定和完善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与测评的立法与执法,在推动体育旅游发展方式生态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微观上,要明确企业、政府和个人各自扮演的角色,提高生态化发展公众参与程度,开展对游客的生态教育,强化其环保意识,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改变消费和生活方式[7],从体育旅游活动设计到游客的行为规范,共同推动体育旅游生态化发展。游客是体育旅游供需关系的核心,因而选择游客视角开展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研究十分必要。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旅游开发是为发掘、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而进行的开拓和建设性活动。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和体育资源的有机组合,体验是体育旅游的核心和基础,旅游开发也即围绕整合旅游资源、创造旅游体验来开展。资源优势理论将旅游资源分为对象性资源和操作性资源,资源产生经济价值的潜力取决于与其他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方式[8,9]。对象性资源是用于维持旅游运营的有形资源或实体投入,主要作用是传递使用价值;操作性资源是产生体验效果的无形资源或精神投入,包括游客的知识、技能、经验、精力,以及旅游的组织、信息与关系资源等[10]。因此,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开发主要对象,包含了有形物质实体、无形精神文化因素以及各类资源通过互动与整合的相互关系。换言之,体育旅游资源既可以是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包括为体育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空间与存在,也包括与体育旅游相关的场馆设施、主题公园、露营设施等人工创造物;也可以是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包括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交流、赛事观赏、运动参与、医疗养生等人文活动[11]。因而游客对体育旅游开发的评价,包含了旅游体验、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整体性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因子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结合对游客的深度访谈,整理出23个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经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处理,确定基于游客调查的22个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

2.2 层次分析

依据因子分析确定的指标体系,构建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层次结构,邀请体育旅游“意见领袖”、旅游参与者、高校旅游管理学者,对开发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计算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指标各层级的权重。

2.3 模糊综合评价

在河西走廊四地市开展问卷调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状况进行评价,绘制IPA评价图,并依据定量评价结果进行系统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1.1 评价指标的筛选

本研究借鉴了David Weaver[12]、何方永[13]关于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的指标,肖秀显等[14]与邓凤莲[15]关于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素等研究成果,对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徒步穿越游客,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整理出包括生态体育旅游资源与基础条件开发的23个评价指标。问卷调查于2019年5月1日在张掖冰沟地质公园和肃南马蹄寺民族风情园全国徒步大会进行,由受过专门培训人员采用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1份。运用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剔除1项因子载荷低的指标后,Cronbach's α系数为0.917,KMO检验结果为0.972,巴特勒球形检验P<0.001,排除了评价指标间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通过主成分分析(PFA)正交最大方差旋转法,得到特征值较大的3个公因子:1)旅游服务体验,共8项指标,特征值5.68,因子贡献率25.82%,主要考察旅游服务质量、设施,旅游活动的管理、组织以及游客参与、体验等状况。2)体育旅游资源禀赋,共8项指标,特征值5.22,因子贡献率23.71%。包括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由自然、历史、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物质的、精神的各种事物以及其内在价值表现的综合体,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16],主要体现在资源的丰度与综合价值利用上。3)旅游开发基础条件,共6项指标,特征值4.89,因子贡献率22.21%,考察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及其综合利用状况。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1.74%,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经质询相关专家,通过MAHP软件绘制基于游客视角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图1),包含3个要素层,22个评价因子。

图1 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层次结构

3.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邀请来自景区、高校以及旅游和体育管理部门12名专家按照9/9-9/1标度法,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指标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经两轮反馈后,确定指标间比较值,构建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目标层一致性检验比率0.0025,要素层一致性检验比率分别为0.0200、0.0280、0.0143,r值均<0.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所计算权重具有较高可靠性[17]。从各层级指标的权重看(表1),要素层旅游服务体验权重赋值最高,为0.3662,反映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形态,越来越受到游客和市场的重视,是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体育旅游重要的物质基础,赋值权重为0.3289,包含了各类有形和无形的体育旅游资源及其蕴含的价值。指标层中,权重赋值最高的三项是旅游产品创新基础(0.0688)、资源综合利用(0.0652)和运动畅爽体验(0.0582),反映游客看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突出体育旅游体验特色的期待。

表1 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权重

续表1

3.2 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的分析

3.2.1 游客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评价

依据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得来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形成的调查问卷,每个指标的评价论域分为很高、高、一般、低、很低5级,分别赋分5、4、3、2、1。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体育旅游开发状况的认知进行评价,很高为5分,表示体育旅游开发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一般为3分,认为开发状况既没有显现自身特色,也没有太多问题与不足,处于可接受水平;很低为1分,表示完全没有显现体育旅游特色而感到失望。调查于2019年7月至8月,由课题组成员分头赴河西走廊观光景区、赛事现场和户外健身俱乐部,通过现场或网络问卷对游客进行随机调查。观光景区为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体育赛事为瓜州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戈壁挑战赛和张掖国际汽车拉力赛;户外俱乐部选择张掖大漠户外俱乐部举行的肃南中华裕固风情走廊徒步游览、金昌背包客俱乐部举行的紫金花城徒步穿越活动。共发放问卷816份,回收有效问卷701份,回收有效率85.9%。

由于游客参加项目、旅游目的、消费习惯、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存在评价信息不完整、标准不统一等模糊性问题,由此采取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为:

1)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集合。根据表1中确定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要素层和指标层权重集合。

2)构建评价隶属矩阵。根据问卷评价论域及其赋值,建立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指标层旅游服务体验、旅游资源禀赋、开发基础条件的三个评价隶属矩阵。

3)模糊综合评价。根据评价指标权重集合和评价隶属矩阵,通过M(·,+)方法先计算二级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再用同样方法计算一级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得到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模糊综合评价评判集(0.17,0.23,0.30,0.19,0.07)。

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推动电力信息化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而言无疑是一个有效的保障。图像识别是信息技术中的代表,如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将是今后电力信息化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4)计算模糊评价结果。根据以上评价论域的等级及赋分,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单值化处理,评价结果为:0.17×5+0.23×4+0.30×3+0.19×2+0.07×1=3.12。参考评价论域等级,目前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水平3.12≈3,开发整体状况没有显著特点和问题,处于可接受的“一般”水平。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尚处于“一般”,如何着手提升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水平值得思考。根据生态体育旅游开发22个评价指标权重,结合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的模糊评价隶属矩阵,采取重要性-表现分析(Impor-tant-performance Analysis)方法,绘制IPA评价图(图2)。图2纵轴表示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均值0.045为基准;横轴为开发评价指标的评价论域等级,分“很高、高、一般、低、很低”5级,取每个评价指标的最大隶属值。

图2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IPA评价图(序号代表见表1)

3.2.2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IPA评价分析

1)特色资源是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IPA中C9、C10、C11、C15、C16指标评价等级较高,资源奇特性、聚集度、组合度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得到游客较高评价。主要表现在:一是与西北其它地区较为偏远分散的旅游资源不同,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富集于城市周围,敦煌、玉门、嘉峪关、张掖等是非常典型的1h旅游圈。二是河西走廊被誉为“徒步者天堂”,独特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资源,适宜开展各种类型体育旅游活动,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18]。三是作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旅游长廊”,武威、张掖、敦煌三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酒泉、玉门、金昌得到了较好的融合,是东西通陕西、宁夏、新疆,南北靠青海、内蒙古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和西北游黄金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2)没有显现出体育旅游体验服务的特色。体育旅游是一种典型的体验经济形态,从IPA中C1、C2、C3、C4、C6、C7指标中可以看到,体育旅游活动服务、管理、规划、体验等深度开发指标的权重值较大,但游客评价不高,显示发展理念较为落后,内涵建设不足。表现在:一是每年举办大量体育赛事,但品牌培育不够,游客参与度低,体验性差。二是体育旅游活动以徒步、骑行、自驾游为主,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特色化与游客自主性不够。三是生态体育旅游宣传教育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企业管理、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3)旅游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政策支持结合不够。IPA图显示C17、C18、C20指标权重高,游客评价得分较低,表明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河西走廊作为新丝绸之路黄金通道,可以借助国家一系列发展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产业、绿色生态产业的政策、法规、意见,如“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颁布实施,以及近年来涌现出的西北深度游热潮,都可为促进河西走廊生态保护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旅游走廊”作用提供良好支撑。

4)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一是协调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关系。河西走廊景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区绿洲上,快速增长的游客量和旅游配套设施修建,使用水压力增加、绿洲破坏,沙漠化加剧,诸如户外健身与汽车拉力赛类的高能耗竞赛活动必然受到一定限制。二是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条件制约着体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如伴随着人才引进、资金投入、观念更新的不足,对创新体育旅游设计、深度开发旅游产品与活动产生较大影响。三是避免同质化重复开发。河西走廊与周边地区旅游有较强相似性和替代性,形成一定竞争压力。如陕西的秦唐历史古迹,内蒙古强调草原风光,青海重点是雪域佛光,新疆主打异域风情,宁夏打造的塞上江南等[19]。

3.3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河西走廊旅游资源分布广,类型、功能多样,互动性和关联性强,且部分资源在国内具有较强垄断性,众多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开展体育旅游具有较大优势。但体育旅游资源分布呈现点多线长、空间分布分散的特征,旅游开发同质化建设、管理条块分割现象严重,需要在旅游资源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上进行整合。以优势旅游资源区和特色体育赛事为开发先导,以点连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融合各类旅游资源形成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带。具体以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敦煌等核心旅游城市为区划,依据互补性原则,整合历史文化遗迹、自然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及生态体育旅游等各类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点—轴—域”旅游带空间结构。另外,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对沟通西北乃至丝绸之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客源地作用非常重要。河西走廊与周边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等地旅游资源既有极强的互补性、联动性,又有很强的竞争性,可以通过省级协调,在河西走廊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或旅游协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与协作共赢。

3.3.2 提升体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

1)制定生态体育旅游管理规范,分类指导旅游企业开发行为。河西走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资源承载力有限,政府部门要制定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体育旅游管理规范,监督、检查和指导企业旅游开发行为,强化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安全监管。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职业化、专业化旅游从业人员,通过信息传递、旅游活动管理,使游客的价值主张、行为意图、环保态度,符合体育旅游管理规范。

2)建立开放互动平台,促进多方合作共赢机制形成。以旅游部门牵头建立旅游信息交流平台,连接政府部门以及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企业,实现信息互连共享,提供高效便捷旅游服务。各旅游企业、俱乐部、协会建立旅游互动平台和合作机制,实现游客与企业员工、游客之间、游客与旅游产品之间的互动,随时了解游客需求和动态,让游客参与旅游产品设计、管理,提高游客参与度、支持度和忠诚度。

3)建立体育旅游风险评估机制。体育旅游包含很多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伴随着一定的旅游风险。企业要和游客讨论体育旅游潜在风险,共同制定风险规避措施和责任界定方案,形成风险共担机制。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培训,明确要承担的环境及设施维护责任,降低因设施损坏对后来者造成的伤害风险。

3.3.3 创新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与活动

1)开发以游客为主导的体验式体育旅游产品。河西走廊拥有良好的体育旅游特色资源,可以通过对体育旅游市场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来促进深度开发。旅游企业应结合河西走廊旅游资源的特性,从体验主题的凝练与提升、体验项目的设计与更新、体验活动的构思与变化、体验场景的布置与渲染、体验服务的完善与优化以及体验回忆的再现与沉淀等环节设计体育旅游产品,提高游客参与度,增强体育旅游体验性。如开发以健身为主题的户外徒步、野营、越野、穿越等赛事和活动;以体育为主题,融合民族、民俗文化认同的体验式体育旅游活动;以探险为主题的登山、漂流、狩猎、攀岩等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和活动等。

2)开发旅游特色商品,延伸体育旅游产业链。深挖河西走廊民俗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元素,设计和开发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商品,开辟旅游商品生产基地,提升特色旅游商品营销水平。在传统自然风景区、乡村旅游区、旅游度假区、环城游憩带等开发常态化的参与体验型体育旅游活动,使运动休闲项目“旅游化”、“度假化”,拉长旅游产业链,培育和稳固体育旅游市场。

4 结束语

生态体育旅游追求旅游目的地生态整体性发展,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适应,“生态化”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对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状况进行评价有其必要性。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构建基于游客视角的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要素层指标和22个评价指标。游客注重通过产品的设计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来更好获得理想体育旅游体验,是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模糊综合评价表明,游客对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开发评价为“一般”,其中对体育旅游资源有较高的认知和评价,是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但在旅游活动组织、管理、服务以及旅游产品创新设计方面评价较低,旅游开发与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政策支持结合不够,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周边地区旅游圈的竞争性以及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条件,是河西走廊生态体育旅游深度开发面临的挑战。河西走廊体育旅游开发需要从整合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提升体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创新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与活动等方面着手,进一步促进生态体育旅游开发与建设。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指标资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在河西走廊聆听
继续向北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河西走廊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