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

2022-09-28 10:35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中国信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类管理信用风险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蒲 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扩大事中事后监管覆盖范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提高政府监管效能,要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要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2年1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国市监信发〔2022〕6 号,以下简称《意见》),在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推动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信用是人类社会联结和运行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更是信用经济,当今世界大国竞争实质拼的是经济,比的是财力,靠的是信用。一个国家的信用水平,决定了其融资环境和发展后劲。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我国大国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有力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于做好“放”“管”“服”三个环节的衔接,印发《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国发〔2019〕5 号)等多份文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今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更是从行政法规层面明确规定,应当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风险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围绕现代市场监管工作需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融合地方相关优秀经验做法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供给,是进一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的重大变革,将有力推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提升。

(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构建以信用为导向的良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从微观经济运行看,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主体信心不足,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诸多困难。当前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优化营商环境,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就是从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出发,对不同信用风险类别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做到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为守法诚信企业打造良好环境,让违法失信企业处处受限,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三)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优化监管资源配置、提升监管效能的迫切需要。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全国市场主体历史性超过1.5 亿户,其中企业数量达到4800 万户。面对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市场主体,市场监管部门正面临监管任务与监管力量不匹配不适应的突出矛盾,传统上以巡查检查为主要手段的监管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大课题。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信用风险状况对企业实施分类监管,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监管中的“大问题”,能够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做到以更好的“管”促进更高水平的“放”,以信用增信市场主体,以信用赋能市场监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新征程。

二、狠抓工作落实,以信用赋能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

2019年9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11 个地区开展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试点。各地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也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问题发现率大大提高,监管资源更加集中优化,监管效能有效提升,增强了顺“市”而为的主动性,也大大丰富了信用监管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了信用监管基础制度的创新供给。2022年,市场监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有关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准确把握工作方向。一是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合理确定监管重点、监管措施、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精准监管”;二是通过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企业信用风险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靶向监管,实现“有效监管”;三是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作用,对企业信用风险进行自动计算、自动分类、动态更新,实现“智慧监管”;四是以信用风险状况为依据,开展统一标准、一视同仁的监管,避免选择性监管、任性监管,实现“公正监管”。

(二)注重夯实工作基础。一是花大气力做好涉企信息归集工作,按照全面、及时的原则归集各类涉企信用风险信息;二是科学构建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制定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分类标准的相对统一;三是做好信息化系统的统一融合,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建设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

(三)强化分类结果运用。一是做好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结合,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制定抽查计划,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二是做好与专业领域风险防控的结合,探索建立“通用+专业”的专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更好地实现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三是做好与探索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的结合,充分发挥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作用,根据风险状况动态调整监管政策和措施,实施科学有效监管。

三、转变监管模式,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

风险监测预警是防范化解风险、争取工作主动的有效方法,预警能够准确、超前,对企业、对政府、对全社会都有很大的好处,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稳定性、财富的安全性和群众的获得感。市场监管部门将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实现监管模式的“三个转变”:

一是由常规监管向关口前移转变。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根据监管需求、监管重点和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实时监测,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及主要风险点进行精准识别和及时预警,及早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提前依法处置,前移监管关口。

二是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以点带面,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分析,科学研判区域性、行业性整体信用风险状况,及早发现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行业,主动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隐患。

三是由事后处置向事前示警转变。虽然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不对社会公开,但对于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方法发现的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加强与企业沟通,适时对企业进行提醒、指导,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依法诚信经营,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2022年2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有关情况。图为会场

猜你喜欢
分类管理信用风险市场监管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
大同市云州区:开展农资市场监管检查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淄博市农药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几点建议
品图
分类管理 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对西部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考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