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英 崔彦辉 董汉玉
高尿酸血症系尿酸合成增加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液中溶解的尿酸盐浓度升高。而高尿酸血症长期不愈,可致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在肾脏沉积可引起尿路结石,严重情况下可致尿毒症,甚至刺激血管壁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等疾病发生,最后可危及患者生命[1]。故高尿酸血症本身便属于一种疾病,亦是痛风主要致病原因,两者有紧密联系。以往针对该疾病治疗中,临床认为高嘌呤饮食属于疾病诱因,故认为严格控制饮食可改善症状,但研究发现即使单纯控制高嘌呤饮食,亦不能很好的控制尿酸水平[2]。近年来多数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治疗中,非布司他片长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尿酸水平,提高疗效,且相对安全[3,4]。鉴于此,本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行非布司他片长期治疗,分析其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8 月治疗的64 例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8.69±3.47)岁;男20 例,女12 例;病程1~4 年,平均病程(3.24±1.01)年。观察组平均年龄(58.71±3.52)岁;男21 例,女11 例;病程1~4 年,平均病程(3.11±1.0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相关内容,同意参与且签署协议;最小年龄42 岁,最大年龄78 岁;均经检测空腹血尿酸等检查,均伴随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确立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无法积极配合;肿瘤;类风湿关节炎;非布司他片过敏;严重心血管疾病;骨折;同期参与本院其他研究;临床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别嘌醇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规格:0.1 g×100 s)初始服用剂量为1~2 次/d,50 mg/次,每周循序渐进递增50 mg,增加至100~150 mg 时注意分3 次/d 服用。碳酸氢钠片[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4197,规格:0.5 g]服用剂量为3 次/d,1~2 片/次。
观察组采用非布司他片长期治疗,给予非布司他片(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8,规格:40 mg×7 s×2 板),指导患者初始剂量为服用40 mg/次,1 次/d,持续治疗2 周后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若仍处于6 mg/dl 及以上,需要增加剂量至80 mg/次,1 次/d。服药期间痛风发作严重可加用秋水仙碱片(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534)治疗,服用0.5~1.0 mg/d。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需注意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低嘌呤饮食、适当锻炼及患肢保暖等,期间多喝水,保证排尿≥2000 ml/d,另外需要在生活中避免关节受伤。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疗效,显效:用药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均消失,且体征稳定,血尿酸等指标水平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用药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70%,体征稳定,血尿酸等指标平均改善≥50%;无效:治疗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无改变,甚至加重,体征不稳,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是否有皮疹、腹泻、头痛等症状,并定期为患者检测肝功能指标,并做记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③统计两组血尿酸水平,于治疗前、治疗后6 周,采集患者空腹(空腹≥8 h,嘱咐患者前一天晚上12 点后禁食)静脉血2 ml 作为样本,不抗凝,直接分离血清进行具体测定,并做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周,两组血尿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水平比较(,μ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6 周比较,bP<0.05
目前为止,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已达1.2 亿,占总人口的10%,研究表明该疾病患者中5%~12%将会发展为痛风,已对我国人民整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医学领域逐渐重视该疾病的治疗[5]。
高尿酸血症是在内源性、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下,患者机体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功能异常、剧烈活动等致尿酸排泄减少,均可致血液中尿酸盐浓度超于正常值,即可沉积于组织,日积月累,可对组织造成损害,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最为常见、典型的并发症为痛风症[6]。痛风主要因高尿酸血症所致,血尿酸升高,尿酸为化学物质,可在机体分解部分食物中产生,随之可形成针状结晶,引发关节疼痛、肿胀等,甚至可形成肾结石,影响排尿等问题。故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治疗中,需重视血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石沉积、促进已经沉积晶体分解融化,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发作,另外亦需保证治疗安全性,才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真正改善患者预后[7]。因此缓解痛风症状,需控制高尿酸血症疾病进展,稳定血尿酸水平。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周,两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尿酸(321.47±45.69)μmol/L 低于对照组的(361.47±61.5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治疗中,非布司他片作用显著。刘华山[8]在研究中,选取78 例伴有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以痛风定片治疗,观察组以非布司他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和本研究结果一致。之所以取得这一结果,是因为非布司他片中成分主要为非布佐司他,属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尿酸合成,且具有选择性抑制的优势,可降低血清尿酸浓度,最大限度减少对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最后提高整体疗效。本品抑制机体尿酸酶形成期间,亦可对其他酶产生抑制作用[9,10]。相关研究中发现,用非布司他片对治疗时,不仅能促使患者症状改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机体的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8]。
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用药安全是广大患者关心的问题。非布司他使用后主要在肝脏代谢,由粪便排泄,故对于肾功能不全及肾结石等患者均适用,另外食物、抑酸药对该药物的吸收均无明显影响[11,12]。其他降尿酸药物在治疗中,经肾脏代谢时可产生毒副作用,故可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且多数研究均显示,相比别嘌醇等药物,该药对皮疹、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均较小,故安全性更优[13,14]。该药物对于中老年患者来讲,因每日仅需服用1 次,故服用更方便[15,16],且具有双重作用位点,相对于常规药物来讲,该药效果更佳。故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治疗中,非布司他片效果更佳,具有针对性,安全性较高,可推荐更多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治疗中应用非布司他片长期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广泛应用,为更多痛风患者带来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