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产妇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09-28 06:37冯春华乔善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硬膜外产程剖宫产

冯春华 乔善海

在妊娠的整个过程中分娩属于最终环节,也是母婴风险较高的阶段,产妇需要承受剧烈的疼痛,而分娩痛会对顺利分娩产生一定的影响。产妇在疼痛时容易出现恐慌、不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加应激反应,造成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母体和胎儿的内环境,进而延长分娩时间,提高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1]。还有部分产妇因为无法忍受疼痛,在无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进行剖宫产,都将给自身健康埋下隐患。相关研究发现,分娩镇痛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痛,提高自然分娩率,优化分娩结局;在国外已经有了85%~90%的应用率,但是在我国这一分娩方式起步较晚,应用和普及率不高,相关研究也有待深化[2]。为了提高产妇分娩的舒适性,为这成熟、简单易行的分娩方式普及推广提供理论支持,本院筛选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期间在本院分娩的92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围绕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展开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在本院分娩的92 例产妇,以奇偶数列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46 例。常规组产妇年龄21~33 岁,平均年龄(26.46±3.28)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8.86±1.05)周;其中16 例经产妇、30 例初产妇。试验组产妇年龄20~35 岁,平均年龄(27.13±3.55)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9.05±1.17)周;其中17 例经产妇、29 例初产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次研究。

1.2 纳入标准 均为单胎妊娠;产妇生命指标正常;胎儿生命指标正常;无头盆不称;宫缩强烈,产痛严重;无麻醉药物禁忌证;研究经过产妇和家属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者;凝血功能障碍、产前出血者;有腰椎畸形或相关手术史者;背部感染或伤病者;产科急症者。

1.4 方法

1.4.1 常规组 不进行分娩镇痛,进入产程后对产妇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指征进行监测,同时做好胎儿胎心监护,并给予产妇低流量吸氧;此外,密切关注产妇宫缩情况和产程发展,在助产士帮助下保持坐卧位或侧卧位,并进行常规阴道分娩。

1.4.2 试验组 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待宫颈口开到3~4 cm,有规律宫缩,且心率、心电图、胎心监护等显示正常,进行分娩镇痛。帮助产妇调整为左侧卧位,在L2~3腰椎间隙穿刺,蛛网膜腔下注射麻醉药物,药物配比:0.25 g 葡萄糖、2.0~2.5 mg 布比卡因、20 mg麻黄碱、1.0~2.5 μg 芬太尼;麻醉平面维持T10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药物注射速度<10 ml/h。当宫颈口开到10 cm 时,在助产士帮助下进行分娩,胎儿顺利娩出后,观察2 h 后将导管拔出。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产程时间 包括第1 产程和第2 产程时间。

1.5.2 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以及转剖宫产情况 不良妊娠结局包括产后出血、产后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

1.5.3 分娩时疼痛情况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程度做评估,测评时间分别是T1、T2,疼痛程度评分为0~10 分。4 级为剧烈疼痛,9~10 分;3 级为重度疼痛,6~8 分;2 级为中度疼痛,3~5 分;1 级为轻微疼痛,0~2 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第1 产程和第2 产程时间比较 试验组产妇第1 产程短于常规组,第2 产程长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第1 产程和第2 产程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产妇第1 产程和第2 产程时间比较(,min)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转剖宫产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转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及转剖宫产情况比较[n(%)]

2.3 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情况比较 试验组产妇T1和T2 时疼痛4 级占比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分娩时疼痛情况比较[n(%)]

3 讨论

分娩属于产妇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分娩痛会让产妇经历强烈的疼痛体验,特别是初产妇,所承受的身体和精神压力较大,还会影响分娩。部分产妇疼痛耐受性差,惧怕疼痛,最终选择剖宫产,也就让当前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相关调查发现,分娩过程中宫颈口逐渐扩大,疼痛程度逐渐加强,待宫颈口开到7~8 cm 时疼痛达到峰值,胎儿娩出后疼痛会逐渐降低[3]。扩张期主要表现为痉挛性、压榨性疼痛,分娩期主要表现为撕裂样疼痛[4]。疼痛程度的增加会提高产后出血风险,同时疼痛还会导致产妇心理紧张,进而大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促使子宫血管平滑肌收缩,胎盘、子宫供血量会随之减少,对胎儿产生影响,增加宫内窘迫发生率[5]。另外严重的分娩痛对产妇产后抑郁也有着一定影响,由此说明,剧烈的分娩痛会影响母婴生命安全。

现如今麻醉技术不断进步,在分娩过程中采取分娩镇痛能够减轻产妇痛感,提高耐受力,对改善母婴结局、分娩结局都有着良好作用[6]。连续硬膜外麻醉是主要的分娩镇痛方式,也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麻痹脊神经根支配区域,阻碍痛觉传导[7];其有见效快、阻滞效果完善等优点,能有效减轻分娩痛程度[8]。因为所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小,且不会抑制运动神经,所以不会影响宫缩,也不会影响肛提肌、腹肌功能,在第2 产程中产妇可以进行正确的用力,进而让胎儿顺利娩出[9]。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产妇第1 产程(421.51±35.74)min 短于常规组的(473.18±42.46)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T1 和T2 时疼痛4 级占比分别为4.35%、6.52%,均低于常规组的17.39%、21.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可以通过药物选择性阻滞痛感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镇痛效果,而且效果强、维持时间长;麻醉药物不会对产妇的运动神经产生影响,所以在产程过程中能够正常的进行子宫收缩、腹肌活动[10];另外,疼痛程度的减轻能让产妇精神、肌肉更加放松,防止因为疼痛而造成宫缩乏力,从而与助产医生更好的配合,让胎儿更加顺利娩出,缩短产程[11]。

本研究中结果还显示,试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52%和转剖宫产率4.35%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74%、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实,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改善妊娠结局有着积极作用,确保围生期母婴生命安全。众所周知,剖宫产会影响产后恢复速度、让产妇产后饮食受限、增加产后出血风险和再次妊娠不良风险高等。而正常的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可以从母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免疫力,还能在产道挤压过程中将呼吸道中的黏液等物质排出,有效扩张胎儿肺泡[12]。同时阴道分娩出血量少,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加之产妇分娩后能更快正常进食,更有利于泌乳,哺育新生儿[13]。所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降低转剖宫产率,对确保新生儿生长发育、产妇产后恢复等也有着较大作用。

综上所述,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助于缩短分娩镇痛产妇的产程,优化母婴结局,提倡推广应用分娩镇痛。

猜你喜欢
硬膜外产程剖宫产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新、旧产程标准在低危初产妇进行产程管理中的应用对比*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满意度分析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38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