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昊 张国强 刘多君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252000
重症颅脑损伤,多由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与身体其他部位损伤比较,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居首位〔1〕。颅脑损伤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多以人格发生改变、认知功能障碍及情感障碍为主。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由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及有效干预成为关键,在治疗患者的同时采取何种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躯体功能为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研究热点〔2〕。应激是指当患者发生创伤时,应激源对机体心理、生理造成的紧张反应,患者的应激状态使其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严重影响预后〔3〕。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应激反应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缓解其紧张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4〕。基于此,本研究以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患者心理健康及功能康复情况,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2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现代颅脑损伤学(第3版)》〔5〕中脑颅损伤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确诊;②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6〕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③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能够有效配合;⑤沟通无碍。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疾病病史;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存在颅脑占位病变;⑤孕产妇或经期妇女。其中试验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3.26±6.72)岁;受教育年限5~18年,平均(11.58±3.69)年;致伤原因:车祸26例,坠落伤13例,摔伤5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0~66岁,平均(43.78±6.19)岁;受教育年限6~18年,平均(12.23±3.81)年;致伤原因:车祸23例,坠落伤14例,摔伤6例,其他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模式,包括一般治疗、病情监测、健康指导及饮食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①组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具有3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心理治疗师,责任医师,护士长以及2名责任护士。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展开会议,搜集应激系统理论及心理护理相关文献,心理治疗师普及相关知识,医师及护士结合科室现状,设定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方案。②心理评估。患者均于颅脑损伤治疗后5 d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干预,干预前由心理治疗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访谈法了解患者应激障碍心理表现,询问患者颅脑损伤的原因,理解和尊重患者并取得患者配合,访谈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变化。根据每例患者的心理及应激状态,制定相应心理护理干预措施。③应对干预方式。采用个体、家庭、社会三方面干预的方式,从个体出发,护理人员可在患者床旁放置一些关于颅脑损伤的绘本,减少患者焦虑情绪,鼓励患者述说内心恐惧、焦虑情绪以及诉求,帮助患者分析不合理的认知,辅助其重新建立认知。从家庭出发,鼓励家属参与到日常护理中来,提醒家属对患者出现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更多陪伴患者。从社会出发,举办病友交流活动,病友可给予患者一些经验并鼓励患者,使其渡过情绪低潮期。④创伤应对干预方式。进一步给予患者以应激系统模型理论为基础的创伤后心理干预,包括应激源强度感知干预、应对方式干预、认知心理干预。应激源强度感知干预:采取放松疗法,选择患者喜欢的音乐类型,鼓励患者睡前听20 min,在音乐节奏下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冥想、全身肌肉放松,转移其注意力。应对方式干预:一方面与患者单独进行交流,了解焦虑情绪的原因,协助患者将负面情绪转为正面情绪;另一方面组织集体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认知心理干预:采用易懂语言结合健康知识绘本向患者及家属讲述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解答患者相关疑问,纠正其错误想法。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减少患者不良情绪。两组均干预2 w。
①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进行评估,均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②功能康复。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9〕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包含5个条目,运动功能包含13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为13~126分,得分越高功能状态越好。③精神状态。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30)〔10〕评估,包括抑郁、迟缓、激惹、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社会能力六个维度。
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后功能康复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干预前,两组功能康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功能康复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康复评分比较(分,
两组干预后抑郁、迟缓、激惹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社会能力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干预前,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抑郁、迟缓、激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社会能力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精神状态评分比较
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脑功能损伤,极易发生精神障碍〔11〕。临床治疗虽能够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症状,但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功能恢复上均有较大改善。常规护理模式多以疾病为中心,而忽略患者心理健康,难以满足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应激系统理论包含应激源、应激反应、认知及应对方式等四方面,并认为是影响机体应激的主要因素。个体应对应激反应的不同方式与以上因素息息相关,因此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功能〔12〕。
镇坷等〔13〕发现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降低,且实验组SAS评分与SDS评分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说明采取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推测其原因可能为该方式涵盖个人、家庭及社会各层面,让患者被积极情绪包围,可有效减轻应激源给予患者的压力,有效重建个体认知,而个体认知可明显调节患者负面情绪。
朱亮等〔14〕通过研究烧伤患者中应激系统理论的应用,发现能够提升患者创伤后应激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功能康复评分、精神状态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此种护理干预模式将心理评估贯穿整个过程,并针对纠正患者认知心理方面有一定措施,从而帮助患者重建信息获取,加强认知功能,当患者对疾病有一定认识后,便会将负性情绪转为正性情绪,对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15〕。而良好的认知干预可以加工患者的神经通路,促进个人整洁、社会兴趣及社会能力等功能恢复;同时音乐疗法可缓解患者压力,提高疼痛阈值,改善患者精神状态〔16〕。
综上所述,对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心理护理有益于改善患者应激障碍,减少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及功能康复,调节精神状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