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 黄钰景
南阳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 473000
近年来国内不孕不育患者比例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且优生优育、消费升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辅助生殖技术逐渐发展并进入人们的生活〔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即为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为了满足人们的生育需求以及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还需要不断改进、更新和完善相关的临床工作〔2-4〕。有研究提出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加强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做好配合工作,有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及满意率〔5-6〕。本研究观察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对辅助生殖女性心理及治疗结果的影响。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辅助生殖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152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5~45岁;②均为不孕症确定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③配合治疗及研究顺利进行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②精神或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6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内容,且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采用常规疾病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①评估准备阶段,了解患者的个人资料如年龄、学历、对IVF-ET治疗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家属态度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就诊经历等,综合判断患者个体状况,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内容。②具体实施阶段,对于IVF-ET治疗认知较差的患者以及受学历所限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首先进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治疗基本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基本过程、大致费用、成功率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的担心、恐惧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然后治疗过程中根据进行的治疗步骤逐步安排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注意循序渐进、简单明了。对于IVF-ET治疗认知较好的患者以及学历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以采用解答式疾病教育,患者在已经了解疾病和治疗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存在的疑问,临床工作者给予耐心解答,并告知患者控制性超排卵期、取卵期、胚胎移植期、胚胎移植后期的各种注意事项。③巩固维持阶段,与患者约定按照定期到院面对面、定期电话回访、微信群友交流等方式加强互动交流,及时解决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和运动,积极配合治疗方案,既有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做好应对治疗失败的心理准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状态,SAS、SDS<50分为正常,≥50分为焦虑、抑郁,焦虑、抑郁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7〕。治疗结果包括IVF-ET相关指标(获卵数、成熟卵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妊娠结局(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患者生育生活质量(Ferti QoL),其中Ferti QoL量表共34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结果对应0~4分,分属于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社会关系、环境和耐受性6个维度,除了耐受性这一维度包含4个条目,其他各维度均包含6个条目,分数越高,生育生活质量越高〔8〕。
疾病教育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教育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IVF-ET相关指标比较枚)
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较〔n(%)〕
观察组的Ferti QoL总分及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耐受性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Ferti QoL评分比较
辅助生殖技术在临床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中逐渐被广泛应用,而我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处于发展阶段,医疗宣传工作还不够全面,人们对相关技术的认知水平较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陷和信息需求问题〔9〕。临床工作者承担着患者健康教育的重任,在治疗过程中配合疾病教育工作,能够帮助患者了解、掌握和运用相关疾病和治疗知识,提高患者对就诊流程知晓、助孕知识知晓情况,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应当引起临床重视〔10-11〕。
IVF-ET是将患者夫妇的卵子与精子取出体外,精子经过洗涤后使卵子在体外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后,再将胚胎移植入子宫腔内以实现妊娠的技术,这个过程中卵子的受精接近于自然妊娠的卵子受精,因此是目前较为主要的辅助生殖医疗手段〔12〕。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因为该治疗技术的特殊性带来的身体、心理、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临床工作者应加强相关的疾病教育,帮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和IVF-ET技术建立正确的认知、做好充分的治疗准备非常重要,也是治疗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13-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疾病教育的对照组,两组的获卵数、成熟卵数、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优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Ferti QoL总分及情感反应、身心关系、婚姻关系、耐受性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虽然在获卵数、成熟卵数、移植胚胎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方面两种疾病教育方式并无显著差异,但是在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生育生活质量方面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是具有显著优势的,这是有利于患者获得更佳预后的。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以患者的信息、动机、行为作为干预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手段引导患者改变自身行为和意识,从而提高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16-17〕。疾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而传统疾病教育方式受知信行、健康信念模式等理论的影响,忽略了对健康行为形成的干预,研究中观察组首先评估患者对辅助生殖知识的认知水平,针对性提供健康指导以及对治疗的支持方案,帮助患者解决治疗各个时期的问题,并及时交流,促进患者将行为意向与健康行为间连接起来,用正确的认知促进配合治疗积极行为的发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8-19〕。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转变模式的疾病教育对IVF-ET女性心理及治疗结果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育生活质量,有利于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