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党建为统领,积极发挥两新组织作用,助力“共富工坊”建设?
佟桂莉
浙江省妇联组织牵头开展来料加工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省妇联充分发挥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组织优势、宣传发动妇女群众的职能优势和密切联系女经纪人的工作优势,积极组织引导妇女群众从事来料加工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省共有来料加工点1.46万个,来料加工经纪人1.35 万人、从业人员53.73万人。
今年以来,省妇联聚焦“扩中”“提低”,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动妇女来料加工迭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妇女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一是注重数字赋能。开发并上线了“巾帼共富工坊”数字化应用场景,整合义乌大市场发单资源,打通供需渠道和数据壁垒,让来料加工发单找单更便利。二是注重协同联动。主动对接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召开高质量发展来料加工推进会,出台实施意见,推出建立一个机制、打造一组场景、建设一片阵地、组织一批活动、孵化一批项目、形成一条产业链“六个一”举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三是注重平台建设。依托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建立省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推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各大行业商会与山区26县来料加工经纪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心自6月成立以来,已组织企业走访对接金华、衢州、丽水等3 个市的10 个县,输送订单项目,发放来料加工费1.1 亿元。年内我们将辐射带动山区26 县培育100 个“巾帼共富工坊”,并将继续依托义博会举办山区26县女经纪人和从业妇女来料加工展示展销。四是注重提质增效。推动区域联动、山海协作,引导各地来料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举办短视频大赛,挖掘山区26县“妈妈的手作”,并在学习强国、全国妇联女性之声等各大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一县一手作”,助推妇女来料加工产品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抓好女经纪人队伍建设,年内将在全省选树100名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举办100场技能比武、经验分享等活动,激发创业热情,搭建互学互促、比学晾晒平台。
省委组织部提出全面推广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这是助力“扩中”“提低”和“两个先行”的重要工程。省妇联积极响应,将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主动靠前,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深化来料加工“共富工坊”建设,为推动山区26 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两个先行”贡献巾帼力量。
赵海滨
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是抓党建助共富促乡村振兴的创新载体。台州在全省先行先试,率先出台具体实施意见,率先在市域层面全面推广,通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村企结对,推动村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牵线。市县层面,书记领衔、部长领抓、专班领跑;乡村层面,发挥工坊综合服务中心作用共同抓,大力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同时,抓住工坊建设、订单对接两大关键,推出“十有”标准、九大指标规范化体系,梳理形成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四张清单”,推动村企精准对接、双向奔赴。比如椒江区委组织部发挥职能优势,以杰克物联网工业缝纫机赋能为契机,探索“上市公司带头领建-中小企业合作互惠-周边村社抱团发展”共建模式,创新设立杰克缝制产业链·共富工坊,吸纳周边300 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薪3500元以上。
坚持产业为基,强化政策扶持。发挥“有形之手”作用,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从订单引进、资金扶持、选址建设、用工培训等环节,为“共富工坊”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引导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农业分包等环节延伸到农村,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实现“投入不增、产能提升”。尤其是针对企业普遍关注的融资问题,我们深化银企“红色互动”,推出的“先锋贷”已发放4.8亿元,利率下浮近30%,有效破解了工坊运转资金瓶颈。
注重数改同步,强化多跨协同。将工坊建设与数字化改革一体谋划推进,创新打造“共富工坊”应用,通过资源统筹、运营管理、就业服务、政策激励4 大核心场景,构建工坊“建管育爱”服务全闭环。目前应用已投入试运行,实现对工坊数量、类型、管理、订单、产值等关键数据“一屏掌控”,推动村企信息线上共享、线下对接,累计匹配解决用工缺口8700余人次。
聚焦先锋引领,强化基层治理。注重发挥工坊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一方面,通过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富民强村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如黄岩区宁溪镇上桧村党支部与浙江希乐工贸有限公司党支部结对,按企业支付给工坊薪资总量10%归村集体收入,实现发展红利普惠利民;另一方面,发挥工坊在村级治理中的牵引作用,在推进工坊高质量建设中建强组织、锤炼干部,做到“建一家工坊、富一村百姓、惠一方集体、强一地组织”。
乡村共富任重道远。台州将持续聚焦“扩中”“提低”,年底前打造“共富工坊”1000 家、培育市级示范工坊50 个以上,推动“先发先行”优势向“领跑领先”态势跃升,为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作出台州贡献。
隗斌贤
为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到位,浙江以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为抓手,发挥党企结对、产业链党建等独特优势,推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下沉,在农村形成人才、项目、资金、信息、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村企村社整体联动。“共富工坊”通过产业带动、平台赋能、智力帮扶、定向招工等形式,不仅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灵活就业,而且辐射带动了乡村振兴,使农民增收、集体增富、企业增效,农村的“闲置资产转为生财宝库”“富余劳力转为富裕动力”,为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城乡融合和要素流动。“共富工坊”发挥以统促建的优势,推动两新组织主动融入、广泛结对,实现了“组织入坊、人才进村、资金入企、平台赋能、产业带动”,促进了各方联动,放大了整体效应,实现了共建共享,成为浙江推动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样本工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建引领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首先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组织引领,更好地发挥“红色领航”“强基护航”的作用,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健康发展和企业家健康成长中的政治引领作用。还要坚持发展引领、创新引领和能力引领的作用,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提升民营企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能力。
其次,要通过政策扶持、保障支撑等措施推动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发挥产业链联动优势,引领区域产业发展。要打破地方性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在组织做大做强做优做实的同时带动区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通过来料加工、品牌提升、合作运营等方式为乡村配套企业发展及剩余劳动力增收创造条件,辐射乡村产业振兴。要积极响应“山海协作”工程,引领优势企业跨区域帮扶协作,为推动26 个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带动后发地区人民致富作出贡献。
最后,民营企业要切实履行促进共同富裕责任担当者的使命。民营企业是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主力军”、“分好蛋糕”的“生力军”、促进“扩中”“提低”的“助燃剂”和慈善公益事业的“蓄水池”。在党建引领下,民营企业要努力创造社会财富,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要通过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和确保员工实现共同富裕。还要力所能及主动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履行好社会责任,把民营企业建成“共富企业”“幸福企业”和社会责任企业。
尹淑萍
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月,斥资2亿元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建设长三角草莓种质种苗研发中心。公司在今年6月全面投产后,第一时间成立了党支部,并与山塘村、龙萌村、港中村3个村级党组织以及长红文旅集团等合作,建立草莓产业“共富工坊”,打造17.5亩的草莓共富大棚示范基地。
我们坚持人才带动,我本人作为公司董事长和20 多年党龄的党员,牵头建立了“草莓博士工作室”,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支红色骨干,为周边输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打造“博士+技术骨干+莓农+新农人”的草莓梯队人才队伍。
我们坚持项目带富,低收入家庭户按照1∶1的比例共同出资,用于大棚土地流转及项目日常运营。每年年底,低收入家庭户按照股金10%的比率获得保底分红,根据销售营收情况,再进行二次分红。同时,项目提供相应岗位,解决低收入农户就业问题,获得工资性收入。基地所用土地全部由本村村民流转,村民可获得每亩2000 元/年的租金收入,构建起“股金+薪金+租金”的收益模式。
我们坚持技术带路,针对莓农“苗成活率低、挣钱没保障”的最大痛点,依托草莓三级脱毒育苗、草莓AI种植软件与硬件设备研发、草莓数字化农场管理平台研发与应用三方面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全链条草莓科技服务,以科技赋能保障莓农收益,实现亩均增产20%~30%、亩均增收超过3000元。
草莓是红色的,党旗也是红色的,我们希望通过党建红带动草莓红,草莓红带动老百姓生活红红火火。
邱巍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并且提出,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在工作导向上要体现共建共享。共建共享的导向要求以探索共同富裕有效路径激发全社会新活力,重塑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关系,推动党员干部、企业家、广大劳动者能力整体提升,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先富带后富,形成共同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新理念新机制新气象。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应充分挖掘其资源和潜力,鼓励其搭建适应新变化和新模式的载体,依靠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老百姓高效率地创造财富。这是非公企业等作为市场主体所擅长,也与其身处共富新背景下的发展需求所匹配。
目前,浙江全省上下正在大力推广“共富工坊”,是落实和体现共建共享导向的有效载体。“共富工坊”瞄准了共同富裕的薄弱地带——乡村。通过党建搭台,实现党委、政府,村社,企业、群众,多方参与互动,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通过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协同共振,调动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进程中多方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注重发展的社会生态,共同推动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可持续的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这一典型做法,既为农村解决了闲置劳动力的“去处”,也为近年来的企业招工难打开了新思路,在党建引领村企结对的过程中,让企业走进乡村、振兴乡村找到有效的切口。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民增收,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这其中,党建统领的作用日益突显。201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众多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消除,一再证明党建统领、党组织带动在推动乡村共同富裕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共富工坊”目前探索出的来料加工式、厂房车间式、品牌带动式、电商直播式、农旅融合式、产业赋能式等模式,进一步体现了在推动共同富裕共建共享上,党建统领在协调各方主体中的特殊作用。我们看到,在宁波、台州、温州等不少民营经济尤为抢眼的地方,企业党组织牵线搭桥、主动承担,活用市场思维,为当地引资源、拓发展、提能级,让共富不再只是增加村民收入,更是升级产业、转变方式甚至创造未来,这样的共富更有深度也更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