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凌云 图/杨亮 责任编辑/毛思洁
2021年9月以来,奉化区西坞街道着力构建“坞里就业”增收机制,以来料加工为切口,通过“企业发包业务、经纪人承揽调度、农户(加工点)按需生产”的加工模式,帮助低收入人群、残障人士、家庭主妇等群体拓宽就业渠道,持续增收。目前,西坞街道从事来料加工人员达155人,平均每人每月新增务工收入1650元,23个行政村实现来料加工点全覆盖。
据了解,西坞街道辖区内来料加工主要以服装、五金、塑料插件、玩具包装等手工活为主,工序简单易上手,人均日薪在50—100元之间。街道盘活各村闲置用房,组建加工点,并推动来料加工超市化转型,已组建“来料加工超市”8家。在“来料加工超市”,通过设置陈列柜,同步上架企业需求、加工产品和劳动力存量资源三项信息,使企业和从业村民双方均可自由选择合作对象。
(上图)奉化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来料加工点。
(下图)奉化西坞街道庙后周村村民在来料加工点加工产品。
山下地村“来料加工超市”成立于去年9月,具备加工、培训、信息登记、就业点单等功能。据村妇女主任兼来料加工点负责人熊威儿介绍,“超市”中陈设了本村5个点的所有来料加工样品,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产品加工。目前,山下地村有4名经纪人,来料加工货源来自8家企业,基本上村民天天有活做。村里最大的加工点面积约300平方米,主要用于囤货、集中加工、培训等。按从业人员时间条件及加工物品的大小,一般每天在集中加工点工作的有20人左右,拿回家做的有40人左右。2021年,从业人员来料加工总收入为80万元左右,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3年前,周飞伦的儿子去世,年近七旬的他也因病干不了重活,生活陷入困境。现在通过来料加工,他一天能有五六十元的收入,经纪人还给他配备了一台半自动加工机器,让他更省力一些。“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我现在日子过得也轻松了一点。”周飞伦说。
来料加工不但助力村民增收,也缓解了周边一些企业招工难的困境。宁波九九依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加工桌布、浴帘等日用品为主,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装配工。通过经纪人牵线,公司与孔峙村来料加工点达成合作关系,还花费20万元添置了一辆采购专车,方便运送加工原料和产品。“我们与孔峙村来料加工人员签订了协议,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兜底收入,希望保持稳定合作。”该公司负责人毛晓鹏说。
作为牵线搭桥的角色,来料加工点的经纪人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要负责订单收发、任务分派,还要为村民提供基础培训、把控产品质量、控制交货节点。为培育优秀的来料加工经纪人,西坞街道结合《奉化区开展来料加工助农增收阳光行动的实施意见》,制定来料加工经纪人激励制度,挖掘辖区内有能力、有资源的党员干部投身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为来料加工提供顺畅通道。
同时,西坞街道鼓励企业根据产品需求,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定期开展制作工艺、程序、质量标准、检测等业务培训,强化来料加工供需对接与调度,提升来料加工企业化管理水平。目前,相关企业共组织经纪人培训25次,受训人员达56人次。另外,街道依托成人学校等组织团体,开展集中理论学习和加工专项技能培训,重点培养经纪人联系业务、组织生产调度、处理工资纠纷等方面能力,提高从业人员缝纫、焊接、厨艺等技能水平,确保来料加工有序推进、稳步实施。
除了传统的线下平台,街道还打造“坞里就业”App、开通“微观西坞”微信公众号、建立来料加工微信群等线上载体,实时发布来料加工供需信息,为企业、经纪人、从业者三方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我们将持续优化来料加工模式,努力打造‘来料加工之乡’,助力乡村振兴,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前进。”西坞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