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立,谭 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由于颈部椎间盘突出而使得神经根部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以颈部和上肢疼痛和麻木为主要特征。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下降[1-2]。近年来,随着现代中医的研究发展及中医对本病研究的逐渐深入,治疗手段也是逐年增多,目前临床上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保守疗法为主,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而且见效快,患者接受程度高。
1.1 病名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古籍有相关的记载和论述,常见于“骨痹”“阴痹”“经筋病”等范畴[3]。《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名曰骨痹”,《素问·痹论》:“五脏皆有舍,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内舍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阴痹者,腰脊头项痛……病本于肾”。
1.2 病因病机 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变部位在颈部,可引起颈部及上肢的疼痛麻木,主要病因为:①邪气侵袭,《诸病源候论·风痹症》:“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素问·痹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多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②正气亏虚,《诸病源候论》:“体虚弱,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能屈伸”。《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主要病机为:①不荣则痛,《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景岳全书·风痹》:“风痹之证,大抵因虚者,因寒者多,惟血气不充,故风寒得以入之”。②不通则痛,《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2.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以中药汤剂为主的治疗,通过辨证论治,诸医家辩证多为风寒痹阻,气滞血瘀,以及肝肾不足,筋失所养,用药多为祛散风寒,化瘀通络,兼以补益肝肾为主。王勤俭,王燕[4]等对辩证为风寒痹阻证患者采用防风汤加减结合项三针治疗,用以散寒祛风,使患者的颈部疼痛不适等临床表现得到有效缓解,从西医角度认为其机制可能为防风汤通过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增加其供血量,从而使得炎症吸收有关。丁晓燕,陈建秋[5]以中药口服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辩证为肝肾不足,气滞血瘀,中药以:鸡血藤30g,党参20g,羌活15g,杜仲15g,当归15g,延胡索15g,桂枝12g,桃仁10g,红花10g,川牛膝10g,地龙10g,细辛6g 等为主;穴位注射以:舒血宁注射液3mL、0.5%利多卡因注射液3mL、生理盐水16mL,取曲垣、巨骨、新设、肩井、曲池、肩髎、天柱,每个穴位注射3mL,每天1次。治疗后,明显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生活工作质量,试验组治疗后ⅠL-1β、TNF-α、ⅠL-6 的水平明显降低,证明试验组可以降低以上炎症因子的合成表达,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以解除患者的痛苦。张素华[7]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结合针刺进行治疗,认为其属于太阳经受邪,风寒痹阻所致,用桂枝加葛根汤疏散太阳邪气,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结果表明,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药物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对于客观指标的评价较少,多是认为能够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症吸收,但是缺少相关方面的测定,多属于主观推断。
2.2 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为使用针具刺入相关穴位,通过手法操作,促进经气运行,调畅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治病的目的。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选穴多为局部取穴,颈夹脊穴以及手三阳经穴位为主,手法多为疏通气血,温经散寒为主。吴军尚[8]等从经筋理论出发,经筋气血不通所致,使用中医筋骨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谨守病机,以松解筋结、疏利经筋为主旨;以“三关定位法”沿手三阳经筋选取手阳关三针、腕阳关三针,配合对应节段的颈部横突筋结点,并“循筋取穴”选取辅助治疗点;同时结合多种针法,增强疗效的同时,并提高安全性,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雷秋慧[9]用郑氏温通针法治疗辩证为风寒阻络证的患者,以大椎、外关、合谷、血海、颈夹脊穴、尺泽、风池、天宗、三阴交为主穴,在患侧风池、天宗、大椎3穴行温通针法,以温经散寒,疗效确切,认为温通针法可以明显使得局部温度上升,使得“气至病所”,并且促进血脉畅通、加速气血运转,使颈肩部肌肉气血畅通,得到温煦濡养,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黄林建[10]利用颈夹脊穴傍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对照组采用了常规针刺法,以患者双侧C4-C6 颈夹脊穴作为其主穴,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了颈夹脊穴傍针刺法,于患侧针刺位置水平向外侧旁开1 寸的位置,向针刺位置倾斜45 度角地加刺1 针,使针尖与常规针刺法的直刺进针的针尖相互会合,同时施展捻转泄法。认为其痹大多或深或久,单纯针刺,常难以中的,而采用傍针刺法时,可以直达病变部位,具有靶向性强的特点,同时针刺后可以直接激发经气,从而达到更好的温经散寒、散瘀止痛的功效。王婧[11]在牵引基础上,选用双侧颈夹脊C3-C5、三阴交、阳池、大椎、血海为主穴,针刺得气后,在毫针上套上2cm 的艾条并点燃,每穴1壮,每天一次,每周五次,疗效肯定,认为温针灸疗法能够强化常规疗法的临床疗效,获得更满意的止痛及功能恢复效果。
2.3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以骨伤推拿为主,通过捏、拨、揉等手法,以及牵引手法,达到舒筋活血的功效,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不同手法因操作的不同,适用场景也不同,具有各自的特色。冯学烽等[12]在牵引器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南少林手法,先行南少林理筋手法:①推按经脉,②理筋,③点穴;然后行南少林整脊手法:①扳颈拔伸法,②牵颈旋颈法,操作时先行扳颈拔伸法,再行牵颈旋颈法。认为南少林手法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的功能,其特殊的手法可以松解痉挛的肌肉、整复紊乱颈椎小关节,使得患者的颈椎恢复健康。范华雨等[13]运用平乐筋滞骨错理筋和复位手法进行治疗,疗效肯定,认为主要由于其手法结合影像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病变的位置,同时对颈椎小关节紊乱、棘突偏斜等改变进行了调整。康新民等[14]运用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认为郭氏仰卧拔伸牵引手法通过按摩肌肉可以有效地使痉挛的肌肉得到缓解,纠正紊乱的颈椎小关节、椎曲紊乱和椎间隙狭窄,使得错位的椎体、椎间关节得以恢复,减少患者颈椎的负荷和对椎间盘的压力,使得关节囊的嵌顿得到缓解,使脊髓神经根减少挤压和黏连,改善了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的缺血状态、轴向运动传输和微循环,促进人体自身吸收神经系统内的各种致痛性化学物质,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赵晓东等[15]运用温针灸配合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认为正骨手法能够平衡颈椎内外力,促使颈椎内外力恢复到相对平衡的状态,进而可以使得其生理曲度恢复正常,并且这种手法可以促使神经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得到调整,改善解剖结构。正骨术手法还可以使肌肉的痉挛能够得到消除,扩大了椎间盘的间隙,从而有效地促使软组织的黏连松解,降低了椎间盘的压力,最终使得突出纤维组织消肿,使局部炎症吸收,减轻压迫神经根。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但是对于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功效,表述不太确切。
2.4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主要包括灸法,拔罐,刮痧,贴敷,熏蒸等治疗手段。孙鹏[16]等基于Zelen's 设计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给予桂葛灵仙汤150mL/次,每天两次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颈部夹脊穴透灸治疗,30min/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 周。疗效肯定,经过前后对比,治疗组炎症因子的表达明显得到降低,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透灸治疗明显减少了LT在外周的血含量,使得炎症痛敏因子的表达得到显著的降低,同时也与受损组织对炎症的进一步吸收及颈椎间盘软骨修复相关。潘佩婵等[17]运用蒸汽竹药罐法治疗风寒痹阻证患者,疗效肯定,其对于镇缓疼痛的治疗明显好于传统的拔罐治疗。使用高压蒸汽竹制药罐进行治疗,首先可以通过利用拔罐技术来使得局部肌肉和组织都能够得到高度充血,毛细血管也能够得到充分扩张,从而有助于促进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得到有所改善,加速对炎症的吸收;同时还因为它可以极大地促使毛孔的扩张,从而增加药物对人体皮肤的渗透力,使药物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得到更好的充分吸收,而且血液循环的良好改善也使得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达到了更好的治疗和缓解症状的作用。王亮等[18]运用刮痧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认为刮痧通过对体表经络、腧穴、皮部等的刺激,从而激发经络本身的功能,疏通气血,驱邪外出,起到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作用。司徒海燕[19]通过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认为中药熏蒸可以使得局部血管扩张,松缓紧张的肌肉,使得痛觉传导降低,同时可使毛孔扩张,促进药物的吸收,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并且温热效应还可以进一步使痉挛的筋脉得到缓解,同时大量增加血液淋巴的循环,促进受损组织进一步的代谢,从而减轻了局部的炎症以及水肿,在此时运用刮痧疗法治疗可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同时使得人体疼痛阈明显得到提高,肌肉也得到充分松弛,进一步缓解疼痛。包英华[20]等运用张氏一号方火龙灸治疗辩证为风寒痹阻型患者,火龙灸是属于灸法的一种,属于针灸的特殊疗法,此研究中火龙灸的基础为张氏一号方,通过温热的方式激发经气,热力与药力同时从患者体表深透到血脉和经络中,从而起到温散寒邪、通经止痛的作用。灸法、熏蒸等手段效果显著,但是多是从其温热效应解释其疗效,是否具有其他功效值得探究
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出发点,运用药物、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疗效确切,通过多种疗法的结合运用,效果更是得到加强。但是治疗多是个体化针对性较强,普适性相对较差,应当积极探索能够应用于大多数患者的通用疗法。同时虽然治疗手段很多,疗效也有保证,但是对于具体发挥了何种功效,却不甚明确,如药物治疗认为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症的吸收,但是只有个别研究做了炎症因子的测定,大多还是只有量表的评价,可见对于机制多是猜测。而对于推拿的不同手法,阐述的机制是基本手法就具有的,对于不同手法有什么区别,功效有何不同,并未有阐述,只是在叙说手法的共性,其特异性未有体现。疗效确切,机制不甚明了,这种问题是从西医来看中医治疗方式所具有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而从中医来看,应当完善各种治疗手段的应用场景,何时用方药,何时用针刺,何时用推拿,多是根据个人习惯及经验所定,没有统一的规范。对于新的治疗方式应当从各种结合来发展,如药罐疗法,就是药物和拔罐的有效结合,而不是各自治疗各自的。本文通过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疗法,以期给临床提供额外治疗思路,如不同治疗方式的结合,及发展是否有通用的有效的基础治疗,以及突出不同治疗方式的独特性,从而运用中医思维,发展疗效更好的治疗方式,使患者脱离病痛的折磨。而对于疾病最根本的还是在于预防,改变生活方式,加强锻炼,作息规律,才能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