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Kiss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分析

2022-09-26 09:40洪劲超郑军谢远鸿彭良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丙组颌面部前臂

洪劲超 郑军 谢远鸿 彭良超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在颈部、面部、上下颌骨、口腔及唾液腺等部位的肿瘤,可分为两大类:良性肿瘤(以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和恶性肿瘤(以皮肤或黏膜完整性破坏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可引起淋巴结肿大、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恶性肿瘤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常用方法,但术后往往伴随着局部组织缺损问题,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因此应对患者行修复手术,来改善术区外观和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此,本文将以10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例,通过分组采用不同修复方法来进一步探析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10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行肿瘤切除术后均存在组织缺损问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为口腔颌面部肿瘤原发病灶;(2)符合术后缺损及功能重建治疗标准;(3)年龄≥30岁且≤70岁;(4)自愿参与配合开展研究。排除标准:(1)肿瘤已经出现远处转移;(2)伴有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或语言沟通障碍;(3)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4)妊娠期、哺乳期;(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6)治疗依从性不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甲组、乙组、丙组,各36例。其中甲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30~69岁,平均(48.98±5.14)岁。乙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49.52±5.28)岁。丙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49.15±5.06)岁。三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甲组(前臂皮瓣修复术):术前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创面面积、部位、病情等予以观察,确定血管走行方向,于前臂肘部的横纹中下方、桡动脉上腕横纹处连线设计皮瓣,选择皮瓣的远心端,确保血管蒂的长度,切开患者表皮组织,连接桡静脉、桡动脉和皮瓣,剥离前臂浅肌群的肌膜,结扎桡动脉,于皮瓣近中部位作切口,制备桡静脉、桡动脉等血管蒂和皮瓣,修复缺损部位,常规止血、消毒、抗感染治疗,术后密切监测皮瓣状态,观察颈部引流情况。

乙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前采用相同观察方法,自髂前上棘到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内侧行手术切口,外翻皮肤筋膜,股前外侧确定一处符合标准血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分离皮瓣,之后将其覆盖于面部缺损部位,于显微镜下将皮瓣动脉同受区动脉相吻合,将负压引流管置入皮瓣下及颈部,对皮瓣组织进行分层缝合和修复。

丙组(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术前运用超声观察测定肿瘤切除后缺损情况,之后在患者前臂设计双亚单位对称的Kiss皮瓣,依据设计用美兰标定皮瓣的轮廓线,沿着内侧边缘将皮瓣切开,直至深筋膜下,切取皮瓣过程应迅速,切取完成后将皮瓣临边对接缝合拼装,皮瓣供区采用V-Y成形技术直接拉拢缝合关闭创面,术后常规应用抗感染、扩张血管药物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修复效果:皮瓣成活,血液供应正常,口腔功能趋于正常,为显效;皮瓣部分坏死,口腔功能较之原来有显著提升,为有效;皮瓣坏死部分较大,颜色异常,口腔功能无明显变化,为无效。修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口腔功能: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科室自制量表为患者口腔功能予以评分,从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外形状态、口腔闭合、语言功能5个方面入手,每个方面总评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意味着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效果越为良好。(3)并发症发生率:调查术后3个月三组暂时性功能障碍、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植皮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总发生率。(4)修复满意度:术后3个月为患者发放修复满意度调查表,量表为百分制,可划分为3个标准,分值超过80分为满意,分值60~80分为基本满意,分值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对比运用t检验,三组对比用F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修复效果对比

三组修复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8,P<0.05);且乙组、丙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乙组和丙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修复效果对比[例(%)]

2.2 三组口腔功能评分对比

手术前,三组口腔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三组口腔功能均有所提升,乙组、丙组口腔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丙组口腔功能评分高于乙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手术前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三组手术前后口腔功能评分比较[分,(±s)]

*同甲组手术后相比,P<0.05;#同乙组手术后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吞咽功能 咀嚼功能 外形状态 口腔闭合 语言功能手术前 甲组(n=36) 4.12±1.02 4.08±0.85 4.26±0.68 4.88±0.65 4.11±0.87乙组(n=36) 4.15±1.05 4.11±0.92 4.32±0.74 4.89±0.67 4.16±0.89丙组(n=36) 4.09±1.04 4.07±0.88 4.31±0.82 4.93±0.71 4.13±0.79 F值 0.030 0.020 0.066 0.055 0.031 P值 0.970 0.980 0.936 0.947 0.969手术后 甲组(n=36) 7.71±1.05 7.68±1.03 7.95±0.82 7.98±0.74 7.59±0.76乙组(n=36) 8.33±1.02* 8.29±1.12* 8.35±0.84* 8.32±0.78* 8.26±0.68*丙组(n=36) 8.82±0.87*# 8.78±0.75*# 8.89±0.68*# 8.82±0.69*# 8.63±0.56*#F值 11.525 11.397 13.059 11.814 22.17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三组暂时性功能障碍、瘢痕增生、色素沉着、植皮区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乙组与甲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4 三组修复满意度比较

乙组(94.44%)、丙组(97.22%)的修复总满意率显著高于甲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三组修复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主要同不良习惯(长期吸烟/饮酒、咀嚼槟榔)、环境(长时间日光照射、电离辐射)、慢性病变(口腔黏膜白斑、色素斑)等因素有关,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发病率呈持续性升高,越来越多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来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减轻疾病对身体损害,但其所伴随组织损伤会影响患者颌面部美观性,让患者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术后修复也成为修复重建外科医师所重点研究一个课题[4-5]。

前臂皮瓣修复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法,其具有制备简单、血管恒定等优势,皮瓣供血较为丰富,血管蒂足够长,可以提高机体抗感染性,但此种手术需要牺牲一条前臂主干血管,对于供区功能影响性较大,同时因为前臂皮瓣在上臂位置,在进行皮瓣切取后拉拢缝合难度相对较大,会增大瘢痕增生、色素沉着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供区美观性[6-7]。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在皮瓣制备难度上要远高于前臂皮瓣修复,所需时间更长,对于操作医生的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但其可以避免牺牲桡侧主干血管这一问题,皮瓣组织丰富,血运丰厚,医生可以依据患者缺损部位情况对皮瓣组织进行灵活设计,供区位置较为隐蔽,不需要进行植皮[8-9]。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究前臂Kiss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效果,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修复技术,结果显示:三组修复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8,P<0.05),且乙组、丙组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手术后,乙组、丙组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外形状态、口腔闭合、语言功能等口腔功能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丙组口腔功能评分高于乙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乙组与甲组、丙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94.44%)、丙组(97.22%)的修复总满意率显著高于甲组(77.78%)(P<0.05),说明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在口腔功能恢复方面要优于前臂皮瓣修复术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为患者所广泛青睐。对于达到一定面积的皮瓣,单一的三角形、方形均无法做到直接关闭,Kiss皮瓣修复的提出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其通过切取双叶或多叶小组织瓣,拼接获得最终面积,组织瓣周围切取后存留组织可以通过位移拼接而达到直接关闭效果,避免了植皮[10-11]。前臂Kiss皮瓣修复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中应用,可以显著减少供区受损面积,提高供区组织利用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管吻合性,提高患者口腔功能[12]。

综上,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采取前臂Kiss皮瓣修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颌面部美观性、功能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丙组颌面部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颌面部间隙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颌面部手术患者HR、MAP、MMSE评分的影响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谁的力气大
颌面部软组织测量技术的发展
了哥王与抗生素合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