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程
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是常见的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以性及血液为主。该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早期病变侵犯生殖器官、皮肤,晚期可累及人体多处脏器,且病程较长、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对阻止梅毒传播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对于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临床多单纯应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其吸收较为缓慢,且血药浓度较低,导致患者需长期服用该药物,从而降低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使治疗效果及血清固定率降低,故远期效果不佳[2]。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发现,梅毒血清固定率往往与机体免疫力有着主要联系,所以,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对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胸腺五肽属于免疫调节剂,其具有双向性,该药通过调节 CD3+、CD4+、CD8+、CD4+/CD8+指标来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目的[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对苄星青霉素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功能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TRUST)转阴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梅毒血清固定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HIV抗体检查结果显示阴性。排除标准:自身免疫力较弱;伴有恶性肿瘤;具有糖尿病史;先天性梅毒、妊娠梅毒;对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妊娠期、哺乳期;伴有系统疾病;存在再次感染可能;病史资料不完全;存在精神异常,无法完成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5~70岁,平均(47.05±3.09)岁;体重 43~74 kg,平均(58.31±3.69)kg;病程 9~18 个月,平均(13.62±1.65)个月;梅毒分期:Ⅰ期28例,Ⅱ期32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5~69 岁,平均(46.96±3.86)岁;体重 45~77 kg,平 均(59.03±3.10)kg;病程 9~17个月,平均(13.58±1.63)个月;梅毒分期:Ⅰ期25例,Ⅱ期3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水剂注射用青霉素钠(生产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430,规格:400万单位)治疗,静脉注射。对照组在水剂青霉素钠治疗上给予苄星青霉素(生产厂家: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799,规格:120万单位)治疗,采用肌肉注射,240万U/次,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生产厂家:广州一品红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73975,规格:1 mg/支)治疗,采用肌肉注射,1 mg/次,1 次 /d。两组均治疗 14 d。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TRUST转阴率、血清固定率及不良反应。(1)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及原有皮损完全消失,且血清非特异性抗体1年转阴为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且血清非特异性体不能达到半年降至1/4,1年内未转阴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皮损未得到有效干预,血清非特异抗体未下降或上升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2)免疫功能:试剂由上海恒信化学公司提供,采用CytoFLEX LX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T细胞亚群指标并进行检测,然后比较其变化,T细胞亚群指标包括 CD3+、CD4+、CD8+、CD4+/CD8+。(3)TRUST 转阴率: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血清TRUST转阴情况。具体方法如下:两组于清晨均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给予肝素抗凝后,经高速离心处理(3 000 r/min,10 min),然后取上层清液送检,血清滴度>1∶2为阴性。(4)血清固定率:统计两组治疗后14 d血清固定率,并进行比较。(5)不良反应: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CD8+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CD3+(%)CD4+(%)CD8+(%)CD4+/CD8+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对照组(n=60) 63.43±8.66 65.89±7.12* 30.86±2.71 32.89±2.80* 30.55±5.14 28.21±5.98* 1.02±1.07 1.16±0.47*观察组(n=60) 63.41±8.61 70.89±8.56* 30.85±2.69 38.55±2.72* 30.52±5.12 24.13±5.85* 1.01±0.53 1.60±0.47*t值 0.013 3.479 0.019 10.753 0.032 2.671 0.046 3.665 P值 0.990 0.000 0.985 0.000 0.975 0.010 0.934 0.001
观察组TRUST转阴率高于对照组,血清固定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TRUST转阴率与血清固定率比较[例(%)]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由于性观念、生活不洁等多种因素导致梅毒发病率持续上升,现已成为第二大性传播疾病类型[5]。青霉素是治疗梅毒的常用药物,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可以得到缓解,但部分患者TRUST不转阴,或TRUST滴度始终处于某一水平并可保持3个月,形成血清固定,且青霉素半衰期较短,远期效果不佳[6]。因此,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治疗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
有研究表明,自身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造成早期梅毒血清固的主要原因,免疫力的不平衡及免疫力受到抑制均可产生梅毒螺旋体清除不彻底的现象,从而导致感染的持续性,使病程漫长,最终引发梅毒血清固定[7]。苄星青霉素在血液中可维持1周有效浓度,其属于长效青霉素类型,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给药,使药性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该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合,破坏细胞壁,使细胞壁失去屏障保护功能,从而起到消灭病菌的作用,苄星青霉素使用方便且价格较低。但苄星青霉素需患者大剂量且长期服用,而大量用药时对梅毒螺旋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过渡释放异性蛋白,从而导致患者体温升高,且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单一用药远期效果不佳[8-10]。有研究认为,血清固定患者与其免疫力低下有关,因此增加患者免疫力对治疗效果起到关键作用[8]。本研究效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 14 d后,两组 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CD8+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RUST转阴率(83.33%)高于对照组(58.33%),血清固定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有效提升患者的TRUST转阴率,使血清固定率降低,从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胸腺五肽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其具有双向性,该药进入可提高药物浓度的有效性;且能够穿透患者血脑屏障,从而消灭梅毒螺旋体,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此外,胸腺五肽可促进T细胞的异体受体结合,对T细胞分化成熟起到诱导和促进作用,能够调节CD3+、CD4+、CD8+、CD4+/CD8+比 例,促 进 CD4+/CD8+恢复正常,从而提高患者免疫功能[11-13]。而苄星青霉素在机体血液中可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且时间延长,使药效持续产生,加用胸腺五肽可分布细胞外,能够抑制细胞外部梅毒螺旋体产生,苄星青霉素与胸腺五肽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此外,苄星青霉素难以经患者血脑屏障而进入至脑脊液中,使患者治疗后血清固定率升高,加用胸腺五肽可有效弥补苄星青霉素不足,进而改善患者免疫力功能[14-1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苄星青霉素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基础上加用胸腺五肽不良反应未增加,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苄星青霉素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提高血清TRUST转阴率,使血清固定率降低,调节T细胞亚群指标,从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