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超,余翔,任辉,沈耿杨,招文华,吴智华,林少豪,张嘉锐,唐晶晶,江晓兵(梁德)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
眩晕是临床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症状,可见于耳鼻喉、眼科、神经内科等多个学科的疾病中。眩晕可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与非中枢性)、精神障碍性眩晕及其他非前庭性眩晕[1-2]。骨科门诊也常见以眩晕求诊的患者,多自诉合并患有颈椎疾患。目前颈性眩晕的概念尚存在争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暂未明确,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方式亦多种多样[3-5]。现阶段对于颈性眩晕的西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采用前庭神经镇静剂、抗胆碱药、血管扩张剂以及联合运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治疗颈性眩晕[6]。
中医治疗眩晕合并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势[7-9]。中医对于“眩晕”认识较早,如《灵枢·口问》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现阶段有关中医疗法治疗眩晕的研究主要以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为主,中药治疗则着重于单个验方或是针对某一证型的研究,鲜有名家的治疗经验报道[10-12]。梁德教授从事骨科医学临床及科研工作40余年,对脊柱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3-15],对合并有颈部不适或颈椎疾患的眩晕患者的诊治亦颇有心得。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门诊处方,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其处方资料,从而探讨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用药规律及思路,以期为骨科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参考。
1.1 资料来源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8月梁德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和岭南名医门诊出诊时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病例的中药处方。
1.2 处方资料筛选纳入的处方资料符合以下标准:①处方患者为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6]而明确诊断为颈性眩晕的患者,且经中药治疗后有效的门诊处方;②处方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等齐备;③处方具有明确的中药名称以及用量。排除以下处方:①未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中药的患者处方;②药物名称、剂量等资料不全的处方;③重复的处方(同一患者多次就诊且诊断与前相同者,仅纳入初次就诊时的处方)。
1.3 数据规范化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7]将研究中涉及的中药名进行规范统一,如将生地规范为生地黄,北芪规范为黄芪,川厚朴规范为厚朴等。
1.4 数据的录入首先由一人负责将收集筛选后的处方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采取双人核对的方式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校、筛选及规范化处理。
1.5 数据的分析将核对规范化后的数据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平台中的“频次统计”功能模块对药物使用的频次进行排序统计;采用“组方规律”功能模块,将支持度设置为25及置信度设置为0.60,进行常用药物组合的分析;运用“新方分析”功能模块,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潜在的新方组合的挖掘。
2.1 用药频次分析共纳入127首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涉及90味药物。将药物按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列,其中共有21味药使用频次≥30次,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为柴胡、白芍、姜黄、炙甘草、川芎、生地黄、厚朴、甘草、桃仁、苍术,结果见表1。
表1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用药频次≥30次的药物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herbs with the frequency≥30 time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2.2 药物的性味归经及证候分析对127首处方中涉及的90味药物进行四气(包括温、寒、平、凉、热)、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涩)、归经分析,并对其涉及的证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用药物的四气以温性药为主,五味偏于苦、辛、甘,归经主要归于肝、脾经,证候以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为主。结果见表2~表4。
表2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用药的四气五味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four properties and five tastes of the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表4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的适用证型分布Table 4 Distribution of indicated syndromes of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利用软件中的“组方规律”功能模块,预读数据后,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5,置信度为0.60,得到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常用药物组合,结果见表5;对这些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见表6;常用药物的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如图1所示。
图1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常用药物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支持度为25,置信度为0.60)Figure 1 Network of the herbal association rules of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support being 25 and confidence being 0.60)
表3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用药的归经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meridian tropism of the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表5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组合模式Table 5 Herbal combination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表6 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常用药物的关联规则Table 6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规律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选择相关系数为5,惩罚系数为2,根据其约束,聚类形成药对组合55个(表7)、3种药物的组合9个(表8)、4种药物的组合4个(表9)。对含3~4种药物的13个药物组合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2首新方组合。新方1组成为蔓荆子、桃仁、刺蒺藜、白芷、藁本,新方2组成为生地黄、党参、黄芪、蚕砂、三棱。
表7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的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药对组合Table 7 The herbal pair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obtained through complex system entropy-based clustering
表8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的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3味药药物组合Table 8 The 3-herb combination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obtained through complex system entropy-based clustering
表9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的梁德治疗颈性眩晕的处方中的4味药药物组合Table 9 The 4-herb combinations in the prescriptions for cervical vertigo treated by LIANG De obtained through complex system entropy-based clustering
本数据挖掘分析结果显示,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处方中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为柴胡、白芍、姜黄、炙甘草、川芎、生地黄、厚朴、甘草、桃仁、苍术。柴胡味苦、微寒,具有疏肝解郁之效,可和解少阳。白芍养血柔肝,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姜黄辛散温通,归脾、肝经,在内可温通气血,在外可疏散风寒,能破血行气。现代药理学研究[18]表明,姜黄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大鼠滑膜组织充血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甘草可缓中止痛,补益脾气,同时调和诸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良好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是治头痛的要药。生地黄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要药。厚朴味苦、辛,性温,善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实证。桃仁味苦、甘,性平,长于活血化瘀。苍术为治寒湿困脾之要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效。对用药频次居前的药物分析结果显示,梁德教授治疗伴有颈部不适或颈椎病的眩晕患者主要从肝、脾两经入手诊治,针对实证用药。对用药频次≥30次的21味常用药进行功效归类,主要可以分为平肝疏肝柔肝类(如柴胡、白芍、刺蒺藜)、行气活血类(如姜黄、川芎、桃仁、三棱)、清热类(如生地黄、菊花、毛冬青、蔓荆子)、健脾化湿类(如茯苓、厚朴、苍术、陈皮、蚕砂)、补益类(如炙甘草、党参、甘草、当归、黄芪)。
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结果显示,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使用药物的四气主要以温性为主,五味偏于苦、辛、甘,归经主要归肝、脾经。所涉及的证型以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岭南地处南方,当地气候以湿热为主,故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多从湿热入手,以苦燥湿,以辛散化湿,以甘和胃健脾,采用清热化湿兼以健脾为法治疗颈性眩晕。对于气滞血瘀证颈性眩晕患者,多运用归肝经及味辛的药,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为法治疗颈性眩晕。对于肝肾亏虚证的老年患者,梁德教授多采用味甘的补虚药,以补益肝肾、健脾和胃、缓急止痛为法,滋先天同时养后天,从而达到补虚而止眩的目的。
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组合中,柴胡出现的频率最高,而白芍、厚朴、姜黄、生地黄等为常见组合药物。梁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善用柴胡,因柴胡可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配伍白芍则可敛阴止痛,平抑肝阳。柴胡与白芍配伍,一疏一敛,疏肝而养阴血。柴胡也常配伍姜黄、厚朴、生地黄等,在疏肝的同时可行气、燥湿、养阴生津。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组合规律分析结果显示,共衍化得到2首新方。新方1(蔓荆子、桃仁、刺蒺藜、白芷、藁本)以蔓荆子、白芷、藁本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白芷善治阳明经前额部头痛,藁本善治厥阴经巅顶头痛,合用刺蒺藜以加强平肝潜阳,疏肝解郁,辅以桃仁活血化瘀。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19],蔓荆子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痛、抗炎的作用,而蔓荆子叶的蒸馏水提液中的挥发性油和生物碱具有改善局部循环的效果。藁本内酯同样具有止痛抗炎的作用[20]。刺蒺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被认为具有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21],且刺蒺藜含有止痛抗炎功效的黄酮类化合物[22]。新方1适用于肝经风热上扰清窍而致的颈性眩晕及头痛患者。结合所含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该方尤适合颈性眩晕合并高血压或脑缺血相关病变的患者。
新方2(生地黄、党参、黄芪、蚕砂、三棱)中以党参、黄芪合用补中益气,党参内补元气而黄芪外固卫表,辅以生地黄养阴生津,蚕砂燥湿和胃化浊,三棱破血化瘀。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黄芪、三棱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23-24],黄芪对脑血管膜性结构具有保护作用且能改善脑部循环[25],党参对于贫血改善及抗疲劳具有一定的作用[26],蚕砂水提物配合环孢菌素可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贫血[27],三棱能抑制血栓形成及抗炎止痛[24]。新方2适用于年老体虚的跌仆后瘀血阻滞所致的虚实夹杂型颈性眩晕,结合所含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该方尤适合颈性眩晕合并脑组织老年性退变及贫血的患者。
综上,梁德教授在治疗颈性眩晕用药时主要以清热祛湿化浊、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法,辅以补气健脾,多采用性温而味苦、甘、辛的药物,治疗从肝、脾两经入手。本数据挖掘结果可为临床诊治眩晕提供参考。但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本研究为单纯用药经验分析,对患者治疗效果评估涉及较少。后续研究可结合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挖掘出的新方未在临床中加以验证,其疗效仍需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