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措施

2022-09-23 02:08宋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河道水资源区域

宋飞

(北京泽通水务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0)

长江三角地区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占地面积大约35.8 万km2,包括长江流域与淮河中下游省市、太湖流经区域及东南诸流经省市。长江三角地区位于江海汇集处,地理环境相对特殊,包括自然河流与人工河流,河网的密度非常高,有0.24km/km2,水面的综合面积为1.3万km2,为我国河网密集最显著的地区。

1 水生态环境现状

1.1 水资源

长江三角地区的水资源总数据大约有1984亿m3,整体呈现出从西到东、从南到北逐步降低,浙江省、安徽省两地的占据参数为78.6%。流经的水资源大约为8792亿m3,比该地区的水资源总数据多4.4倍,这样的情况下,丰富的外水资源会极大地补足该地区的水资源,为长江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应用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截至2019年,长江三角地区的整体供水数据是1013亿m3,平均每人的用水数据大致是446m3,GDP的用水参数只有43m3。可是从总体上看,因为江苏地区与上海地区的区域水资源数据不完整,同时,具备经济发展迅速、且人口数量众多的特征,两地区多年来的平均水资源应用高达143%与272%;安徽地区的水资源应用相比前两者会低很多,但淮北区域因为地表水资源匮乏,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严峻,长时间需要过度采集中深层的地下水来维系使用。因此,整体上看,长江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其最大的管控难点就是过度采集问题。

1.2 水环境

(1)水功能的区域划分。长江三角地区参考我国的相关条例,可分类的关键水功能一级区域有609处,其中,包括322处的水资源应用区域,可分类的关键水功能二级区域有638处。因为该地区的经济进展与社会需求对于水资源的供给量很大,该地区里,被开发应用的河道占据一级水功能整体长度的60%,其中,太湖流经区域最高,由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占比高达80%,远远超过我国的平均数值,如图1 所示,想要进一步保护水体、优化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促进水环境生态的综合治理效果,长江三角地区对于水体的保护标准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长江区域的水质优化标准高于Ⅲ类的长度占比参数为92.11%,太湖区域的水质优化标准就没有这么高,占比参数仅为63.65%。

图1 长三角区域不同类型水功能区河长比例统计

(2)水体质量情况。当下,长江三角地区正在着力开展各形式的水环境治理活动,如长江大保护、美丽河湖构建等,进行关键的水质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关键的江河流域水功能区域,其水体的质量标准合格率自2013年的51.7%优化到2018年的85.9%,但是,如果使用地表水环境的相关规格衡量,该地区的全年整体评估状况并不佳,由于平原的水网特点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影响,太湖流经区域、长江流经区域及淮河流经区域,其水体的污染情况尤为明显,特别是城市的过境河道、入海口位置的水质状况都不算好。

1.3 水生态

长江三角地区的水环境互相通达,生态状况十分丰富,具备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更是许多重点保护动物生存并繁育的关键基地,如中华鲟、长江江豚、白鲟等,同时,也是许多江海洄游鱼类的关键途径。当下,长江三角地区越来越关注水生生物,尤其是珍贵的野生鱼类与重点保护鱼类,优化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及相关场地的建设,落实了禁渔标准、鱼类繁殖与放生的标准等。

2 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优质水资源紧缺矛盾突出

近年来,长江三角地区的年均降水量有1300mm,本地范围的水资源整体还是非常充足的,可是人均的数据只有940m3,只有我国整体人均数据的50%,太湖流经区域最为严重,只有我国整体人均数据的20%。杭嘉湖地区、萧绍宁地区、阳澄地区、武澄锡虞等关键性的经济发展地区,人口数量非常密切,水资源的应用状况还算成正比,但是,个别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并不乐观,优质的水资源匮乏,很难紧跟该地区高效率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长江三角地区的用水状况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虽然比较先进,可是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还是有很大,关键行业的用水状况还是有待改善。

2.2 生态空间侵占

当下,我国的城市化规模不断推进,长江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到2017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建筑地总体面积增加34.0%,大规模的城市项目建设会不断侵占生态与农业范围,许多的河流滩涂、湖泊滩涂都被耕地占据。原有的关键湿地区域也发生了显著萎缩现象,太湖流经区域较20世纪萎缩了大概250km2,生态环境正在朝孤岛化的不利方向发展。并且,大规模的围垦地区会降低湖泊的调蓄性能,增加了湖泊的沼泽化影响,因此,长江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被重视。

2.3 河网水动力条件不足

长江三角地区的水网分布条件是非常显著的平原型,受到江、河、湖交错流经的影响,水网状况繁杂,水动力不足,水质的自体净化功能不佳,很容易出现污染物排放不及时的问题。从2001年到现在,为优化该地区的抗洪排涝能力,确保河流的同航状况,长江三角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河堤修复、推动建坝活动,切断许多河道和湖泊、江海之间的自然流经,造成河网的水动力状况越来越差。其中,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原来都是通江的湖泊,现在已经完全被切断,水位出现很大程度上的降低,水体的交换功能变差;许多的中小河道在汛期以外的时间都是滞流的情况,基流的保障受到威胁。上述隐患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地区水网的水环境性能,让河道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3 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建议

3.1 运用生态护岸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河岸治理技术,能够给我国提供更为优质的水生态环境。生态护岸技术打破了原来单纯只采用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来加固的方法,一般来说,用于这项工程的植物都是有庞大根系的水生植物,如菖蒲、芦苇等,将这些植物结合其中,使河水能与新的加固护岸互相作用,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从水中吸取营养物质,而附着在它们庞大根系上的有益物质就能够更好地调节河道的自我净化能力。传统的护岸虽造价经济实用、防洪能力强,但是大量建筑材料入侵河水,从而导致河水受到严重污染,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初衷上看,这违背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愿。而生态护岸技术不仅能起到对河岸的防护作用,加强了河水的自愈功能,还兼具美观性,可供观赏。此外,该项护岸技术由于所选用的具体材料不同,分别作用于不同的河道治理工程,如乔木灌木结合的自然型、加入石料木料的自然原型、植物与建筑材料结合的复合型3 种。在具体的方式选择上,需要结合河道的具体情况选择。

3.2 合理控制并高效处理污染源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合理控制水资源,减少污染,是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一环。对于污水是否有严格的把控是地方环境监管部门的基本工作内容。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属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各地工业产量增大,企业偷排污水的情况屡见不鲜,加上未及时处理排出的污水,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合理控制水污染的程度方面,应加强针对有关部门排放污水的监控及对相关处理部门的办事效率的监督,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把控导致水污染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国民教育不容忽视,应加强宣传保护水资源的教育性呼吁,通过公益广告、公益活动唤起全民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如禁止将垃圾扔进河水的行为、在学校展开以河水为主题的环保主题活动等。只有全民参与到水环境的保护行动中,才能促进水资源污染得到控制。

3.3 合理种植水生植物

合理种植水生植物是稳定水环境生态平衡的一种重要手段。水生植物具有生化作用,在自己吸收养分的同时,植物的根系能够促进土壤的健康,为水中微生物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浮游藻类生物与水生植物形成竞争关系,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同时,合理开发水资源,在水资源的运用方面做好一定的把控,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源,不应开采,防止水污染继续扩散。

3.4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现代化水利工程是目前我国在治理河道及水保护方面的一个重要关注点。现代化水利工程在社会上担负着防洪、调节水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任务。其中,在调节水生态环境方面,水在经过水库的输送中,由于被放慢了流速,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多,并且减缓了水中污染物的扩散速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水流速度变缓,若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就会导致水中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理,当水流入支流,将会进一步扩散河水的污染情况[1-6]。由此可见,现代化水利工程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利弊共存,将现代化水利工程的作用最大化,必须要在具备专业的操作知识和掌握熟悉的操作技术的情况下,严格遵守关于现代化水利工程的污水处理的处理方案。

3.5 合理应用生态修复

3.5.1 修复河道的形态

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河道生态环境修复效果,需要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河岸混凝土和浆砌石结构的建设效果,并且还需要结合天然的地势条件和环境特征,恢复河道天然形态,并且一定要确保河道的蜿蜒性,因为弯曲的河道能够有效调整河流的流速,这样才能为生物和植被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以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对于河岸的坡度稳定性给予保障,对断面的建造进行合理的改善,并且需要清除多余的拦河坝,保证河流的连续性。另外,为了确保河道鱼类生物生存环境的适宜性,可以建设不同类型的水道。其次,为了维护河道内物种的多样性,还必须要对原有的河道自然形态进行修复,通过人工植石的方式,对河流的深浅程度进行调整和设置,为动植物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从而维持河道生态平衡。

3.5.2 修复河床断面

对于河床断面的修复过程,需要确保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对于原先的硬质河床进行改造,对断面进行清理,保持河床原本的生态特性,维护河床自然稳定的生态条件。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河床断面修复效果,还需要根据河道不同的地势状态,选择不同种类的植被进行种植,如灌木、矮乔木等植物,注意尽量不要种植外来植物,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提升河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3.5.3 修复河流缓冲带

对于易产生洪涝灾害现象的问题,需要设置相应的河流缓冲带,并对于缓冲带的宽度进行确定,确保河岸两边预留足够的宽度,从而有利于缓解洪水冲击所带来的压力。另外,缓冲带设置多以湿地、河谷为主,能够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保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河岸改造,还需要合理应用缓冲技术改善土壤条件,并利用生物重建技术引入与培育新的种群结构,保证生物多样性,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

3.5.4 修复植被景观

对于河道景观植被的修复工作,必须合理结合植被景观地势条件,利用科学技术种植本土植物,并需要考虑到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干扰因素进行解决和改善,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运行,优化生态环境。

4 结语

如今,我国在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的相应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多样问题,要达到建设一个更为理想的水生态环境,需要耗费更大的力量。为构建一个好的水生态环境,首先人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确定好接下来前进的目标,各行各业承担起该尽的义务和工作,以共同打造更为优质的水生态环境而努力。以上对于河道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内容进行了阐述,为了能够恢复河流的功能,就需要优化河道治理方法和治理理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河流的生态修复效果,并通过相应的绿化措施,增强河道景观的美观性,以及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河道水资源区域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河道里的垃圾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