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量表在初中英语读后续写课中的应用

2022-09-23 08:46:16
英语教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组员量表语言

张 虹

一、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也叫过程性评价,最初由美国学者斯克里芬(Scriven 1967)提出。一开始,它的评价对象是某个教育项目的质量,而非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来,布莱克和威廉(Black&Wiliam 1998)将形成性评价定义为教师和学生用于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一切活动。它是为指导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而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其有效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罗静 2005)。

综上可知,评价是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使学习真实而有效地发生。形成性评价具有学生主体性和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对学生学习英语写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形成性评价对学习的影响

形成性评价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许多综述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支持。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提升其自我效能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罗少茜、黄剑,等 2014)。总体来说,形成性评价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犯错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性评价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结局,而是学生反思和纠错的机会。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

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活动,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从“学什么”到“怎么学”,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学会发现问题、改变思路、调整策略。

(四)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形成性评价中,所有人都是合作伙伴。为了获取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增加,交流互动的频率大大提高。

三、在初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当前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读写分离”,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割裂开,很少甚至没有进行有机结合。二是“忽视写作过程”,教师只重视写作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指导,没有充分利用形成性评价给予其反馈。缺少及时的反馈,即使写作训练再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会真正得到提高。

根据“过程写作法”理念,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创造的过程和社会交互的过程(刘健、施志红2017)。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写前准备、初稿、二稿等一系列步骤。教师只有通过形成性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集中点评、个别点评等方式,才能使其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意见。因此,形成性评价在读后续写的写作环节起关键性作用。

四、形成性评价量表的设计和使用

就形成性评价来说,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五种,即评价性测试、评价量表、课堂观察、学习日志、成长记录袋(鲁子问 2009)。其中,评价量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工具,它操作简单,使评价更公平、真实、可靠,且对教学硬件无特殊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表1是参考广东省中考英语写作评分标准设计的评价量表。

表1:写作评价量表

为了给学生提供清晰、直观的评价标准,形成性评价量表应至少包含三个基本元素,即评价的项目、评价项目的描述和评价的等级。

教师在设计写作评价量表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评价项目紧扣新课程标准对各年级的写作要求;(2)评价方式应简明易懂,采用星级制或描述性的等级制;(3)不同体裁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思路,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4)评价量表的底部最好设有开放性问题,如“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有哪些改进的建议?”等,引导学生找出写作亮点或提出反思建议;(5)评价量表的内容应控制在半页或一页以内,预计用时不超过8分钟。

五、读后续写形成性评价量表的设计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推进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因此,在设计读后续写的形成性评价量表时,既要对学生这一行为主体进行评价,又要对其写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可分成三项,分别是组员评价、内容评价和语言评价,具体见表2。

表2:读后续写形成性评价量表

(续表)

(一)组员评价

在组内进行续写的讨论活动时,为了激发每一个组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耗时、提升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保证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学生A担任组长(Leader&Presenter),负责指导组员开展讨论,为组员提供意见,作最后陈述;学生B担任情节设计师(Plot designer),负责设计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C担任人物分析师(Character analyst),负责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或心理诉求;学生D负责发现问题(Problem finder),找出上文中有疑问的地方,该角色适合组内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以减轻其学习负担。最终,学生A在整合学生B、C、D的意见后输出续写创意,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邀请部分组的学生A进行面向全班的口头叙述。

(二)写作内容评价

根据记叙文的特点,一个好的故事大致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好的开头(Good beginning)、丰富的细节(Rich details)、清晰的发展脉络(Clear development)、有意义的冲突(Meaningful conflict)、蕴含一定的道理或教育意义的结局(Educational ending)。虽然对初中生而言,要同时满足这五个方面难度较大,但是有了这五个具体的参照指标,他们在续写时就有了思路。尤其当站在读者的角度创作时(如怎么写一个好的开头吸引读者?应该用什么样的句式推动情节发展?用什么样的词汇塑造人物?),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会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突出读写结合的意义。

(三)语言评价

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一直是传统写作评价的重点,尤其是对语法错误的评价。对很多学生而言,学习写作就像学习语法改错。很多学生之所以不敢、不愿下笔,是觉得自己的语法基础薄弱,即使写了,也基本是错的。过于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会使学生只关注语言知识,忽视对语言思维的训练,而语言思维的形成恰恰需要不断试错。因此,形成性评价量表要通过淡化绝对分值实现纠错,不强调得分,而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影响语言规范表达的几个方面,如单词的拼写,标点符号的使用,时态的运用,短语和不同句式的使用,是否使用衔接语或连词使上下文连贯、语句通顺等。教师应让学生写完后在组内对作品进行自我纠错,以替代教师的直接批改。

【教学片段1】

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读后续写课是该单元的第二课时,教师在梳理第一课时A book review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内容后,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英文版)的第一章(Chapter 1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并完成以下两个阅读活动:

Activity 1:Fast reading.

Was Tom happy on Saturday morning?

Did Tom enjoy doing hard work?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mentioned in this chapter?

Activity 2:Careful reading:finish the plots(见下页图 1).

图1

【教学片段2】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汤姆(Tom)的性格特点,回答关键问题“What kind of boy is Tom Sawyer?”,并对接下来故事发展的走向作出预测,根据形成性评价量表中小组的分工进行讨论。

Activity 3:Post reading:discuss and continue the story(见图 2).

图2

【教学片段3】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挑选部分组的学生A(Leader&Presenter)进行“口续”汇报,为读后续写作铺垫。

Activity 4:Continuation writing(见图 3).

图3

对续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结合形成性评价量表中内容评价的部分,在PPT上展示关于写好一个故事的“四大关键”,并截取小说中的部分例句供其参考和模仿,以实现“拉平”效应,真正践行读后续写中“学伴用随”的理念。

(1)Good beginning好的开头(有趣、吸引读者)。

...every boy in town was happy,except Tom Sawyer.

(2)Rich details丰富的细节(动作、对话、人物情感)。

Ben Rogers came along the road.He was singing happily and carrying an apple.

(3)Clear development清晰的发展(连接词、逻辑性)。

Then he went on painting...He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4)Meaningful ending有意义的结局(正能量)。

Aunt Polly was so pleased that she gave Tom a big apple!

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续写内容进行评价,给各自的续写作品打星。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读后续写活动中,因教学进度赶或课时不够,教师应视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选择地使用评价量表,切勿让形成性评价流于形式或者为了评价而评价,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其写作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比如,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重点评价学生作文的思想内容,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评价其语言应用。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让形成性评价量表发挥实效。

结语

形成性评价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在读后续写中,利用形成性评价量表不仅能提高学生在续写活动中的参与度,激发其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还能使其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评价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合作学习的氛围,是促进学生调整英语写作学习策略,提高其英语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为了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使学生在读后续写中敢于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教师应把形成性评价量表的使用作为读后续写教学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组员量表语言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心理与健康(2022年9期)2022-05-30 10:48:04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小组落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