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食品风险监测结果分析

2022-09-23 12:03黄剑青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华支不合格率食源性

黄剑青

(隆林各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百色 533400)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在相应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1]。食源性疾病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且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食源性疾病多为细菌类病原微生物,因此细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是国内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2]。目前,有超过200种的疾病可经食物传播,症状从轻度肠胃炎至威胁生命的综合征,同时能引起慢性并发症或残疾[3]。监测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在食品安全问题监管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安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4]。隆林各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有关文件要求和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科室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将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食品风险监测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所有资料均源于隆林各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2021年的食品风险监测有关结果登记表。

1.2 检测方法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选择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具有代表性和实时性的食品开展检测,主要监测的食品种类包含大米、谷物类、焙烤食品、肉类、蔬菜、水果、蛋及蛋制品、酒类、包装饮用水、特殊膳食、乳与乳制品以及餐饮食品等,对各类食品样本中的化学污染物(包括铅、铝、镉、无机砷、总汞、总砷、锌、铬和铜;农药残留和禁用药物;食用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水产品中的氯霉素、腌卤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等)、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包括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霉菌、酵母、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弯曲菌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进行统计。监测数据按要求上报,全部按时录入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及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数据汇总系统,经百色市疾控中心审核后上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样品监测数据均通过Excel 开展整理和分析汇总,采取SPSS 2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进行χ2检验,P<0.05 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监测情况

2018年,10 份生鲜蔬菜中检出1 份毒死蜱超标,10 份食用油中检出3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10 份散装酒检出5 份杂醇油或氰化物;2020年5 份花生油中检出1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2021年5 份植物油及其制品中检出1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20 份谷物及制品中检出4 份含铝食品添加剂或检出镉,结果见表1。

表1 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监测情况

2.2 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情况

2018年10 份动物血液及制品中2 份检出沙门氏菌,20 份鱼水产品及其制品中1 份检出华支睾吸虫;2019年12 份学校周边即食熟制米面制品中6 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2020年20 份水产品双壳贝类中7 份检出诺如病毒;2021年20 份水产品双壳贝类中1 份检出诺如病毒,10 份鲜湿米粉中1 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0 份生食淡水鱼中3 份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不合格率见表2。

表2 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情况

2.3 2018—2021年不同年度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的监测不合格率对比

不同年度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不合格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8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度(P<0.05),2019年食品中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不合格率高于其他年度(P<0.05),详见表3。

表3 2018—2021年不同年度隆林各族自治县各类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的监测不合格率对比

(续表2)

3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质量事件被媒体曝光,使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5]。研究显示,世界范围内因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病死亡的患者数量每年在220 万人左右,国内每年平均6.5 人中有1 人存在食源性细菌病感染[6—7]。因此,需重视食品安全的监测工作。本次调查发现,2018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不合格率为30.00%,高于其他年度,2019年食品中微生物和致病因子监测不合格率为50.00%,高于其他年度,且高于胡雪影[8]研究中的结果,说明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食品污染情况不容小觑。

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发现,隆林各族自治县2018年10 份生鲜蔬菜中检出1 份毒死蜱超标,10 份食用油中检出3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10 份散装酒检出5 份杂醇油或氰化物;2020年5 份花生油中检出1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2021年5 份植物油及其制品中检出1 份黄曲霉毒素B1超标,20 份谷物及制品中检出4 份含铝食品添加剂或检出镉。说明食品化学污染物多集中在生鲜蔬菜、散装酒、油类、谷物及其制品,原因可能是新鲜蔬菜中不合理使用农药,散装酒、油类、油条和馒头加工期间加入了不合格的添加剂。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和致病因子发现,隆林各族自治县2018年,10 份动物血液及制品中2 份检出沙门氏菌,20 份鱼等水产品及其制品中1 份检出华支睾吸虫;2019年12 份学校周边即食熟制米面制品中6 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2020年20份水产品双壳贝类中7 份检出诺如病毒;2021年20份水产品双壳贝类中1 份检出诺如病毒,10 份鲜湿米粉中1 份检出蜡样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0 份生食淡水鱼中3 份检出华支睾吸虫囊蚴。这些微生物和致病因子一旦污染食品能迅速繁殖,严重时可导致食物中毒等不良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9-10]。

结合上述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针对新鲜蔬菜检测出毒死蜱超标问题,建议自治县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农药使用方面的监管力度;对散装酒检测出有毒有害杂质和熟肉沙门氏菌超标问题,可能是与生产加工环节有关,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管;对花生油类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问题,多数为霉变花生原料污染,建议相关部门监督生产加工企业、榨油坊把好原料关,不得使用霉变花生生产加工油品;对鱼类感染华支睾吸虫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健康饮食习惯的知识宣传,使消费者不食用生鱼片,防止感染华支睾吸虫病[11-12]。②对以上食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日常监管和巡查工作,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保障措施,改进生产工艺,避免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出现各种有害杂质、致病微生物污染、滋生与繁殖,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3-14]。③加强对餐饮、制售食品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15-16]。④加强医疗卫生部门对“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的管理工作。⑤借助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加强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有助于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减少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尤其对“事后补救”的应急处置很有帮助。在食品成品与其原材料产地之间可以分门别类建立外部可追溯系统,借助高度发展的网络平台最终达到对产品的来路和去路进行全程管控和信息共享。溯源系统建设一方面面临机构调整和政策力度加强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原有系统不兼容、行政和市场界限不明确、生产环节投入成本大、安全信息不充分、消费者查询信息不方便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从更高的层次开展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综上所述,2018—2021年隆林各族自治县仍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需增加市场监测力度,尽可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猜你喜欢
华支不合格率食源性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广东省五华县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华支睾吸虫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