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2022-09-23 09:42蔺晓雨孙思哲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课程目标导向

蔺晓雨 孙思哲

1.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淮安 223300;2.河南大学中原武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75001

“产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旨在提升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这是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学习的关键。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所重点部署十大战略任务中,第二大战略任务就是“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然而,由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实施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人才培养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如,(1)毕业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专项运动技能水平较低,体育终身学习能力不足;(2)毕业生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体育教学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较弱,不得不加长了工作见习期;(3)毕业生知识结构不完善,缺少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滋养,缺乏“立德树人”的培养能力;(4)毕业生缺乏应有的专业自信心、专业思想极不稳定,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等等。

因此,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实施体系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势在必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被称为教育的“心脏”。要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就必须由高效、科学的课程体系给予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理念,制定了“至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求要立足当前,聚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第七部分)中明确指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依靠职前阶段精准的课程实施体系建设和职后的继续培养与发展体系建设,而精准的课程实施体系建设是教师起步的关键性阶段,对教师一生的影响巨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其第二部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中也强调“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大中小学课程,分类制定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2019年9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严格课堂教学管理,严守教学纪律,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上述要求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现代化对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唤。本研究从这一视角出发,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从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等施策为着眼点,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产出为导向,探讨体育教育专业精准的课程实施体系建设,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顺利实现做出应有的理论与实践贡献。

1 “产出”与“产出导向”的分析

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也有人将其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es)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基本课程教育理念。产出导向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效。目前这一概念己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协会(ABET)全面接受了OBE的理念,并将其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始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4)》也充分体现了OBE理念,强调工程教育专业要实施成果导向教育,要求接受认证的专业必须:(1)明确学习成果(毕业要求);(2)按毕业要求安排教学活动;(3)对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这三方面,是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前两方面取决于教学设计,后一方面有赖于教学评价。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下面主要介绍反向设计的思路、策略与要点。

2018年9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意见》的第九部分第32条要求“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

1.1 “产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精准课程实施体系的基本理念

本研究“产出导向”的课程实施体系构建借鉴经过美国工程与技术教育认证协会(ABET)作为认证标准的 “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理念提出,其含义就是课程设计从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反向设计课程实施体系的适切性,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最终成果需要什么。所谓“反向设计”是针对传统正向设计而言的。正向设计是以课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系统从构建课程方案入手,以确定达到课程目标的适切性。由于正向设计课程实施体系以学科为导向,遵循专业设置按学科划分的原则,课程教学模式“趋向于解决确定的、现行的、静止封闭的问题,课程实施方案所呈现出的知识结构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专业的需求。正向设计从课程体系开始,到毕业要求、再到课程目标、再到需求,供方(教育)产出一般很难满足“用方”(中小学体育教师等)的需求。”因此,传统的正向课程实施系统设计对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用方需求只能“适应”,而很难做到“满足”。

反向设计则不然,它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是从对产出的需求开始,依据产出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再由课程目标确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实施体系。它是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这时“需求”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1.2 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精准课程实施体系的构建方式

反向设计的方法及过程如下图。第一步,根据国家、社会及体育教育发展、体育教师行业发展、学生发展等的需求、学生家长、学校定位、教职员工等的期待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体育教师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考察。第二步,根据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确定要达到的毕业要求,也可以称为“毕业生能力”,是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体育知识、应该具备的体育技能的具体描述,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最终成果。课程目标是确定与毕业要求的依据,毕业要求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第三步,根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确定指标点。即将毕业要求进行逐条分析、拆解与细化,使其具体为若干更具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更易落实的指标点。毕业要求决定指标点,指标点覆盖毕业要求。第四步,根据毕业各项指标点确定课程方案。毕业的指标点事实上为毕业生构建了一个的“终极能力结构”体系,而这个能力结构的实现依托于课程方案。指标点是构建课程方案的依据,课程方案支撑指标点的达成。第五步,根据课程方案确定课程教学。每门课程内容都要有规范性的课程教学要求。毕业要求决定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反映了毕业要求。第六步,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每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都应该与教学内容相互衔接或呼应。课程教学要求是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支撑课程教学要求的顺利完成。

图1 产出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体系“反向设计”过程

以产出为导向的体育教育专业精准课程实施体系的反向设计还包括对课程管理系统设计,包括对课程目标的符合度和达成度的评价、课程教学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的评价、对毕业要求的符合度和达成度的评价等。课程目标的符合度是指它与产出需求的符合度,毕业要求的符合度是指它与课程目标的符合度。课程目标除了学校教育的结果外还包括了继续教育和岗位训练的结果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能力以及教授体育知识技术的技术能力要求。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2.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分析与考察发现,人才培养必须首先回答以下4个问题,即,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有哪些?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是什么?人才培养需要哪些条件来支撑?而在解释上述问题,构建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体系时,不难发现,就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所关联的课程要素来说,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要素,即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教学、课程管理。而上述四个要素分别包含诸多的子要素系统。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编排、课程赋值(总课时数、学期课时分配、学分等);课程教学是实施体育课程的中坚(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能动性作用的发挥,是保证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课程管理在包括课程评价、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的监督与监管、课程与教学实施效果的反馈与修正、人才产出的反馈与课程实施体系的修正等。如图2所示。

图2 课程实施体系与人才产出关系

当研究再进一步对课程实施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时,就能够清晰地发现,在课程实施体系的四大要素中,只有课程目标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而其他三个要素却处于相对变化、不稳定状态,这三个要素的动态变化会对课程实施体系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壁画所生成的四种基本不同的课程实施类型,本研究分别称之为缺“理”体育课程实施体系、缺“实”体育课程实施、缺“变”课程实施体系、“精准”课程实施体系。其中“‘精准’课程实施体系”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体系建设要努力的方向,可以尽量接近的体系。由于其与人才培养的效果或人才产出质量又有支撑和反馈修正的联系,2018年9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提出,“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评价大学的首要指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激发高等学校追求卓越,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因而,“以产出为导向的精准课程实施体系建设”就是本文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点。而其它三种课程实施体系因都是有各自的缺陷,是在课程实施体系建设中要尽量避免的。

2.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体系类型分析

2.2.1 缺“理”课程实施体系

课程目标、课程教学与课程管理三者结合形成的缺少课程方案的课程实施体系为缺“理”课程实施体系。而所谓的缺少“课程方案”并不是没有课程方案,而是在这一体系中,课程方案的设计不合理、不科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或漏洞,进而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教学的实施,以及课程管理严谨性的缺失。如,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内容选择不当,偏难或偏易,学科与术科比例失调;课程内容排列逻辑性不强,违反了体育技术与动作技能迁移的规律;体育专业基础课程、体育专业课程课时、学分赋值不尽合理;课程安排与实际教学条件存在较大落差,使得课程教学、课程管理难以实施或难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如班额、师生比、教师能力等;这类课程实施体系缺少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研究,缺乏对课程基本规律的认识,是一种缺少课程基本原理的缺“理”课程实施体系,教育部2019年10月份下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6号)文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三条“全面提高课程质量”中专门提出,“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就是对课程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定下的基本要求。见图3。

图3 缺“理”课程体系

2.2.2 缺“实”课程实施体系

图4 缺“实”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课程方案与课程教学三者结合形成的缺少课程管理的课程实施体系。这里所谓的缺少课程管理要素,也并不是没有课程管理的相关内容,而是课程管理这一环节较为薄弱,或者缺乏现实可操作性,没有明确、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课程管理系统,整个课程实施系统将失去评价、监管、监督、反馈等机制或功能,课程方案的优劣、课程教学的好坏、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强弱、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都无从评价或无法客观评价,久而久之,教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学习兴趣都会因缺乏监管与评价而滑坡,即便是有严密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机制,但缺乏严密的反馈以及反馈后的分析、完善与修正机制,课程实施体系也不会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发展而始终具有时代特色。这类课程实施体系从本质上说是缺乏实际操作性,似一种空洞的课程实施体系,亦即缺“实”的课程实施体系。因此,《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规定,“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完善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9]6号)中,也多处提出课程管理的要求,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推动本科高校形成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学院本科教学评价、专业评价、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为主体的全链条多维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持续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等。具体见图3。

2.2.3 缺“变”课程实施体系

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管理三者结合形成的缺少课程教学要素课程实施体系,就是缺“变”课程实施体系。之所以谓之缺“变”,是因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实施体系中的能动因素,在课程实施体系的四个要素中,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参与最多、接触最为深入、互动最为频繁、灵活性最为强烈,在某种情况下,当课程方案、课程管理存在一定问题的时候,只要课程教学这一环节处理得当,其内生动力强劲,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其他要素的不足。而如果缺乏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发挥,课程教学就会变成呆板、枯燥、乏味、单调、没有变数、毫无生气的低质过程。《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此方面也有明确规定,“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以及走班制、选课制等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陈宝生部长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也明确要求,“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2019年9月,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9) 6号],“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比例结构,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大学要自觉地建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见图5)

图5 缺“变”课程体系

3 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精准课程实施体系建设研究

就是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教学和课程管理四要素内部结构完整、各子系统完善,四要素之间协调一致,衔接紧密的最佳课程实施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课程目标明晰、操作性强;课程方案设计科学、合理,上能准确反映课程目标的要求,下能明确为课程教学提供可靠有效的指导,并具有接到反馈能迅速做出反应,具有不断完善自我的一定的灵活度;课程教学灵活多样、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还是教学过程中其它诸多因素都能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支撑;课程管理中的评价方式方法合理有效,监督监管机制严密严格,反馈通道通畅顺达,修补完善机制准确及时。同时,是四要素彼此融合统一,环环紧扣,及互相支撑又互为条件,最终达成统分灵活、相互促进的最佳状态。这就是“课程实施体系建设”的理想境界。(见图6)。

图6 “精准”体育课程实施体系

要实现以产出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实施体系的精准构建,就必须做到课程实施体系的四要素的精准设计。

3.1 课程目标的设计精准

一是必须依据分析国家、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和体育教师发展的趋势,精准了解与分析学生、学生家长、学校定位、教职员工等的需求;二是必须精准表述课程目标的相关条款,既要避免课程目标不全面、不完善,又要避免多而空,造成目标的泛化。

3.2 课程方案编写精准

一是课程方案能够要有效支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要求构建的能力结构体系;二是课程方案设计要严谨、科学、合理。

3.3 课程教学设计精准

要明确课程教学对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贡献是什么以及如何贡献。毕业要求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与毕业要求同课程方案的对应关系的不同。前者是局部的,是某一条或某几条毕业要求与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而后者是要把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内容中去,从而明确某门具体课程内容对实现毕业要求的贡献。

3.4 课程管理精准

一是要充分发挥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监督监管、评价反馈、产出反馈等的价值,精准制定出切实、可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评价反馈制度,如,第三方评价、需求方评价、供需方紧密合作评价,线下结合线上评价等等;二是评价体系构建要精准分析毕业要求的基本指标结构,全面反映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要求,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强化关联性和准确度。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课程目标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以产出导向为基础,构建微课+翻转视听说课堂模式
“产出导向法”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产出导向:指向未来的数学核心知识教学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