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视角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以安徽省为例

2022-09-22 01:11沈翩翩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居家

沈翩翩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1201

在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呈现老龄化的背景下,居民养老问题不断突出,如何更好解决老有所养已成为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 178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万人,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上升5.44个百分点。据预测,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80亿人,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面临的养老压力将持续增加[1]。我国为积极应对居民养老问题,政府提出并实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一方面满足老年人期望居家养老的愿望,另一方面依托社区为其提供较为全面优质的养老服务,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解决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的关键举措。居民作为当前或将来的养老服务直接或间接需求者,研究其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推广与完善,提升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弥补了传统居家养老与专业机构养老的不足,满足了居民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3-4]。随着居民对社会生活形式变化的认识不断加深,选择新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来获得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5-6]。研究表明,子女的数量、经济状况以及与子女居住距离对老年人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7-8]。同时,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体服务项目的需求程度受到群体及健康差异的共同作用[9]。然而,当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的服务满意度普遍较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服务人员态度及社区医疗便利程度等服务方面亟待改进[10]。上述研究主要聚焦老年人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以及服务评价,研究视角单一且缺乏理论支撑。老年人个体养老方式的最终选择主要基于整体家庭成员意愿一致的结果,因此非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意愿应当得到充分考量,且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居民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存在的异质性[11]。已有关于研究影响老年人选择养老方式意愿的变量筛选范围主要集中在个人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以及社会结构三个方面,与安德森理论模型(The Andersen Model)中的倾向特质、使能资源以及需求三个变量相对应。安德森理论模型为研究个人选择医疗卫生服务行为构建了完整的分析框架,该理论模型在个体医疗及护理行为选择等相关研究领域已有广泛应用[12-15]。因此,研究基于城乡差异化视角,采用安德森理论分析框架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差异性进行对比实证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政策建议。

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文献分析和梳理并咨询专家意见,采用调查问卷对被研究对象进行调研。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养老模式认知、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和养老服务期望等四个方面,采用电子调查问卷远程调研方式,于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居民养老意愿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 2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共计1 086份,有效率为90.50%。在对合格问卷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后,利用SPSS 22软件对获得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被调查居民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居民基本特征描述

2 模型构建与变量赋值

2.1 模型构建

根据安德森理论分析框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将影响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三个维度,共计10个影响变量,具体为倾向特征(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使能资源(子女数量、男孩数量、居住情况、房屋所有),需求因素(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健康状况),如图1所示。

图1 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影响因素

关于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包括“不愿意”与“愿意”两种情况,“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记为0,“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记为1。该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因此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6],构建模型如下所示:

(1)

(2)

其中P为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概率,xn为影响P的变量,βn为影响变量的估计参数。根据式(1)与式(2)得到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如式(3)所示。

(3)

2.2 变量赋值

统计赋值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普遍较低,且城镇居民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略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在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情况方面均低于城镇居民且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在子女数量及男孩数量方面均低于农村居民,原因可能是由于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生育观念与生育政策方面存在差异。

表2 变量赋值与统计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基于城乡居民调研数据,利用SPSS 22软件分别对城镇与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得出表3模型实证结果:

表3 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从表3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城镇(模型1)方面,倾向特征变量、使能资源变量以及需求因素变量均对城镇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产生影响:(1)城镇居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能性越高,相对于受到小学或未接受过教育的城镇居民,具有初中或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的城镇居民则更愿意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全新养老模式,接受较高教育水平的城镇居民则更容易接受新事物[17]。(2)收入水平在7 000元及以上的城镇居民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经济成本是制约居民获得高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关键因素[18],较高收入为其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3)城镇居民在拥有自有产权住房的情况下,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能性略低于无自有产权住房的城镇居民,调查结果显示,拥有自有住房的受访城镇居民更加偏爱传统居家养老模式。

在农村(模型2)方面,使能资源变量与需求因素变量对农村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产生影响:(1)农村居民的子女数量对其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子女数量较少的农村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远高于子女数量较多的农村居民,一般而言,农村居民获得养老照顾的可能性与其抚养的子女数量成正比,拥有较多子女则其选择传统居家养老的可能性会增加。(2)农村居民的男孩数量越多,越会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由于社区居家模式的新颖之处在于养老服务主要由社区提供[19],部分农村居民受访者认为社区提供等同于政府支付,而农村家庭面临较多男孩情况下,意味着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为了以较低成本获得较高养老服务则其会考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这在一方面佐证了农村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上存在较大偏差。(3)独居的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能性比非独居的农村居民要高得多,独居农村居民面临的生活困境相对更多,以社区为依托提供养老服务则能较好弥补独居农村居民对养老服务的需求。(4)健康状况一般的农村居民相对于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则更低,这可能是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看病就医作为供需的主要养老服务项目[20],居民对该模式能否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存在质疑。

对比城镇(模型1)与农村(模型2)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城镇与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育水平、经济考量以及房屋所有方面,而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更多考虑子女情况、自身居住以及健康状况,但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水平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4 结 语

本研究借鉴医学和卫生服务领域安德森理论模型,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从倾向特征、使能资源以及需求因素三个维度对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受到教育程度、收入情况、房屋所有以及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因素的显著影响,较高的教育水平、良好的经济状况以及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清晰的认知对城镇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所有房屋越多的城镇居民更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农村居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受到子女数量、男孩数量、居住情况、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认知以及健康状况因素的显著影响,拥有更多男孩、面临独居以及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更清晰的认知会增加农村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概率,而子女越多、自身健康越差的情况下,则会降低其最终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可能;影响城乡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但同时存在共性。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居家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微生高的往事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