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张克雯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25)
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自此,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取得阶段性进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逐渐转向证券投资,但是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证券市场面临着较大风险。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主体,故他们的行为会对证券市场的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传统金融学理论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大多以投资者理性为基础,并不能对很多金融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行为金融学不同于传统金融学,它立足于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特点和投资行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些显著的中国式特点。行为金融学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和金融学等学科,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现存的金融现象。显然,利用行为金融学理论来研究我国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心理及其变化等更加适合。
行为金融学以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活动时的心理活动为依据,是对金融市场整体状况的深刻分析和准确预测。由于行为金融学将心理学等理论融入了对具体金融现象的分析,对金融市场的行为判断较为独到,因此在诠释证券市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和反常情况时更加科学合理。考虑到行为金融学如今的发展趋势,加强对行为金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改善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判断和决策,也有利于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在传统金融学理论中,投资决策需要专业的知识、数据和经验,而行为金融学是以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具体操作、心理行为活动为关键性判断依据来决定某项投资活动的投入资金。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市场竞争上,依据传统金融学理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往往以经验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因此他们的投资行为并不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理论要求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拒绝侥幸和投机的心理,因此最终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客观的,有助于投资者获得丰厚的回报。最后,在决策模式上,传统金融理论是将投资者进行分类,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分析和调整。行为金融学以投资整体收益评估结果为核心并结合科学的理论来决策。
行为金融学最早起源于国外,我国目前对其研究尚浅,仍处于理论认知阶段。国内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行为金融学专业并不是特别专业,所以,在今后行为金融学发展方面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行为金融学在解释金融市场上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具有独到的见解,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推动力,它有利于提升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大力研究和发展行为金融学,对金融行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行为金融学仅揭示了投资者在投资失败时的心理活动和状态,并没有告知在面临投资失败时可以采取的应对办法或解决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投资者可以借鉴哲学思维来调整自己的心境,帮助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现象表明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和投资行为会对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学者们开始关注和分析投资者的决策心理,他们从微观角度出发对投资者做出决策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由此产生了行为金融学。
2.1.1 投资者的心理特点
投资者的心理特点大致可总结为四点:过于自信、偏向于避害而不是趋利、追求从众和减少后悔与推卸责任。在自信情结的影响下,无论投资者的投资水平如何,他们都会认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是比他人的投资判断更科学更有逻辑的。趋利避害是人类共性,在具体的利害选择下每个人的抉择也会因人而异,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人们在进行金融交易时更注重避害,相比之下内心里给予避害的权重比趋利多一倍。在人类相互影响力中,追求从众心理对投资决策的判断影响作用最大。在证券投资领域,这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投资者由于从众心理表现出行为趋同,个人理性丧失,最终导致市场的完备性遭到破坏。在金融市场上,许多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发现决策失误损失惨重从而产生后悔的心理。因此,如果投资者在决策时发现同样在面临投资失误的可能性下,若A 投资策略比B 投资策略要损失得少,那么投资者会选择A 投资策略。
2.1.2 投资者的启发性偏差和系统性认知错误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投资者在进行具体的投资决策时通常使用试错法,因此形成了启发式偏差,导致大多数投资者错误处理信息,得到错误的认识,最终市场上的证券被错误定价。这种启发性偏差和系统性认知错误主要包括:选择性偏差、显著性思维、有偏的自我归因和锚定效应。由于这些偏差和认知错误,他们对于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读,从而对同一股票的收益率预期持有不同的见解,产生不同的预期,致使股价发生波动。
2.2.1 投资动量行为分析
在所有交易方式中,动量交易是一种科学的具有逻辑性的交易方式。动量交易主要是指投资者以股票当前的交易量和收益实时情况为基础设定一个标准,如果某个时刻这个标准各个要求得到满足,那么投资者就会进行相应的买进或卖出行为。以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究,这种投资行为可以实现有效控制变动因素,减少价格浮动对股票造成的影响。举个例子,如果某股票价格逐渐攀升并且上升的势头维持得比较稳定,那么它值得投资。此时,如果想在这只股票上的投资上取得可观的收益,我们就可以采取动量交易的方式。
2.2.2 投资成本管控分析
“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想要在投资过程中降低投资风险,避免过多的投资损失,就要明白分散投资的重要性,将股票根据它们的价值、类别、所处的成长阶段进行分类,然后经过计算和分析,精确买进卖出,使资金得到最合理最有价值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有一定的收益,而且还能降低投资风险。
2.2.3 投资期限选择分析
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随着投资者年龄的增长,投资期限越长,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会变得越弱。因此,年轻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利用好这一优势将较多的资金投在股票上而将较少的资金投在债券上,年龄较大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则与之相反。依据行为金融学,投资风险会随着投资期限的递增而递减。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需要避免频繁交易,才能利用好这一策略。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投资者不仅在投资知识和理念上有所欠缺,而且投资心理表现得更加倾向于投机,容易造成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我国投资者,了解他们投资行为的共性和个性,有利于金融学研究证券市场的成果更上一层楼,对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的投资倾向。由于这种认知偏差,一些个人投资者过度投机,对投资成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方面,这种投资理念是不健康的,不仅不会使这些投资者得到梦想中的收益,反而有可能会被不正当的金融机构利用,沦为被操控的对象,最终亏损严重。另一方面,过度交易也是大部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之一,许多投资者刚刚进入金融市场,对市场认知不足,害怕亏损,看到投资项目稍微有升值或亏损的迹象便赶紧买入或卖出。频繁的买入卖出操作会加大交易成本,也不利于投资者获得期望的投资收益,还会造成市场动荡。
总体来说,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在数量上占劣势。近些年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功能,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在证券市场上,如果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和个人投资者是均衡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地促进市场稳定运行。但是目前就我国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的群体太小,同时还存在着较严重的羊群效应,尚未形成清晰明确的投资风格,容易跟风投资,给市场带来较大流动性压力,并不能起到带领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作用,并且机构投资者大量资金的流动,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股价的波动。
4.1.1 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健康的投资理念
个人投资者要立足于自己的客观情况,一方面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努力学习证券投资专业知识,不断总结不断提升,丰富自己的投资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投资习惯;另一方面,要调整好心态,从容面对投资时会出现的收益与损失,不骄不躁,清晰把握市场动态,关注国家政策,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防范市场风险。
4.1.2 壮大机构投资者群体
机构投资者规模的壮大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市场规范化发展,也有利于增加投资收益。机构投资者需要不断壮大自身队伍,利用好国家政策优势,利用好自身的资金和信息优势,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不跟风从众,发挥团体效益,引导个人投资者进行正确合理投资,减少投机行为发生,发挥主力作用,为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做贡献。
4.1.3 树立维权意识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在个人利益受到侵犯时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学习基本的维权知识,另一方面要勇于行动,如果有中介机构、券商等侵害自身权益,一定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注意不要和违法机构达成共识,坚定信念,拒绝同流合污。
4.2.1 完善政策法律法规
国家在制定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保证政策法规的透明度,让投资者清晰了解国家的调控意图和思路,更好判断市场走向。这不仅节省了国家的调控成本,也可以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减少投机现象,有利于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国家政策应避免对市场产生过度干预,以市场调节为主,辅以政府的适当调节,建立证券市场的自适应机制。
4.2.2 加强对各类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
要促进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不能忽视对违规违法行为的监管。如今市场上机构间竞争严重,少数机构铤而走险在违法的边缘试探,用低投资高回报的虚假宣传来骗取投资者的资金,然后卷钱跑路。政府要加强监管,对投资者要通过线上和线下各种渠道加强宣传,不要轻信某些机构的承诺,对机构言明各种违法行为的后果,加大惩治力度。
4.2.3 不断创新金融产品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类新型金融产品可以吸引更多投资者投入资金,也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创建了一个拥有更多可能性的金融环境。通过创新,研发出风险较低、收益较高的产品,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