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珐琅制品初探
——以《斐斯齐摩根圣骨匣》为例

2022-09-22 02:28张帅弋辰
上海工艺美术 2022年3期
关键词:拜占庭制作者十字架

在基督教传统中,圣骨匣是用来存放圣物(如:圣人遗骸、圣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衣物与布料、圣刺与荆棘冠的碎片等)的盒子或箱子,被认为有着超自然的治疗能力。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斐斯齐摩根圣骨匣》就是一件典型的拜占庭式珐琅彩制品。作为后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工艺品,它为我们提供了拜占庭手工技艺衰退时期的视窗。

在基督教传统中,圣骨匣是用来存放圣物(如:圣人遗骸、圣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衣物与布料、圣刺与荆棘冠的碎片等)的盒子或箱子,被认为有着超自然的治疗能力。有些圣骨匣被设计成便于携带的大小;另一些则体积较大,被安置在教堂等地供人敬拜。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斐斯齐摩根圣骨匣》就是一件典型的拜占庭式珐琅彩制品(图1)。经学者推测,它的制作时间约为813年或843年。总之,这是一件制作于拜占庭第二次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约814至842年)的圣骨匣,用于存放“真十字架”。9世纪开始,拜占庭珐琅工艺便开始采用景泰蓝技术:先用金制细丝掐出图案,再以融化的彩色玻璃质填充,待冷却、贴合后,再于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这件圣骨匣由镀金银、金、景泰蓝与乌银珐琅组合制成,它的尺寸小巧,连同匣盖计算,长10.3厘米、宽7.1厘米、高2.7厘米,便携且精致。

图1 斐斯齐摩根圣骨匣,9世纪初,拜占庭;现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第五大道主馆;图源:metmuseum.org

一、人物与铭文

匣盖正面的图饰由中央的矩形面板与周围的四块梯形面板组成(图2)。矩形面板图饰主要描绘了身穿无袖长袍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情形。耶稣身侧分别为玛丽与约翰;头顶两侧为太阳与月亮(由一个轮状圆盘与新月代表)。矩形面板的左上、右上角饰有常春藤卷须,每枝都有三片叶子从顶角伸出。作为象征符号的常春藤源于酒神的传说,到中世纪已被基督教化,代表处女圣母玛利亚,常春藤也经常作为基督教艺术中的装饰性纹样出现。饰画中有希腊语铭文,耶稣头顶的小十字铭牌中写有“IC”。东正教世界常用“ICXC”作为“耶稣基督”的缩写,此处仅有“IC”,代表“耶稣”。左上铭文为“这是你的儿子”;右上,“这是你的母亲”,这两句话出自《圣经》约翰福音第19章的26至27节;左下,“圣母”,右下:“约翰”。周围四块梯形面板中则描绘了十四位圣人,顶端从左到右分别是:圣德米特里欧斯、圣尤斯塔修斯、圣劳伦斯;右侧从上到下分别是:卢克、马克、托马斯、詹姆斯;底部从左到右分别是:神奇工匠圣乔治、圣科斯马斯、圣达米亚诺;左侧从上到下分别是:西蒙、裘德、马修、巴塞洛缪。

图2 斐斯齐摩根圣骨匣匣盖正面图源:metmuseum.org

圣骨匣的侧边安有一个金色锁扣,还描绘了十三位带光环的圣人(图3),按照图示顺序分别是:圣阿纳斯塔修斯、圣尼古拉;圣柏拉图、圣西奥多、圣普罗科皮奥斯、圣乔治;圣潘特莱蒙、圣尤斯特拉蒂奥斯、圣默库里奥斯;圣彼得、圣保罗、圣约翰、圣安德鲁。

图3 斐斯齐摩根圣骨匣侧边四面 图源:metmuseum.org

二、珐琅饰画

可以发现,相比于其他拜占庭风格的珐琅制品,这件圣骨匣的图饰制作较为简单,甚至可以用粗糙来形容,十四位圣徒与使徒的半身像虽各有不同,但仅有细微变化;此外,文字的书写也略显凌乱与笨拙。在此,我们可把此件圣骨盒的珐琅饰画与另一件9世纪拜占庭的珐琅制品《贝雷斯福德霍普十字架》进行比较(图4)。

图4 贝雷斯福德霍普十字架正面图源:vam.ac.uk

这两件珐琅制品在风格、色彩、题材与功用上都极其相似,而制作水平显然不同。在圣骨匣制作者对人物的描绘中,发型仅有三种形式:短直发、短卷发、耶稣的特征性长发;头发颜色有深色与浅色两种(以乌银与蓝色珐琅彩表示),然后就是有无胡须的区别,其中胡须以最简单的弯曲条状来呈现;再看十字架反面描绘的五个人物(图5),其发型、发色、胡须不仅各不相同,且可以看出制作者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为他们设计了个性化的展示,如施洗约翰(上)为黑色长发,胡须分为三缕;使徒保罗(下)为黑色短发,一整簇尖型胡须——这些特征均符合这两位人物在基督教艺术中的传统表现样式。

图5 贝雷斯福德霍普十字架反面图源:vam.ac.uk

圣骨匣的制作者以最简单的形式描绘了耶稣、圣母、约翰,以及十四位圣徒与使徒:鼻子与眉毛由一条金线绘制;除圣母的右眼,其余的眼睛均未区分虹膜与巩膜,直接以杏仁形状填充乌银(通常由硫、铜、银组成,以粉末或糊状的形态填充入金属丝线掐成的形状中,冷却后呈黑色)或蓝色珐琅彩来表示;嘴部为扁圆形,在缝隙处略微着色;耳朵轮廓如同水杯把手,用乌银填充;手与脚的部分则最为潦草。显然,圣骨匣制作者对于金属掐线技艺并不十分熟练:其一,在制作前没有进行很好的布局规划,这一点在铭文的书写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二,绘制以“象征”为目的,不以“相像”为目的——不同于十字架制作者对面部、衣物轮廓的细致勾勒。圣骨匣的制作者仅仅着眼于图像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最简单的描绘,让信众能够将其中的人物与圣人的身份对应就已经足够。经历拜占庭第一次圣像破坏运动,东正教的圣像崇拜已有合法教义支撑,虽然反圣像事件依然此起彼伏,但当时的人们普遍相信,只要圣像有所指,便会拥有圣灵流溢的力量。

十四位圣徒与使徒的服装基本一致,根据所描画的衣物样式与褶皱,对照拜占庭服饰传统可以推测,他们所着衣物都属于古罗马托加袍在拜占庭帝国的变种。托加袍通常由羊毛制成,展开呈半圆形,长约6米,最宽处约1.8米,是一种兼具披肩、饰带、围裙作用的得体服装。穿着时一般会在内穿一件麻制的丘尼卡,然后将托加袍搭在左肩,由后背经脖颈围绕全身。约翰(矩形面板靠右)的服饰虽以两色珐琅彩填充,但从金线的布置可以看出,正是托加长袍的样式,另有一件披袍,与上下梯形面板中的人物一致。耶稣身着一件无袖丘尼卡,两侧的垂直饰条与衣物主体的组成形式在拜占庭传统的丘尼卡中十分常见,通常会用刺绣纹样装饰。圣母则在丘尼卡外披有一件帕鲁达门托姆斗篷,其特征在于需要用别针在肩膀处将两端的面料扣住。典型的帕鲁达门托姆可以在圣维塔教堂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查士丁尼及其随从》中找到。梯形面板中的部分人物左胸画有正方形图案,以祖母绿珐琅设色,这与基督教传统绘画中经常出现的圣人在左胸托举书本的情况相似;圣骨匣侧边锁扣旁的圣徒阿纳斯塔修斯与尼古拉都用长袍中的左手托举着方形物品,而这两位圣徒在绘画传统中就常以左手怀抱《福音书》的形象出现,故推测圣骨盒饰画中的方形物件就是书本。另外,在东正教的手势语中,张开手掌面对他人的手势被称作“正义之掌”,这表示做手势的人没有秘密,也没有邪恶的思想与感情,他们能够真诚地面对上帝与众人。圣骨匣侧边饰画中的圣徒大多使用了这一手势语。

三.制作与流通

在圣像破坏运动时期,制作圣像的工匠们受到极度的迫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9世纪的“绘画者”萨拉路。他被反圣像的拜占庭皇帝狄奥菲洛罚入牢狱并加以折磨,“双手被烧红,直到融化,剩下了骨头。”所以,作为后圣像破坏运动时期的工艺品,《斐斯齐摩根圣骨匣》为我们提供了拜占庭手工技艺衰退时期的视窗。当时,只有在拜占庭帝国以及圣像破坏运动辐射的区域以外,才能找到熟练的手工艺者,这大概就是这件圣骨匣的饰画如此粗糙的原因:饰画各处都遵循拜占庭传统,而制作者并不熟悉景泰蓝的技艺,这种技艺作为当时的新技术才刚由罗马传入君士坦丁堡,故有学者推测,这件圣骨匣在君士坦丁堡制作完成。

1204年,如同其他许多珍贵的手工艺品一样,这件圣骨匣由十字军带往意大利。此外,也有可能是向西行的僧侣把其当作礼物赠予修道院。圣骨匣中的十字架是“真十字架”,用耶稣被钉上的那一件十字架的碎片制成,其真实性存疑。关于圣骨匣中的十字架去向,据说教皇英诺森四世将圣骨匣中的十字架取出并做成项链,而后在1245年,又将其赠予他承建的圣萨尔瓦多提拉瓦格纳教堂,至今还存放于此地。《斐斯齐摩根圣骨匣》成为斐斯齐家族的传家之宝——即便圣骨匣与十字架从未被放在一起。图示为上文所述十字架与圣骨匣内部情况的对照,可以发现两件物品尺寸匹配(图6)。

图6 斐斯齐摩根圣骨匣内部结构与其中的十字架 图源:commons.wikimedia.org

1887年4月,《斐斯齐摩根圣骨匣》在拍卖会上被阿尔伯特男爵拍得。1906年,伦敦的皮尔庞特·摩根将其买入,并在1913年赠予大都会博物馆。

猜你喜欢
拜占庭制作者十字架
Comparison between To the Virgins, to Make Much of Time and To Hélène
卷雪茄
请将我钉在俗世的十字架上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探究拜占庭镶嵌画的美学风格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前的东地中海世界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
拜占庭之光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