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麻一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的上映引起了热议。此前,国漫改编了孙悟空、哪吒、白蛇、青蛇的故事,这次,多个神话故事中的“万金油”黄金配角二郎神杨戬成为电影主角。针对这部电影有着不少剧情吐槽,但其中的特效和美术却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肯定。
从水神到战神再到戏神,二郎神可谓神话故事中备受大众喜爱的人气男神,他的故事流传有多个版本。
在斩杀水怪为民除害时,二郎神的形象近乎完美,而在《宝莲灯》之类的故事中,他又因阻挠胞妹三圣母与凡人的爱情而饱受诟病。其中,明代经典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塑造的二郎神形象在民间流传最广,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一手哮天犬,一手三尖刀,自带天眼,威风凛凛,这个形象也成为多数人对二郎神的记忆。
二郎神起初并不姓杨,他是道教中的水神——“灌江口二郎真君”。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造福百姓的李冰是“大郎神”,其次子便是“二郎神”。
二郎神最广为人知的名字“杨戬”其实来源于《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牵涉到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异源同归”现象。
早期的二郎神故事,与水密不可分,在降伏水怪的战斗中,他无一败绩,由此,水神的神格引申为战神的神格。
《西游记》赋予了杨戬一个高贵的出身。他的母亲是玉皇大帝的妹妹,在凡间与一个姓杨的男人成婚,生下了二郎神。玉帝依天条将二郎神母亲压在桃山底下思过。杨二郎长大后“斧劈桃山”,救出母亲。
所以,二郎神是仙凡混血而生,是玉帝的亲外甥。虽然出身高贵,但他心高气傲,平时也不与天庭过多往来。小说中写道,他“听调不听宣”,也就是,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但不愿私下交往过密,性格十分逍遥。
在《封神演义》中,二郎神名叫杨戬,他的战斗力升至无与伦比的地步,尤其是对付魔家四兄弟和梅山七怪时,杨戬迎风变化,不能为之所伤,已成金刚不坏之身,不少截教高手暗暗惊叹不已。
除了法力高深之外,他还有三尖两刃刀、哮天犬,几乎战无不胜。最终,屡次在助周武王伐纣中独撑大局、立下赫赫战功的杨戬,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比起其他成神后还要受到体制严格管控、分担事务的众神,杨戬的归宿显然更佳。
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中,二郎神、杨戬的人物设定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二者都姓杨,都会七十二般变化,都有一只犬作为神兽等。
同时,《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并无杨戬拥有三只眼的描绘,二郎神三目的说法其实是在之后的戏曲作品中添加进去,继而在百姓当中流传开来的。
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在《戏班·信仰·二郎神》中称:“戏界对于二郎神,亦极崇拜,平常亦呼之为二郎爷,亦曰妙道真君。崇拜之原故,大致因戏中凡遇降妖伏魔等戏,皆借重此公,故平常亦以为其能降伏妖怪,特别尊敬之。戏中所以恒用二郎降妖者,盖因《封神演义》中之二郎杨戬,颇有神通,又加意附会之。”
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便是位于山西省高平县王报村山岗上的二郎庙戏台,该戏台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20年历史,庙中供奉着三只眼的二郎神。
清初之前,戏曲行业一直崇奉二郎神为戏神。明末清初戏剧家、文学家李渔在《比目鱼》传奇第二回中,直接谈到戏曲行业尊崇二郎神为戏神的情况:“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主。二郎神是我做戏的祖宗,就象儒家的孔夫子,佛教的如来佛,道教的李老君。”李渔在小说《连城璧》第一回也提到:“有个做戏的鼻祖,叫做二郎神。”李渔之前,记载二郎神为戏曲行业神的,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祖师庙记》中指出,西川灌口二郎神为戏伶崇奉的祖师神。
二郎神故事最早被搬上舞台当在唐代中期,唐崔令钦《教坊记》所列的曲名中有《二郎神》曲。从崔令钦《教坊记》的有关记载来看,唐代的《二郎神》曲与宋元以后的《二郎神》曲可能并不一样,而是一种舞蹈表演。
千百年来,二郎神从治水之人被神化,又被百姓奉为神灵、被统治阶级加封神位、被宗教尊为卫道者,最终被文学家在作品中定型,成为了一个深入人心且法力高强的神灵。善恶观念是世俗百姓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神圣与邪恶、忠良与奸佞是由善恶衍生出来的观念,而祸福则是善恶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以二郎神为代表的神仙驱邪除魔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就是善与恶、神圣与邪恶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征服自然、解决现实纷争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