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022-09-21 11:23:38徐静宜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实训中职

徐静宜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对于职业学校商贸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改革从“规模式”向“内涵式”转变,所以产教融合是其必经之路[1]。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践时间较短,并且融合程度较浅,所以“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想积极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是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课程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息息相关,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提高综合素养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本研究将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标准四个方面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1 产教融合的内涵

袁梦认为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从产业的人才需求入手,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准,以专业能力为定位,找准学生的发展空间,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2]。费美扣等提出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改革,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教育过程与“教学做一体化”为主,配套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3]。刘盛烺认为重构课程体系,应该及时剔除课程内容中不合理的知识点,加入行业新兴技术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4]。

总体而言,我国对于校企合作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深度,但是对于产教融合的探索仍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主要受限于我国起步较晚的职业教育以及行业与企业管理机制等诸多影响,但是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的变化,反映出对产教融合的内涵的本质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

2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改革探索的必要性

2.1 解决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问题的有效路径

目前,企业的人才需求与中职教育院校为企业输出的毕业生仍然无法很好地匹配。中职院校毕业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很难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且大多数企业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培训“新人”。从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2016级商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来看(表1),50%的学生都没有进入对口企业工作。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产教融合为背景进行商贸专业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表1 某校2016级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问卷调查结果

2.2 提升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

与此同时,在产教融合以及供给侧需求改革的背景下,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

2.2.1 提高师资专业能力

大多数在校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对于专业的理解流于形式,无法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因此行业以及企业内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介入,不仅能让教师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与技术,而且能让他们在企业的情境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无疑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著。

2.2.2 完善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的基础是学校建立的仿真实训基地,没有好的平台依托,再好的合作规划也只是一个空架子。为了有效推进产教融合,不得不对学校的实训基地要求更高。所以,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建立适配的实训基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2.3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

传统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和课程评价标准等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包括社会生产性和职业导向性等,这就决定了课程结构要更加科学与合理,课程内容应该与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方式以项目化教学和行动导向为主,课程评价的主体与标准也需更加多样化。

2.3 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战略顺应了“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所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的利好政策为产教融合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改革的瓶颈

3.1 课程结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程结构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一环,是课程开展实施的基本依据。课程结构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在课程结构安排上,依然采用低年级以文化课程为主,中年级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和高年级以实践课程为主的形式(图1),这样的课程安排缺少“整体性”和“贯通性”。并且由于实训场地的限制、师资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安排上仍然以专业理论课为主。实践课程的缺失与不足,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无法在仿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中去实践的学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依然是一张学无所成的“白纸”。

图1 某校商贸专业课程安排比例

3.2 课程内容陈旧与落后

课程内容是学生能接触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的结合体,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对经济的不断冲击,社会对于商贸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一本教材沿用5年甚至10年(图2),这是无法适应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瞬息万变的商贸专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的。即使是及时更新的教材,但是从教材的开发到教材的出版也是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所以,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停留在任何一本教材都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从市场上选取的大众的专业教材有时也无法对特定的学校以及特定的地区起到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因此,编写适用于自身特色的教材也是体现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作用的关键举措。

图2 某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材出版时间汇总分析

3.3 课程实施方式缺少实践性

通过对实训课程的满意度调查发现,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如预期理想(图3)。对于课程实施的含义,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将教学主体根据教学目标所制订的教学计划按时有效地实施出来;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课程实施是把一项课程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实施的焦点是实践中改革的程度和影响改革程度的因素。第二种观点相较于第一种更具动态性和连续性。

课程实施方式缺少实践性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其一,教学主体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没有真正深入企业学习,教学方式侧重理论教学且流于形式。其二,尽管目前大力提倡以项目化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但是大体上依然根据传统的教材的章节安排授课,并未把真实的工作任务递进式地穿插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其三,教学场地(实训场地)受限让教学过程无法与真正的生产过程实现对接。

3.4 课程评价标准单一

课程评价是指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的、合理的和有效的评价。正确合理的课程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也为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能较好地反映出该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

评价标准的单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评价主体主要局限在学校,缺少行业和企业的参与,难以构建一个全面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的局限性也必然造成评价方式的限制。评价方式仍然停留在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并且以书面成绩为主,缺少对于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4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商贸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

4.1 调整课程结构

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的支持来源于对于市场岗位需求的分析、细分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以此为基础来选择课程才能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课程选择的标准应该以就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所以增设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模块的实践课程很有必要。并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时代发展相联系,所以以学生兴趣爱好为载体的专业选修课也不可缺少。

4.2 更新课程内容

要做到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首先要做到编写教材的主体是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理论与最先进的技术的人才。仅仅靠“闭门造车”的学术专家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邀请行业和企业里的高精尖专业人才共同参与到教材的编写中。企业导师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企业中真实存在的案例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来选择教学内容并层层递进、分解为各个教学模块。与此同时,在教材编写的内容中需要侧重于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质量人才。

4.3 优化实施方式

4.3.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学中做”

坚持“教学做一体化”,始终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之一。“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做”为重心,要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教学,在实践中学习,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生产性和职业导向性这两个本质属性。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比起“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教师更应该以任务为导向,首先帮助学生理解任务,使其了解任务要求后,再让其在给定的环境中去执行任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通过自我不断探索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3.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互利共赢

要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契合,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相对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关键。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对于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结果。对学校而言,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初衷。对企业而言,在面对“用工荒”“招工难”“人力成本大”这些严峻的问题时,产教融合的方式就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用人压力和成本压力。最后,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岗位角色,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4.3.3 产教融合深度发展,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产教融合不仅要往广度发展,融合的深度更应该是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学习也是无法达到真正深层次的融合的。所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企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也为学生之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经验基础。

4.4 路径之多元评价标准

首先,评价主体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学校,而应该让行业和企业内的专家也参与其中,而且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教师的手中,应该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进来,对组员和自我进行评价。在与组员的对比中,学生更能清晰地了解到自己长处与短处,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其次,评价的标准仅以结果为导向也是较为片面的,我们不能忽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与能力的提升。最后,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可以综合考虑除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方法外,结合有关职业技能的考试与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方式进行考核。

5 结语

以产教融合为途径的课程改革是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举措,是服务地方经济为本地区提供高质量适应性人才的根本路径,是缓解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专业不对口”的有效解决办法。所以,各中职院校要抓住国家在产教融合宏观政策环境利好的情况下,将专业课程的改革落到实处,真正将职业院校的职能发挥出来,以更好地推动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课程改革初期的道路是崎岖和漫长的,但前途必定是美好与光明的!

猜你喜欢
产教实训中职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