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东 郭 达 李永津 林定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本科教育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教学中除了需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内容[1]。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2,3],如师生之间缺乏充分交流、学生讨论配合不足、学习成效无反馈、教学灵活性欠佳、碎片学习缺失等。此外,在门诊或病房的实践学习中,因疾病类型、病人数量以及同意配合的患者相对少,因无菌条件要求控制有骨科有创操作的参观人员等因素影响,因此,多采用多媒体、模型教具、学生交互模拟医患等方式进行教学均难以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效有限。
时代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医学理念及技术迅猛进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互联网平台下,智能化工具给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教师急需改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更好地教授知识,使学生便于获取医学知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由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首创,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PBL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可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自学能力、解析问题的能力等得到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基于“互联网+”形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团队采用“互联网+PBL”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
选择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的2017级中医学专业(岭南班)及2017级中医专业的本科生各15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名,共30名。所有对象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研究对象来自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种,在年龄及教育程度上无明显差异。
对照组:根据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按照重点、难点,熟悉、了解要求,根据疾病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治疗以及预后护养等内容进行讲解。观察组:应用“互联网+PBL”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主要包括:
表1 中医骨伤科学“岭南班”教学质量评估
(1)前期备课。以集体备课的方式确定教学方法、内容及问题,同时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准备临床病案,获得问题与病例。
(2)课前沟通。课前一周通过群体在线,如微信群、雨课堂等互联网工具将临床患者相关信息及问题发送给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分组,建议学生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等平台查找相关知识点。学生提前预习本节课内容。
(3)课堂教学。教师理论教学约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解决问题并提出疑问,进行小组汇报;最后,教师总结本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并回答学生疑问。
(4)课后反馈。通过微信群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采用问卷来评价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期中自选题目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试卷均在学校中医骨伤科题库中随机抽取。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自制的“中医骨伤科学岭南班”教学质量评估表,对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评估,总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并计算优秀率(优秀率=优/N×100%)。
采用 SPSS 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学生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分)
表2 两组学生的成绩对比(,分)
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的优秀率为60.0%,观察组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的优秀率对比(n,%)
“中医骨伤科学”特色鲜明,理念不断更新,诊疗技术日益规范,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优势明显[4,5],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及宣扬中医药文化,选择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4]。在既往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赖课件,加之课件形式及文字重难点不合理[6],师生之间缺乏充分交流,学生听课质量不高[7,8];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差异,PBL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对于部分学生,仍需采用传统教学来教授知识点,如其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则事倍功半,教学成效不佳[7,9];此外,由于课本知识相对抽象,诊疗方案的讨论与临床直接面对的患者、技术操作等还有差距[10],因此,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需密切结合。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已无法充分满足时代需求,学生可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大量的课程相关信息,课本枯燥的知识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及主动参与的热情。由于本科医学生知识系统尚未构建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完善,巨大的信息量可能导致其难以发现问题、掌握重点及难点知识,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改革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反映的问题也同样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体资料等,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在讲授时要层次分明、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给予归纳总结,更希望得到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方式,课前与学生沟通,促使其主动学习,自行查阅课程的知识点,做好课前准备。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翻转课堂、主题汇报、观点辩论、模拟查房等形式,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难点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
PBL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提供必要的资料及相关问题,学生主动学习,整理材料、分析问题所在,教学相辅,激发其学习潜力,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11]。此外,中医骨伤科学中采用PBL教学可让学生角色互换,既当教师也当学生、既当医生又当患者,不仅提高学习兴致,也能提高学习能力[12]及加速知识掌握,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基础。既往教学以课程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相对差,而PBL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可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便于掌握知识点。以颈椎病课程内容为例,学生日常不良坐姿,以及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均给颈椎造成“重压”,引起颈部酸痛等不适,学生对疾病有感观认识,但机理不明。通过PBL教学,学生“患者”需要回答学生“医生”的提问,“患者”要表达疾病症状,“医生”要除了问诊获取症状,还要通过体格检查获得临床体征,这些都需要学生提前熟悉颈椎病课程内容,在互动与提问时才不会“张冠李戴”;通过切身体会,模拟身边的病人,启发学生理解颈椎病的概念内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理解并掌握知识点。
早在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就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作要点中指出要积极促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普及,以“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为目标,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本研究中,教学团队采用微信群、雨课堂等互联网工具及教学平台,师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完成教学及学习任务[13]。教育信息化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促进作用,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尤为重要。得益于教育信息化,目前通过互联网录播或直播教学即可以获得其他兄弟院校较好的师资队伍课程,而专注于PBL教学模式的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以实战教学为导向的目标,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的优势。
应用“互联网+”的PBL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在课前、课堂、课后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采用网络指导、备课授课、师生互动等方式,学生可进行预习、作业、拓展阅读等活动,充分利用空间及时间,在网络应用空间上展现特色,提高学习效率[14,15]。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比对照组高,且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的优秀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诊疗特色明显,需对其进行教学改革以不断适应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现代化,共享优化的教育资源,是“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可加速推进中医骨伤人才的培养。以PBL教学流程为主导,与信息化进行结合的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培养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微信群、雨课程等提供了师生、生生交流平台,学生协商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教学效果。此外,以社会发展和中医药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仍未完善,其发展前景良好,但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深层次问题突出;“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药教育改革的一门专业课,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内容的深化,可供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员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