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丽丽,卢凤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111)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联网专业技术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领域和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领域之一,要加快构建“1+X”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更多计算人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就业方向广泛涉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后的几年里,各企业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是一个很大缺口,由于国内各大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等因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模式逐渐学校和企业接纳并认可,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实施“1+X”证书课程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1)当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职业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迅猛的发展,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别偏向于智能型人才。由于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包含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学科。物联网技术覆盖了我国整个产业链的中心技术,涉及的岗位、功能都很多。对于我国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来说,技术人员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也不能凸显专业特色。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物联网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足,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不上来。如何解决高职院校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培养服务社会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对“1+X”证书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了解决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基于企业岗位和社会需求,制定了对应的课程体系,从学生们兴趣和就业意愿的角度考虑得很少。在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淡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不能符合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这种方式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式缺乏灵活性,如果学生的个性化也被考虑到课程体系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人才大量向社会输出,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与岗位对应的相关的证书,毕业后才能找到相应感兴趣的工作[1]。
3)目前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岗位的需求
物联网技术专业作为未来几年技术革新的一门新兴专业,在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部分院校课程结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主要以理论为基础,科目种类繁多,各门学科跨度比较大,各科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不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比如说一年级学习的课程并不能为学习二三年级的课程知识奠定基础,学习的知识比较分散,造就学生学习缺乏灵活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无法及时的开展对应的项目研究。无法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因此课程体系需要优化迫在眉睫。
物联网是一门覆盖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同时具备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基本专业素质,这对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技术专业知识更新比较快、具有时代性,逻辑思维要求非常严谨。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应当是最新的、实时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教材内容不能及时跟进现实需求、各门课程之间教学不衔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4)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不能为企业岗位需要的提高技术支持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出技能型的一线工匠。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显得尤其重要,要求其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国大多数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所学的技术知识,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课程,而且其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课时也比较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践型课程内容过于简单,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脱节,不能为今后实际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如果不按照实际项目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就无法满足企业岗位要求。这些要求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构建对应的“1+X”证书课程体系,满足社里对人才的需要[2]。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一门新兴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逐渐扩大。5G 技术、低功耗、区块链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等,这些新兴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使物联网技术的拓宽了发展领域,其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整合了各学科的核心知识,这就需要培养出跨学科的复合型技术人才[3]。作为以物联网工程为重点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高校+企业”构建的培养平台,根据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的特点,打破传统课程体系,构建新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和“X”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将课程体系分阶段,把企业对技术要求的新规范和要求融入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每个阶段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级标准要符合“X”元素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技术,并能从入学就开始规划自己将来的就业的方向。物联网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要与职业教育机构相结合,增强学生实际项目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总结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物联网技术专业的素质,增强人才就业的核心竞争力[4]。
图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融合课程体系
1)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分阶段教学
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在第1~2学期完成专业所需的知识。《电路基础》《计算机网络》《C 语言程序设计》《Java 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技术概论》等基础课程需要在第2~3 学期完成。《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RFID 技术》等课程设置为第4~6 学期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各科知识精髓,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考取对应的“1+X”证书,为今后工作待遇提供技术资本。
2)物联网技术专业分层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1+X”证书制度的相关要求,对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分层概念构建。结合专业技能认证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纳入了初级和中级考试课程的内容,专业发展课程纳入了高级认证课程的内容。
3)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满足企业单位的项目任务要求和“1+X”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
首先高职物联网技术专业应利用相关课程知识构建通识教育和核心课程通用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其次,根据产业链的需求制定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利用现有的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法、企业项目案例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等支撑着各课程模块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整体平台。专业技术、产业融合与教育、校企合作、行业新标准等要素融入课程体系。施工方向如图2所示。
图2 “1+X”证书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物联网专业对接产业链有效的途径之一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技能成长的规律,对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类,提炼工作中主要运用的职业技能,确定对应的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课程,并要求学生熟练课程对应的软、硬件设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基于物联网行业认证标准基础上,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内容引入典型的企业实践案例和技能竞赛的知识,实现课程教学的标准与企业单位认证的标准相统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口就业问题。
物联网技术专业应与企业单位合作,专业课程的构建应服务于产业的需求,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标准衔接,所学的课程内容要与企业岗位涉及的技术知识衔接,毕业证书要与职业资格证书保持一致。使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的环境、课程知识更新等领域与企业紧密融合,有序开展各种合作教育工作,为社会服务。
高校应与企业单位共同建立应用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用人标准设计培养学生的方案,实现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将企业岗位需求的核心技术知识融入课堂,在“1+X”证书制度下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将竞赛实践技术要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同学间的竞争意识。
高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在设计课堂体系的过程中,采用:“案例”-“任务驱动”-“工作工程为中心”的模式,为了更好地提高工程应用能力的有效性。根据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时调整人才的培养的方式方法。比如,物联网技术专业和中国电信、华为和科技大学共同创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图3 所示)NB-IOT 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无人机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测试等相关技术是企业的核心技术,逐步纳入物联网技术专业的课题体系,增加了经济转型过程模块和创新创业过程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模块课程,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竞赛知识内容的转换是竞赛课程模块的核心内容,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竞赛意识和学习。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1+X”职业资格认证,以满足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因材施教。
图3 “1+X”课程体系
通过多维度的综合数字课程和教学,改变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
(1)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也就是相关(课程、讨论、实验实践、虚拟仿真等)类课程与(微课程、MOOC、SPOC、云课程等)相结合。
(2)传统优质课程资源、数字化教材和移动教学资源相辅相成。
(3)物联网技术专科课题体系的构建,表现于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技术技能课程、项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因材施教、实习、“X”证书、毕业设计等课程形式。
(4)积极的课外学习的多种形式。
以企业岗位实际工作情况,为学习任务,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企业实际岗位中,让学生真正实践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思考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拓宽学生的创新领域,并获得企业对应的X证书资格认证,服务社会。
在“1+X”证书课程体系建设中,逐渐引入相关技术创新创业实例,课程体系的建设分为两种场所:课堂和课外。
1)课堂实施:主要讲授的相关的云计算技术、机器人技术、EDA 工具软件、IT 创业实践等创新课程,未来是能培养学生新技术的创新能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得“1+X”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更多大企业就业的机会。
2)课外实施:对于学生研究性课程、学生创新训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学生是整个项目和计划设置中核心,整个过程为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兴趣,获得更多“X”证书的机会,助力学生创业梦想。
俗话书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竞争是对学生技能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最好考验。教师应渗透和整合竞赛和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以达到“竞赛促学习、竞赛促教学、竞赛促适应”的目的。创新创业过程、多层次数字化教育资源和技能竞赛,有效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5]。
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将岗位职业能力培训纳入实践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全厅灌溉模式,结合实践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项目的驱动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高,以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课程。
通过“X”资格教育和评估功能融入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得到很大改变,为社会输出更多人才。
能为社会企业岗位输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依赖于能否构建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岗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新配套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不仅要与企业岗位需要对接,紧跟技术潮流,激发学生个性化发,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