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2022-09-20 22:32:52莫润光
智慧健康 2022年34期
关键词:化学法酮体胆红素

莫润光

东莞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尿液干化学检验又被称为尿试带测定法,是传统的尿液检查方法,其检验的原理在于,尿液中的成分与干化学试剂发生反应,导致相应模块的颜色发生变化,颜色深浅与化学成分的浓度成正比,再经过光电转换,计算出各检测项目的反射率,最后输出检验结果[1]。尿液干化学检验所需标本用量少,检验指标多,检测速度快,而且重复性好,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2]。不过,临床研究发现,尿液干化学检验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3]。为此,本研究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探讨尿液干化学检验的影响因素,并且指出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9月本院检验科收到的290份非菌尿,都属于新鲜中段晨尿,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排除标准:①患者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而且可能影响本次检验;②尿液混浊;③尿色异常;④管型尿液;⑤病理性结晶。按照检验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把前期实施常规干化学检验的143份尿液设为对照组,后期采取针对性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检验的147份尿液设为干预组。对照组男76例、女67例;年龄18~52岁,平均(28.67±2.41)岁。干预组男81例、女66例;年龄19~53岁,平均(28.72±24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计划。

1.2 仪器与方法

叮嘱患者在采集尿标本前8h不要大量饮水,使用一次性尿杯收集新鲜中段晨尿10mL(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在2h内送检,最好在30min内完成检验(冷藏时间不宜超过6h)。检验仪器为希森美康尿液化学分析仪(型号UC-3500),使用配套的试纸条。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化学检验,把试管内的尿液标本混匀,把标本编上号码,放到对应号数试管架,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检验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标准规程操作[4]。

干预组总结多年来的经验,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①尿液影响:尿液如果被污染(例如含有大便、胆色素偏高),则表现出假阳性;尿液存放时间过长,结果酸碱度改变,部分管型溶解。②试纸影响:不同厂家提供的试纸标准不一样,检验人员需要注意试纸的保质期或有效期。试纸存放时间太长、不够密封、变得潮湿,都会影响检验结果。而且干化学的试剂载体对于储存温度具有一定的要求,超出温度范围就会缩短其有效期。③感染影响:如果样本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则试纸会发生显色反应。④药物影响:药物会对多个检验项目造成影响,例如奎宁丁与奎宁会引起碱性尿;抗生素导致假阴性;尿胆原、胆红素受到氯丙嗪和吩噻嗪的影响而表现出假阳性;葡萄糖、潜血、胆红素会受到维生素C的影响而表现出假阴性[2]。鉴于此,干预组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在收集到标本之后尽快检验,以防尿液样本遭受污染或者变质;静脉滴注青霉素6h后再采集尿液标本;一旦发现菌尿,则改用其他检验方法;把试纸条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并且注意检查使用期限;与临床科室加强沟通交流,提醒科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采集标本,而且注明受检者情况(包括疾病类型、用药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

对照蛋白质(PRO)、葡萄糖(GLU)、潜血(BLD)、尿比重(SG)、酮体(KET)、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酸碱度(pH)、白细胞(WBC)、亚硝酸盐(NIT)的质控靶值,比较对照组与干预组检验这些项目的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较,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检验的其中6项指标符合率分别为:蛋白质86.71%、潜血83.22%、酮体88.11%、胆红素86.01%、尿胆原90.21%、亚硝酸盐91.61%,干预组分别为97.96%、95.24%、96.60%、95.92%、98.64%、9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验葡萄糖、尿比重、酸碱度、白细胞的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尿液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情况,而尿液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尿液干化学检验是常用的尿液检验方法,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尿标本筛检[5]。根据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检验人员可以初步诊断患者所患疾病,例如胆红素、尿胆原组合可用于诊断肝病,糖、pH、酮体组合可用于诊断糖尿病,蛋白、pH、潜血(红细胞)组合可用于诊断肾病[6]。不过,综合文献资料内容和本院检验科的实际检验情况来看,尿液干化学检验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结果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为此针对10个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3.1 干化学法检测蛋白质

干化学法检测蛋白质利用了指示剂的蛋白质误差原理,所以pH值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尿液标本含有嘧啶、奎宁、奎宁丁等药物,或者洗必泰、磷酸盐、聚乙烯吡咯酮、季铵盐消毒剂等,就会呈强碱性,超出试纸条的缓冲能力,进而出现假阳性结果。此外青霉素族药物可能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干化学法对白蛋白敏感,对黏蛋白、球蛋白、凝溶蛋白则不够敏感,所以针对肾病患者(尤其是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含量),应该采用磺硫酸法[7]。

3.2 干化学法检测葡萄糖

干化学法检测尿糖利用了葡萄糖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过当尿糖浓度较低(14mmol/L)时,维生素C容易导致假阴性反应。如果次氯酸盐、过氧化物、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尿液,则会尿液葡萄糖出现假阳性结果。而以下情况容易导致尿糖呈现假阴性结果:尿液中含有氟化钠、L-多巴胺、大量水杨酸盐;尿比重过高;维生素C>500mg/L;尿酮体>0.4g/L。

3.3 干化学法检测潜血

干化学法对于血红蛋白非常敏感,但是在高蛋白、高比重尿液中红细胞不溶解,就会影响检验结果。如果样本中存在大量维生素C(浓度超过100mg/L),就会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结果出现假阴性[8]。如果尿液含有氧化剂、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或者因为被细菌感染而成为菌尿,就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3.4 干化学法检测尿比重

尿蛋白或者糖浓度增加会导致比重增加;pH<6.5或尿素>l0g/L会导致比重降低。在采用干化学法检测尿比重时,pH值变化幅度为6.2~7.2。如果pH值≥7.0,就会导致比重结果偏低,此时需要把测定结果增加0.005,以补偿碱性尿的损失。干化学法检测尿比重的变化范围为1.003~1.030,因此比重范围太大的样本或超出范围的样本不宜采用干化学法,例如新生儿尿液的比重范围为1.000~1.004,应采用其他方法测定。

3.5 干化学法检测酮体

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统称酮体,干化学法检测酮体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这种方法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β-羟基丁酸则不发生反应,所以检验结果与实际酮体量可能存在差异。另外,丙酮、乙酰乙酸均有挥发性,因此要使用新鲜尿,以免结果偏低或者出现假阴性[9]。

3.6 干化学法检测尿胆原、胆红素

干化学法检测应使用新鲜尿液标本,为了避免尿胆原被氧化为尿胆素,必须在2h内完成检验。为了避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尿液不能受强光照射。如果尿液含有吩噻嗪类、酚嗪类药物,会使胆红素呈现假阳性。如果尿液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或者高浓度的维生素C、亚硝酸盐,或者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胆红素检测可能呈假阴性。重氮药物、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会导致尿胆原检测呈假阴性。吲哚、胆红素、胆色素原等内源性物质以及某些药物(例如酚噻类、磺胺药)会发生颜色干扰,导致尿胆原检测出现假阳性。

3.7 干化学法检测酸碱度

尿液中CO2自然扩散,会使pH值升高(呈假阳性结果);如果尿液样本放置太久,尿液中的细菌繁殖,分解尿素并产生氨,会使尿液呈现碱性。因此在采用酸碱指示剂法测定pH值时,必须保证尿液标本新鲜。临床研究发现,室温20℃为最佳温度,pH值最接近靶值,因此应注意控制实验室温度。

3.8 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

因为试纸带只与粒细胞胞质内的酯酶发生反应,所以干化学法只对粒细胞敏感,只能测定尿液中的粒细胞。如果样本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被甲醛污染,或患者使用了呋喃妥因等药物,干化学法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肾移植患者尿液中的粒细胞较少,可能呈现阴性结果,因此需要实施尿沉渣镜检明确诊断。如果尿液含有维生素C或者大剂量的庆大霉素、先锋霉素IV等药物,或者尿蛋白大于5g/L,就可能出现假阴性。

3.9 干化学法检测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检测一般用来诊断样本是否为菌尿,所以盛放容器必须清洁、干燥,保持尿液标本新鲜,采集好后立即送检,以防被偶氮剂、亚硝酸盐等污染而呈现假阳性。虽然干化学法检测亚硝酸盐诊断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准确率高达80%,但是考虑到样本可能被污染或者放置时间过久,对阳性结果的解释仍需慎重[10]。利尿剂会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抗生素会抑制尿液中的细菌,导致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需要注意患者是否使用了利尿剂或抗生素。

综上所述,在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使用干燥、洁净的容器收集新鲜尿液;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③在检验前要把样本混匀,以免放置太久白细胞沉淀在下面;④干化学法检验的室温以20~25℃为宜。尿液干化学法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但是受到采集方法、转运途径、保存方式、检验环境等影响,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检验人员需要与临床科室人员加强沟通协调,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准确、高效的检验服务,并且有效发挥尿液干化学检验的价值。

猜你喜欢
化学法酮体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陶瓷学报(2019年6期)2019-10-27 01:18:40
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
电镀与环保(2017年2期)2017-05-17 03:42:14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湿化学法合成羟基磷灰石晶体及其表征
对尿常规检查中酮体的观察
妊娠期妇女尿酮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