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陪伴 共同成长
——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方法

2022-09-20 05:33李广涛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文/李广涛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家园共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努力开展家园共育,以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为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家园共育的价值

首先,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能够有效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在家园合作背景下,教师可以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解决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这有助于增强家庭教育的效果,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幼儿园的教育是全面而系统的,幼儿园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家园共育中,教师通过沟通与交流,将教育资源和方法分享给家长,可以丰富家庭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这对培养幼儿的能力、观念、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

最后,家园合力开展教育能够更好地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与家庭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在家园共育中,家长与教师能够通过合作和协商,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目标,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让幼儿教育更加全面。这可以更好地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及习惯,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园双方的沟通较少

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开展家园共育的基础与前提,但部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较少,这种情况在农村幼儿园比较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农村幼儿园外出务工的家长较多,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沟通。此外,部分家长不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因而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较低。二是部分家长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职责,自己只需要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起居即可,因而很少与教师进行沟通。

(二)家长的教育意识较弱

部分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开展家庭教育的意识较弱,这容易出现家园教育不一致的情况。此外,由于部分家长的工作较忙,幼儿多由家中祖辈照料,而祖辈通常较为溺爱幼儿,对幼儿几乎是“有求必应”的状态,这不仅让幼儿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还使幼儿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三)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因此,在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但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常常忽略幼儿的想法或代替幼儿做决定,经常使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教育幼儿,导致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四)不注重培养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主要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主,但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不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幼儿在园接受的教育无法在家中得到有效巩固。此外,部分家长常以幼儿年龄小为由,限制幼儿的行为,包办幼儿的生活,导致幼儿在家庭中无法得到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效果,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三、开展家园共育的方法

(一)拓宽沟通渠道,保证沟通效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开发身边可利用的资源,积极拓宽家园沟通渠道,让家园沟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同时与家长合力开展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作为媒介,通过线上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精彩表现和成长变化等,并强化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知,鼓励和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腾讯会议、钉钉等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家园沟通的效率,增强家园共育的效果。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各类教育平台或公众号,定期开展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讲述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案例和教育方法,以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提供教育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是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给家庭教育带来极大的帮助。因此,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应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给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家长提供针对性指导,让家长了解幼儿当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小班幼儿刚入园可能会出现情绪焦虑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开展线下座谈会,让家长正确看待这一时期幼儿的哭闹现象,并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幼儿,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中班幼儿的求知欲、探索欲处于不断增强的状态,在实施家园共育时,教师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目标和教育建议展开讲解,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这一时期幼儿的学习特点,鼓励家长使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幼儿,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问题则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家长可能会盲目地给幼儿灌输一些小学的知识。对此,在家园合作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的教育文件,向家长传输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的幼小衔接,并鼓励家长在家中配合开展家庭教育,以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增强幼小衔接的教育效果。

(三)进行深入沟通,引导家长尊重幼儿

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但部分家长常以幼儿年龄小为由,代替幼儿做一些决定,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并引导家长在生活、教育和学习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将幼儿的真实需求放在首位。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开展家长会,为家长讲解幼儿主体的定义,帮助家长改正错误的思想观念,鼓励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尊重幼儿,使用平和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不再强制性地替幼儿做决定,而是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此外,教师可以询问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并通过分析幼儿的行为,给予家长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借助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与其他学段的教育不同,幼儿园教育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为主。在家园共育中,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放在首位,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准备。

例如,教师可以先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自主穿脱衣物,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将相关的要求发送到班级群里,鼓励家长在家中采用同样的教育标准要求幼儿,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园所学习,家庭巩固”的教育模式,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

(五)开展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

亲子活动是开展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并在其中融入一些相关的教育内容,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保证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鼓励家长走进幼儿园,近距离地感受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以拉近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让家长更加信任幼儿园。教师也可以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共读”“爸爸妈妈听我说”等活动,利用开放性的亲子游戏,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并鼓励家长在活动中肯定幼儿的行为,以激发幼儿的内在潜力,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类教育平台布置亲子任务,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并将活动过程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上传至平台,再逐一进行点评并给出一些教育建议,以保证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合理,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

(六)利用班级群,共享教育资源

幼儿园是专门的、综合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园区的教育优势,与家庭共享教育资源,以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分享一些优质儿童绘本,鼓励家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以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向家长推送一些家庭教育类的书籍,鼓励家长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以帮助家长增强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帮助家长增强教育能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家园共育,与家长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共同引导和教育幼儿,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增强幼儿教育的效果,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行为习惯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