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

2022-09-20 11:11陈美芳
考试周刊 2022年33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史料高中历史

陈美芳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还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介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既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有效教学,又要重视有效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实施,既要搞清楚有效教学方法的类型及应用情境,更要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制定有效的策略加以创新,才能使有效教学方法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一、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的类型及应用情境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从传统的讲授教学到当前热门的微课教学,几乎所有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都是有效教学方法的范畴。但就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大学科素养来看,当有较为明显的有效教学方法为“互联网+”下的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史料研究法等方法,其主要应用情境分别如下:

(一)讲授法,即历史讲授法。通过历史教师对历史的准确描述,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历史还原于课堂的教学方法。这种有效教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独特的优势教学法,因为历史讲授法很容易转化为故事叙述法与历史讲解法的融合,即通过历史事件的故事讲述与讲解相结合,将历史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描述,从而达到讲解知识、渗透能力、培养素养的目标。如在“王安石变法”的讲授过程中,笔者通过宋史及《王安石传》的形象生动讲述与讲解,把宋朝文人制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变法原因等都融入讲授法的过程中,使整个讲授过程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及知识性。这种历史讲授法,需要历史教师对历史内容既立足教材又能进行延伸,尤其要有一定深度学习引导,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渗透整个讲授过程中,才能使之转化为有效教学方法。

(二)情景教学法,是依托信息技术对历史情景进行创设,调动学生进入历史情景中进行体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价值在于激趣教学,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历史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从而确立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在历史情景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理解、体验,并在情景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自觉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在“解放战争”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史料、图片及影视等资源,共同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符合历史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国共两党内战的深刻原因。这种情景的创设,不仅符合了历史的真实,而且可以结合历史逻辑,使学生理解“得人心者得天下”,更理智认识历史真实,并从中找到自己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走向探究学习。

(三)史料研究法,是指对历史史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交流、讨论及研究的方法综合,是基于史料基础上对某些特定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由于历史观察与记录的视角、立场差异,很多历史事实都富有争议性,历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史料进行分门别类开展有效学习,使学生在史料解读、史料分析、结论归纳、认识提升等方面有获得感。如在“洋务运动”的有效教学中,笔者通过史料研究法,把中外史料、学者研究成果、西方主流历史叙述等融入一体,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研究过程中形成历史观,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学研一体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的同时,更好地提升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

虽然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基于笔者教学实践与文章写作的实际,笔者主要侧重在信息化条件下这三种有效教学方法的实践。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必要性

从新课改的层面来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是新课改的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由于新课改转向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造历史“金课”的目标,就必然要求高中历史要采用有效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切实实现历史教学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就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规律来看,新课改已经将“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视为新课改的重要背景,信息技术的参与已经深化,高中历史如果不加入信息技术来推动有效教学的发展,更新有效教学方法内容,就不可能推动历史教学发展,更不可能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与新课改之间密不可分。

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改是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即新课改是进一步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实际上就是要求,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要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促进学生全面由历史知识学习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保障新课改目标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之策。而反过来说,新课改目标的实现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促进了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理念、实践的发展,使有效教学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不断走向创新,从而促进高中历史更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逐步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路。

三、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有效教学实践与创新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的基础上,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践不仅要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更要在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校情、学情,积极创新运用,使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得到优化、发展,全面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一)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强化有效教学在历史教学设计的实践

在2017年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唯物史观被放在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首,被视为是历史学科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中,既要重视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更要重视唯物史观的渗透与强化,把培养与渗透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才能使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得到保障。

高中历史有效教要在开展教学设计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好:

第一,要立足唯物史观的立场与方法,强化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中,要牢牢把握唯物史观的立场与方法,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了解历史,进而在历史学习中巩固并培养唯物史观。如在英国“光荣革命”的有效教学设计中,笔者从西方政治体制产生、发展到英国发展等方面入手设计,欧洲其他革命作为“光荣革命”的参照资料进行比较,使整个教学设计不仅理性而且客观,完全立足历史而进行历史学习。如此一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感觉到唯物史观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并培养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加强唯物史观立场与方法的运用,就是将唯物史观渗透有效教学的设计逻辑上,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唯物史观并进行强化,从而培养唯物史观。

第二,要把唯物史观作为教学重要目标进行细化,体现于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中。唯物史观的培养,不是虚化的一句话或空洞的概念,要针对不同的历史学习内容进行细化,并渗透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才能使培养唯物史观成为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目标。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设计中,笔者把戊戌变法的学习目标细化为“戊戌变法的根源分析”“戊戌变法的教训”“戊戌变法的历史价值思考”等三方面,把培养唯物史观素养进行具体化,那么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就不再是虚化或空洞的目标。不仅如此,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以当前发生的改革开放为参照,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得出不同阶级改革的本质差异,进而使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得到进一步巩固。

由此可见,唯物史观作为一个具有指导性、理论基础性的素养,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要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加强,并使之转化为可以理解、分析、研究与讨论的具体教学目标,才能使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成为有效教学设计的具体指向。

(二)培养时空观念素养,创新有效教学在历史教学组织的实践

历史都是通过有效的时空进行呈现的,时空观念是正确认识历史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我们对历史的评价才更加全面、客观、有说服力。如对曹操的评价,受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代奸雄,但放到历史的有效时空来看,曹操显然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要学生改变既定的成见,就需要将历史进行还原,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中认识历史,才能使学生放下成见。

笔者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过程的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等教学工具,以情景教学法的创新来融入时空观念的培养中,从而使有效教学的成效得到保障、提升。如在“太平天国”的学习实践中,笔者通过整理中西方的相关历史资料,结合微课的运用剪辑出了一部“微电影”。在这部“微电影”中,既有英国人笔下对马可波罗黄金中央之国的向往,也有进入广州后看到中国人实际的不屑一顾,更有对中国人疯狂抢夺……这样一部有史有料的鲜活“微电影”,仿佛带着学生穿越到了19世纪50年代,体验到了闭关锁国带来的落后历史。这样一来,学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学习就显得真实很多,对时空观念的理解也尤其到位。这种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法运用,不仅是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实践的成效,更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创新。但这种创新又不是脱离历史的,而是基于历史真实,通过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创造出历史真实情景,以实现在体验历史中渗透时空观念、培养时空观念。

虽然通过信息技术对情景教学法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符合学情的元素运用,把还原历史以形象生动又契合现实、契合学情的方式进行呈现,使学生在乐于接受、愿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时空观念,才能使这种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的创新,并不是单一的形式创新,而一个全方位的创新,其中包括语言、形式、载体、呈现方式等,但又必须立足历史资料占有及历史还原的基础上。这就使得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的创新难度提升很多,也是情景教学法创新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只有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加以全面的历史资料整理,才能为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组织实践实现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使时空观念的培养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三)培养史料实证素养,增进有效教学在历史教学互动的实践

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中,任何历史学科素养都可以在其中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培养,但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学情把每一个环节的重点培养任务形成一定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发现,教学互动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学生在中学时期受到一定学习压力的影响,没有太多的精力做太多的史料方面的考证;另一方面,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就必须重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并在质疑过程中去收集、验证、考证相关实料,才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因此,只有历史教师通过教学互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进行合作探究,才能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史料考证,培养并增强史料实证素养。

以中国古代史中的“玄武门事变”为例,笔者采用史料研究法作为有效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互动积极进行实践。首先,笔者虽然交代了玄武门事变的背景,但却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给学生探究与考证: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与其冒着杀掉李世民有可能被父亲(唐高祖)李渊贬为普通皇子甚至是庶民的危险,还不如直接弑父夺权登上大位,可他为什么还要发动玄武门事变?这个互动问题一经提出之后,学生议论纷纷。但因为缺乏史料的支撑,谁也不能说服谁。接着,笔者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学会收集材料——学生从《旧唐书》《两朝实录》到近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太炎《书唐隐太子传后》等方面收集相关的材料,才进行相关的讨论互动,从而使史料研究法发挥其作用——既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最后,通过师生互动回归课堂,把史料研究法与历史学习相联系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由此可见,以教学互动为纽带,通过史料研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参与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培养史料实证素养与教学任务相融合的目标。

(四)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提升有效教学在历史教学评价的实践

就当前而言,我们所学的历史是史学叙事下的历史,其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无论在情感倾向方面,抑或是在客观叙事方面,都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历史解释就是通过史料实证的前提与基础上,对历史进行有效叙事的方式。因此,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史料实证素养与能力,能较客观地叙述并评价历史,不断接近历史真实,从而彰显历史解释的价值追求。而从更高层面来看,有什么样的历史解释,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历史学科素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都可以通过历史解释进行观察与验证。而就历史有效教学环节而言,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情况的最佳方式。因而,提升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评价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如上述“玄武门事变”这一重要史实,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影响着后世对唐朝发展的评价。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历史教师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并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完善、优化,从而巩固学生所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从有效教学实践来说,历史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其本质就是以教学目标为规范,把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历史解释的过程中,从而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综合、解读等能力,检测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情况。这种检测既符合了新课改发展的要求,也是高考改革的趋势,是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评价发展的必然。而就学生来说,应当结合历史教师的引导,把自己史料考证的结论以史学叙事的形式,尽可能全面反馈给教师,才能使自己在历史解释素养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和发展。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既要看到教师教学层面的不足及完善之处,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层面的问题和不足,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不断优化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五)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促进有效教学在历史教学反思的实践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尤其要注重教学反思。一方面,教学反思是历史教师统揽全局,从历史教学、教学艺术、教学实效等方面进行的总结凝练,更是站在新课改的立场上,对学情作具体分析的成长记录。因此,好老师是善于反思的老师,在教学反思实践上更能明显体现。另一方面,教学反思的立足点不止于历史解释,更应回归到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上。这是因为,教学反思要求教师要从讲授知识的“经师”向铸魂育人的“人师”转变,就必然落实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上。就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素养最能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培养要求,因为有什么样的家国情怀,就意味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情况如何。通过有效教学反思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教师的应有之义。

自2010年以来,许多社会现象反映出历史教学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的不足。这些屡见不鲜的事件发生,既有社会方面复杂的原因,又与历史有效教学反思密切联系。高中历史教师要以此为鉴,通过有效教学反思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把学生正确的立场、正确的史学观、正确的价值观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统一于历史有效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家国情怀得到培养。如在近现代屈辱史的有效教学反思中,笔者发现如果单纯从殖民化的视角进行反思,那么就不能全面呈现出这一历史的后果,也无法强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如果放在100多年屈辱史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则会以此为例警醒自己。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其家国情怀素养,从而使有效教学反思更有成效,从而保障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践要立足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分解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任务,在有侧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将新课改要求、教学目标、素养培养统一于有效教学的达成度评价上,才能使有效教学实践反映出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

四、 结语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与实践,是高中历史一个既新鲜又陈旧的话题,历史教师要立足新时代新课改的要求,围绕学生成人成才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解到具体教学目标上进行培养,才能使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不断为新课改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史料高中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