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观念的变化让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也发生着积极改变,完全摒弃不求甚解、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尽量呈现知识脉络,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俨然成为当前各科教学的主旋律。换句话说,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学科性质的前提下获取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看到知识难点的同时,仍能满怀热情地去应对困难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深度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落实以来,关于学科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学好数学,非高效率、高质量课堂无以致远。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改革契机,关注教与学的深度融合,重视从“教”知识到“培”能力的变革,要重“过程”,轻“讲解”,重“思辩”,轻“多练”,使“数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道路的一把利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获取能力的起步时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说理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足以让学生受益终生。那么,何为数学“说理”课堂呢?从其源头来看,说理能力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一种学习理念,所谓的“说理课堂”是指要让学生明晰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教学的规律,理解数学知识的本源。而该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深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最终要让学生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学习延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凸显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以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教学大潮中,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变得尤为重要。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以理解和运用为主的一门课程。在学生眼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困生更是谈数色变,长期以来,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对于教师来说,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难并非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激起学生挑战困难、突破自我勇气,数学也并非难入骨髓,简单的数字之间更是别有一番趣味。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一方面,得益于课程改革成果,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学习状态也由混乱趋于稳定,这无疑为构建数学说理课堂做好了实质性铺垫。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仍缺乏足够的探究能力,说理能力差,对所学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适应性转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上,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知识规律,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基于此,笔者将从“创设情境,激发说理之欲;组织辩论、感受说理之趣;合作学习,体会说理之用;应用知识,领悟说理之妙;完善作业,提升数学能力;创新评价,增强学习信心”六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数学知识的产生是立足前人及学者的经验及积累,是各种生活及数学活动的产物。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情境体验的教学,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知识产生的起因,探索数学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有效情境无疑为学生主动建立数学与其他事物联系提供了良好前提,无论情境的形式如何,它们的最终价值都指向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明确数学知识中的“理”,从而为提高自身的说理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为构建数学说理课堂,教师应以情境教学法为手段来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应以问题作为导入,询问学生:圆柱的体积公式我们是如何推理出来的?那么,我们能否用相同的思路来尝试推理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对该课内容的学习。之后,教师应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境,把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猜测这两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验证结论。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个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圆锥的体积是圆锥的底面积乘高的积的三分之一”。通过说理,学生就会明确“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明晰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和公式本质内涵。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说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辩论并非偏文科课堂的专属,数学课堂的辩论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及的逻辑思考,使数学辩论充满着无限可能性。数学课堂之辩论既是学生与学生思维的碰撞过程,也是学生深入探究数理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之趣不仅仅只存在于教师有效的教法中,更在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数学理论的探究过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构建说理课堂,教师应创新思路,把辩论作为学生探究数学道理的一种有效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辩论赛的过程中。一方面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了说理的重要性,感受了说理之趣;另一方面,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内涵所在,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计图的选择》这一课内容时,旨在构建数学说理课堂,教师应创新思路,以辩论为手段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教师应以旧知识为引子,以问题情境为导入,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上回忆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比如,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不同之处,它们自己的特点又是什么?让学生自主画出思维导图,在对比、梳理知识中形成关于统计图的知识结构。之后,教师再进行归纳,以巩固学生的认知,为进一步展开辩论与应用知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出示问题情境,以奥运金牌数为例,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对统计金牌数采取的统计图形式展开探究,比如,有的学生选择折线统计图,有的学生选择条形统计图,有的学生更倾向于扇形统计图,让不同选择的学生各自结为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最后,教师再进行精讲、总结,解决学生的困惑,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会数学说理之趣。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合作为手段,以探究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学说理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领悟”的过程,更是学生共同学习、思维碰撞的过程。说理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学生合作互动的有效途径。如果说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中“理”的存在,那么,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则会让“理”变得更加透彻,让学生在探究中触摸到知识的本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合作学习为手段,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对重点知识的合作探究,在合作中思考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和应用价值,在探究中感受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不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以合作学习手段,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首先,教师应以旧知识进行导入,设疑:两块草坪,一块为平行四边形,一块为长方形,比一比它们面积大小。引导学生以数格子为入门方法,在课堂上展开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初步思考。之后,让学生自由结为不同的小组,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切入点,以合作的方式展开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和点拨。比如,在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联系呢?让学生从特征联想到面积,从长方形面积去反推平行四边形面积。在此过程中,引导每组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相互交流,根据自身知识与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并得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应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验证自己组的观点,教师点明重点,做最后的总结与归纳。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学生探究与思考的魅力。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是对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大回报。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让学生将知识外化于行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而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数学真理深入理解的过程,构建说理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能力为判定标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最简单的数量关系,建立情境与一般法则的联系,帮助学生不断地运用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一系列的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在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数学道理之妙。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师应以生活化问题进行导入,提出“生活中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桌为什么做圆的?”“一群人围着烤火时,为什么很自觉地围成一个圈?”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身所学说出自己的理由,以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圆的相关概念,并分组交流学习心得。进而,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直尺、圆规等,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发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一个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最后,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生活中许多时候都无法用圆规画圆,比如学校要建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形花坛,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着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应用中逐步体会数学真理之妙,增强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认识。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检验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载体。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离不开课堂作业的有效“参与”。对于学生来说,作业虽难,但意义匪浅。在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对学生作业的形式与内容等方面争论一直是教学的焦点问题,其争论的核心在于作业如何设计才能做到减负增效,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那么,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应以完善作业形式、创新作业内容为己任,让学生在合理的作业中感受数学之理,并通过审题、分析、表达、解决的步骤,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教师应从作业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上布置多样化作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挑选作业类型,由易到难地解决不同类型的作业,并以“小老师”的身份在课堂上讲解作业的解题步骤以及其中涉及的数学公式、方法等方面,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应用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亲身经历对不同类型应用题的审题、分析、解题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始终绕不开的环节,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对既定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反思,从而使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加快评价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构建具有说理性质的数学课堂,不仅要注重教学过程,更要以创新性评价来把握教学的整体节奏,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实际处于相符的状态。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新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为了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外,还应注重教学评价环节,让评价充满数学理性之光辉。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以成绩为核心的单一评价方式,转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学习阶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以积极性评价方式为主,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评价过程中巧妙融入数学特征、数学文化。比如,对学困生进行评价时,应适当地为学生讲述人物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家身上的探究精神,并让其以此为榜样,提高学习积极性。又如,对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在评价过程中融入相关数学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原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另外,教师还应创新评价思路,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增进师生关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既符合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基本趋势,同时,也能够加强课堂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科真正发挥出育人价值。对于教师来说,说理课堂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它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更需要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教法与学法的高度统一。对于学生而言,说理课堂是对数学学科的本质探究,是思考与行动的结合体,是学生爱上数学学习的起点。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牢记育人初心,吃透课改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精神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