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紫云英对稻田土壤颗粒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2022-09-19 09:26程文龙卜容燕余庆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砂粒磷素紫云英

章 文,王 慧,李 敏,程文龙,卜容燕,唐 杉,韩 上,武 际*,朱 林,余庆柱

(1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合肥 230031;3 安徽省桐城市吕亭镇农技站, 安徽桐城 231402)

磷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植物主要从土壤磷库和磷肥中获取磷素[1]。由于土壤对磷有强烈的吸附固定作用,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被土壤颗粒表面或土壤中的铁铝氧化物等吸附转化成作物难以吸收的难溶性磷酸盐,导致磷肥当季利用率降低[2],因此如何提高磷肥当季利用率和土壤磷素有效性一直是磷素研究的热点。磷素的界面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磷的地球化学行为和生态系统的生产率,其在土壤矿物表面的吸附、解吸和沉淀等界面反应影响和决定着磷的形态、迁移以及循环过程,受土壤pH、有机质、有机酸、施肥水平、土壤质地、土壤矿物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7]。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田主要的冬季豆科绿肥,具有固碳固氮、活化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环境等作用,对提高水稻产量、维持水稻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8]。豆科作物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促进植物活化吸收难溶性磷酸盐的能力[9]。研究认为绿肥影响土壤磷素吸附-解吸主要是由绿肥翻压腐解产生的可溶性有机物引起[10],绿肥翻压还田后的腐解过程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机酸及阴离子,增强与磷素的竞争吸附,降低土壤对磷素的固持[11]。同时紫云英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对土壤难溶性磷素的活化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12-14]。一方面有机酸分子可与矿物表面的配位基发生交换反应,进而增加磷等阴离子养分的植物有效性[15],另一方面,有机酸通过与磷酸根离子竞争吸附点位而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促进磷的解吸增加磷的有效性[5]。紫云英翻压还田通过提高参与磷转化的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改善土壤磷素养分状况,显著提升土壤有效磷含量[16]。紫云英根部具有聚磷能力,作为绿肥还田,再经过腐解、积累,增加了磷素的投入量,土壤磷总量提高,紫云英根系分泌的磷酸酶,能够促进土壤潜在磷的生物转化,通过提高土壤中磷的解吸速率的方式,从而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17],并且在紫云英翻压初期向土壤释放较多的质子,促进铁磷和铝磷等含磷矿物的溶解,从而有利于磷素的释放[18]。

我们从不同粒级土壤颗粒对外源带入的磷素的吸附能力角度,研究紫云英添加下影响磷素吸附特征的肥力因子,旨在为紫云英翻压还田土壤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土壤采自安徽省桐城市未种植过紫云英的稻田,该土壤含有机质25.07 g/kg、全氮1.27 g/kg、全磷0.37 g/kg、有效磷19.50 mg/kg、速效钾165 mg/kg、pH为5.47。紫云英采集于安徽省桐城市,其全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干重)分别为462.60 g/kg、27.18 g/kg、3.28 g/kg、18.75 g/kg。

1.2 试验设计

采用土培试验,设置0、15000、22500和30000 kg/hm2共4个紫云英添加量,分别为CMV0、CMV1、CMV2和CMV3。将采集的土壤风干捶碎后,称取1400 g与不等量的紫云英鲜样进行充分混合,然后装入高20 cm、直径15 cm圆形塑料桶进行土培试验,其中紫云英鲜样剪成1~2 cm长度。土培试验全程保持淹水状态,淹水深度约为1 cm,每隔3天通过称重法补充水量。在土培时间30天采集土壤样品,每个处理重复3次。土培结束后取出全部土壤样品,风干,一部分分别过0.85 mm和0.15 mm筛,用于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另一部分过0.25 mm筛,用于土壤颗粒提取。

1.3 土壤颗粒分级与性质测定

1.3.1 土壤颗粒分级 通过湿筛法将土壤颗粒进行分级。具体如下:首先过48 μm孔径湿筛,分离出粒径为48~250 μm的细砂粒。48 μm粒径以下部分采用沉降法,根据Stokes定律计算沉降时间,用虹吸管反复吸取土壤溶液上层粒径<2 μm的粘粒,加入0.5 mol/L CaCl2对粘粒进行絮凝[19]。然后用去离子水和95%酒精进行清洗,直至AgNO3检测无Cl-存在。大烧杯底部所沉降颗粒为粒径2~48 μm的粉粒。以上3种土壤颗粒洗净放置于40℃烘箱烘干,即得到细砂粒 (48~250 μm)、粉粒 (2~48 μm)和粘粒 (<2 μm)。

1.3.2 土壤颗粒性质测定 土壤颗粒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常规分析方法[20]。土壤颗粒比表面积采用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仪进行测定。

1.4 吸附试验

1.4.1 等温吸附 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0 mL浓度为8 g/L土壤悬浮液,随后加入一定量的磷酸盐溶液(KH2PO4),使磷酸盐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2、5、10、20、50、80、100、200 μmol/L,总反应体积为20 mL,不足部分用背景电解质溶液补充,反应水土比4∶1,背景电解质浓度为0.01 mol/L KNO3。用0.01 mol/L KOH和0.01 mol/L KNO3调节反应体系pH为5.50。该体系在25℃恒温摇床上震荡24 h,转速180 r/min。反应结束后在8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用0.45 μm微孔滤膜抽滤,获取上清液,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λ=880 nm)测定上清液中磷浓度。根据吸附反应前后溶液中磷的浓度差,计算磷的吸附量。

1.4.2 动力学吸附 配制50 μmol/L的磷溶液(KH2PO4) 400 mL,使得其水土比4∶1,离子背景浓度 0.01 mol/L KNO3。分别于 10、20、30、60、90、120、150、180、240、360、540、720、1440 min,吸取10 mL混合液于50 mL离心管,立即在8000 min的条件下离心10 min。用0.01 mol/L KOH和0.01 mol/L KNO3调节反应体系pH为5.50。用0.45 μm微孔滤膜抽滤获取上清液,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λ=880 nm)测定上清液中磷浓度。磷的吸附量计算如上。

1.5 数据处理

1.5.1 等温吸附 磷吸附试验拟合方程应用修正后的Langmuir方程:

式中,Qe为磷在供试土壤表面的平衡吸附量 (μmol/g);Qm为磷在供试土壤颗粒表面的理论最大吸附量(μmol/g);Ceq为平衡吸附上清液中的磷浓度 (μmol/L);NAP为土壤本底吸磷量 (μmol/g);KL为供试土壤对磷的吸附力常数,反映结合键能的大小。EPC0为该拟合方程与X轴的截距,表示供试土壤既不吸附也不向溶液中解吸磷时水土界面的磷临界浓度;Kp为磷在土壤的分离系数,表示土壤对磷的亲和力的大小。

1.5.2 动力学吸附 本试验采用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方程如下:

式中,Qt为t时刻土壤对磷的吸附量(μmol/g);t为反应时间 (min);Qe为平衡吸附量 (μmol/g);k2为吸附速率常数;H=k2Qe2,为初始吸附速率。

1.5.3 数据分析 本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2003软件进行处理,用SPSS 26.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检验[Ducan (D),P<0.05]和Pearson相关分析,运用Origin 2017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并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紫云英添加量下土壤颗粒表面磷的等温吸附

从磷酸盐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表面的等温吸附曲线(图1)可以看出,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磷浓度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缓慢上升,呈“L”型,用Langmuir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均获得较好的拟合结果 (R2>0.89,P<0.01),拟合参数见表1。

图1 添加紫云英(CMV)下土壤颗粒对磷的等温吸附曲线Fig.1 Isothermal adsorption curves of phosphorus on soil particles with the addition of CMV

从表1可以看出,在砂粒中,添加紫云英处理的最大吸附量(Qm)值、土壤本底吸磷量(NAP)值、吸附力常数(KL)值、磷临界浓度(EPC0)值和分离系数(Kp)值分别比CMV0提高了4.02%~46.81%、18.82%~40.91%、3.15%~58.71%、1.86%~26.03%和2.74%~38.36%。其中CMV2处理的Qm、KL、EPC0、NAP分别比CMV0处理提高了46.81%、45.86%、26.03%和28.27%。CMV2处理Qm和EPC0值最大,比CMV0、CMV1和CMV3处理分别提高了8.99%~46.81%和8.58%~26.03%;CMV1处理的Kp最大,为2.02。在粉粒中,添加紫云英处理的Qm值、NAP值、KL值、EPC0值和Kp值分别比CMV0提高1.24%~52.81%、116.77%~210.78%、29.55%~69.05%、93.62%~141.28%和11.97%~28.87%。其中CMV3处理的Qm、KL、EPC0、NAP分别比CMV0处理提高了33.61%、69.05%、124.68%和171.26%,此外,CMV2处理EPC0、NAP和Kp值均最大。在粘粒中,添加紫云英处理的Qm值、NAP值、KL值和EPC0值分别比CMV0提高4.04%~9.63%、1.86%~18.85%、24.45%~91.78%和32.92%~52.17%。其中CMV2处理的Qm、KL、EPC0、NAP值分别比CMV0处理提高了9.48%、51.95%、44.10%和18.85%,其中CMV2处理的NAP最大;Kp则随着紫云英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紫云英添加提高了砂粒和粉粒对磷的吸附量、吸附强度以及对磷素的亲和力;增加了粘粒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但降低对磷的分离系数。

表1 添加紫云英(CMV)下土壤颗粒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参数Table 1 The Langmuir fitting parameters of phosphate adsorption on soil particles with the addition of CMV

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之间相比较,Qm、NAP、Kp均在粘粒中达到最大值,按大小排列为粘粒>砂粒>粉粒。KL和EPC0在砂粒中最大,按大小排列为砂粒>粉粒>粘粒。

2.2 不同紫云英添加量下土壤颗粒表面磷的动力学吸附

将磷酸盐在不同粒径土壤颗粒表面动力学吸附数据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均获得较好的拟合结果(R2>0.99,P<0.01) (图2和表2)。在砂粒中,紫云英添加提高了平衡吸附量(Qe)、初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速率常数(k2),分别增加了2.43%~5.02%、5.26%~76.69%和5.31%~91.54%;其中H和k2均在CMV2最大。在粉粒中,添加紫云英提高了Qe、H和k2值,分别提高了2.39%~14.68%、1.57%~24.40%和7.98%~35.69%,其中H和k2值也均在CMV2最大。在粘粒中,添加紫云英提高了Qe、H和k2值,分别增加1.09%~9.30%、25.77%~98.20%和25.74%~111.15%;其中CMV2处理的H和k2值最大。由上可知,添加紫云英提高了各粒径土壤颗粒对磷的初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速率常数(k2),其中CMV2处理的H值和k2最高;添加紫云英对粘粒的H值和k2值增加幅度最高。

表2 添加紫云英(CMV)下不同粒径土壤颗粒表面磷的二级动力学吸附参数Table 2 The secondary kinetic adsorption parameters of phosphorus on soil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CMV addition

图2 添加紫云英(CMV)下土壤颗粒对磷的动力学吸附Fig.2 The kinetic adsorption of phosphorus on soil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CMV addition

不同粒径之间相比较,Qe按大小排列为粘粒>砂粒>粉粒;H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砂粒>粘粒>粉粒;k2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砂粒>粉粒>粘粒。

2.3 不同紫云英添加量下土壤颗粒中的养分含量与比表面积

表3表明,相同粒径下,添加紫云英3个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不添加紫云英处理(CMV0),处理中砂粒、粉粒和粘粒中CMV1、CMV2和CMV3处理有机质含量比CMV0处理分别增加了33.42%~81.04%、13.43%~20.37%和1.43%~10.36%,在砂粒中添加紫云英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最高。对于全氮含量,在砂粒和粘粒中,CMV1、CMV2和CMV3处理比CMV0分别显著增加了4.83%~15.17%、1.56%~7.55%;但在粉粒中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明显。添加紫云英也显著提高了砂粒、粉粒和粘粒中全磷含量,其中在砂粒中全磷提高幅度最高,CMV1、CMV2和CMV3处理全磷含量比CMV0增加了45.45%~51.52%;但在砂粒CMV1、CMV2和CMV3处理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明显。添加紫云英也显著提高了砂粒、粉粒和粘粒中有效磷含量,砂粒的有效磷提高幅度最高,为40.76%~60.70%;同时在粉粒和粘粒中CMV2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比CMV0处理提高了52.20%和12.70%,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不同紫云英添加量之间,在各粒级中CMV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为最高,在砂粒和粉粒中CMV2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达到显著性差异。综上,添加紫云英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砂粒、粉粒和粘粒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其中添加紫云英在砂粒中土壤各养分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土壤各养分含量大小依次排列为粘粒>砂粒>粉粒。

表3 添加紫云英(CMV)下土壤颗粒养分含量与比表面积Table 3 The nutrient content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SSA) of soil particles as affected by CMV addition

对比土壤颗粒比表面积(SSA),添加紫云英3个处理显著增加了粉粒的SSA值,但明显降低了砂粒和粘粒的SSA值。对比不同粒径,粘粒的土壤比表面积最大,土壤颗粒比表面积大小依次为粘粒>砂粒>粉粒。

2.4 土壤理化性质和比表面积与等温吸附参数的相关关系

将等温吸附参数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4)表明,砂粒中的Qm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NAP与土壤全磷含量和比表面呈极显著相关(P<0.01);EPC0与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P<0.05)。在粉粒中,Qm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相关;NAP与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EPC0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相关;KL与土壤全磷含量显著相关;Kp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在粘粒中,Qm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EPC0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比表面积极显著相关;Kp与土壤颗粒有机质、全氮含量和比表面积呈极显著相关(P<0.01)。

3 讨论

在本试验中,添加紫云英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大量研究证明紫云英腐解速率对土壤肥力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紫云英中可溶性及易分解有机物质丰富,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大量的碳源和养分,致使前期腐解较快[21]。宋莉等[22]发现,紫云英腐解总的特征是前期快、后期慢,主要集中在前30天,腐解达到总腐解量的90%。稻田翻压紫云英通过提高参与碳、氮、磷等养分转化的酶活性,增加相关微生物量,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转化酶活性,进而培育土壤碳库和氮库,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改善土壤速效养分;同时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提高了粒径>2 mm土壤团聚体的比例和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8,23-25],改善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特征是影响土壤吸附磷的重要因素,在本试验中通过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均与土壤磷吸附参数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表4)。土壤有机质是影响磷素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认为有机质对磷的吸附具有双重作用[26]:一方面土壤有机质在磷的吸附过程中与土壤中阴离子结合,增加与磷的矿物吸附位点的竞争;另一方面土壤有机质与铁铝螯合形成阳离子桥,增加磷吸附位点,从而提高土壤吸附固定磷能力[27-29]。本试验中添加紫云英处理显著提高砂粒、粉粒和粘粒中有机质含量,而添加紫云英后的砂粒、粉粒和粘粒中磷素的吸附量(Qm)也分别提高4.02%~46.81%、1.24%~52.81%和4.04%~9.63%,且有机质与NAP (粉粒)、Kp(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紫云英添加到土壤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在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同时,也可能溶解了土壤中的结晶态铁铝,提高土壤铁铝等氧化物的活性[18],增加土壤颗粒中磷素吸附位点和对磷素的吸附强度,提高土壤颗粒对磷的吸附量(Qm)、本底吸磷量(NAP)和土壤颗粒对磷的亲和力(Kp)。Fan等[30]和Pizzeghello 等[31]在南方泥田土和红壤中施入有机肥也显著增加磷的最大吸附量。因此添加紫云英通过提高土壤颗粒中有机质含量,大幅增加土壤颗粒对磷素的吸附能力。

表4 土壤养分含量与等温吸附参数的相关性Table 4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parameters

土壤有效磷以及全磷常用作衡量土壤供磷能力和评估磷素流失风险的主要指标[1]。在本试验中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与Qm、NAP、EPC0、KL和Kp均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有效磷分别与Qm、NAP以及EPC0之间呈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4)。添加紫云英通过活化土壤中难溶态磷的含量以及自身磷素释放入土壤中,增加磷素吸附的“源”[32]。这与张海涛等[33]的磷肥施用或土壤磷水平的增加,土壤最大吸磷量(Qm)呈降低趋势研究结果相反。这主要可能由于本试验中砂粒和粉粒中全磷(<0.50 g/kg)与有效磷 (<36.27 mg/kg)均较低,低浓度磷土壤颗粒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强,从而土壤颗粒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提高土壤颗粒吸附磷的“源”;但磷“源”增加的绝对值较低,不足以提高磷素的流失风险。而在粘粒中,Qm和颗粒中全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NAP和KL也都与有效磷呈正相关关系,这可能与粘粒中铁铝氧化物、钙镁含量及表面电化学性质等相关。

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也影响着土壤磷素吸附行为,随着土壤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颗粒表面提供的有效吸附位点增多,提高土壤颗粒对磷的吸附量[34]。本试验在砂粒中,土壤比表面积与NA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在粘粒中与EPC0值、Kp值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和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磷素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吸附,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也看到,在砂粒和粘粒中,紫云英添加降低了这两个粒径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这可能由于过量地添加紫云英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颗粒之间的凝聚,甚至这些有机物质包被在土壤颗粒表面[35],降低了土壤颗粒的比表面,这与王琼等[36]在黑土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土壤颗粒类型也是影响磷素吸附的重要因素,粘粒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能力要高于粉粒和砂粒[30,36-37]。在本试验中添加紫云英提高了砂粒和粉粒对磷素的Qm和KL值,但对粘粒的Qm和KL值影响较小,也即添加紫云英可以提高砂粒和粉粒对磷的吸持,特别在含砂粒和粉粒较多的土壤中添加紫云英可以提高土壤颗粒对磷的吸持。本研究中,添加紫云英在显著提高土壤各养分含量的同时,还提高了不同颗粒粒径对磷的吸附量、吸附强度和吸附速率。但应当注意的是,在砂粒和粘粒中,CMV3处理的磷素最大理论吸附量Qm值和NAP值都要低于CMV2处理,也即CMV2处理各土壤颗粒粒径的磷素吸附量和吸附强度达到最高,而在粉粒中,CMV3处理的磷素最大理论吸附量Qm值和KL值最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结合土壤质地控制好紫云英的添加量。综上,添加适量的紫云英不仅可以提高磷的生物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土壤各种粒径颗粒对磷的吸持能力,是稻田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4 结论

添加紫云英可显著提高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的养分含量,以砂粒中的提升幅度最大,其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提高幅度分别达81.04%、15.17%、51.52%和60.70%。

添加紫云英有效提高不同粒径土壤颗粒对磷的最大理论吸附量(Qm)、土壤本底吸磷量(NAP)和吸附强度(KL),砂粒中磷的Qm可提高46.81%,粉粒中磷的吸附强度(KL)、土壤磷临界浓度(EPC0)和土壤本底吸磷量(NAP),可分别提高69.05%、124.68%和171.26%。各粒径下,等温吸附参数与土壤各养分含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不同紫云英添加量下,土壤颗粒对磷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模型。各粒径下,添加紫云英可以有效提高初始吸附速率(H)和吸附速率常数(k2)。在粘粒中,相较于不添加紫云英处理,H和k2分别提高了98.20%和111.15%。

猜你喜欢
砂粒磷素紫云英
高投入蔬菜种植体系磷素高效利用的根际对话及效应研究进展*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夏玉米上的田间试验效应分析报告
施氮对胡麻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
磷素添加对土壤水分一维垂直入渗特性的影响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主动出击
不同播期和配比对油菜与紫云英混播绿肥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那一片紫云英的海
梁永英:盛开在田野的紫云英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