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诚,覃 艳,刘春花,雍 强,王 杰,徐惠飞,黄光辉,颜炳辉,廖建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广西 南宁 530221)
新常态下,发展森林碳汇有助于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发展,机械化进程,人类对机器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能源的不断消耗,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不断增加,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 很大的影响。生态环境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重新规划和治理森林,提高碳供给。
为更清楚、更直观地理解国内外学者在“双碳”战略中的运用与发展,采取先进的检索方法。本文从文献的科学化角度,对“双碳”动态 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全部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以“双碳”为题名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整理,共获得文献1008篇,国内外近五年“双碳”相关政策文献见下表1。
表1 国内外相关政策
牛玲认为,碳交易是提升我国在国际环境治理中话语权、实现其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沈月琴等人建议,在合理的碳价格范围内,应制定适当的碳补贴与碳税政策,以推动我国森林碳汇的发展;唐葆君等人认为,要推动清洁发展机制、增加财政补助、推动科技与科学研究、调整能源结构,是推动我国今后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目前,我国2.08亿hm的林地,覆盖率21.66%,森林蓄积量151.37亿m,森林植物的碳汇总量达到84.27亿t。
比如土壤,岩石,海洋,生物,这些都是“碳源”。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都会排放很多CO就会导致大气的污染。森林和土地等可以吸收大量的CO,将CO收集起来,称为碳汇。
森林管理可降低森林砍伐和重新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CO,达到储存碳能量的目的。而森林中的植物和树木,则会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变成碳水化合物,这样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度的掠夺性开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消耗,环境的严重损害,例如土地荒漠化、石漠化、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忽视森林资源自我更新周期的短期、短期的利用,既很难达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会增加林业的经济管理和恢复费用,从而影响到林业资源的利用和生产。
我国的林地资源非常丰富,而人均林地面积相对较少。森林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加强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经济的管理与维护,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促进林业与生态的深度结合。
过去,我国的林产工业规模小,结构单一,以生产原料为主,发展林业生态工业和森林旅游业较差。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多种工业的有机结合来推动林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为建设一个美丽的绿色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高品质的森林产品还能促进绿色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土壤、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旅游、康养选择。
与传统的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碳汇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要素的系统。
图1 林业碳汇的多层次、多主体、多元素示意图
首先,在碳交易策略的指导下,通过碳技术、碳汇、碳交易等方面,构建了一个多层面的森林碳汇交易。作为森林碳汇的载体,是目前林业碳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它包括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如制定碳排放政策的政府机构、碳配额购买、碳信用的私人机构和政府机构。通过建立健全的碳交易制度,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第一,森林碳汇发展要与国家战略相适应,致力于实现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的,与全球和国内的气候变化对策保持紧密的关系,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其次,林碳汇流以森林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在进行碳汇的同时,还应兼顾碳的积累,又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整体的生态服务功能;再次是建立一个与中国森林实际相适应的森林业碳汇技术支持体系,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累积进行科学的测算和系统的监测,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切实的贡献;最后是要发展林业碳汇,就必须通过市场机制、法律等方式来促进林业生态服务的发展,从而提升其经济效益,并调动公众参与林业碳汇行动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双碳”发展的总体规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以下问题: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最大的,其排放量较2019年增长0.88亿t,至98.94亿t。我们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75t,达到了7t。按照碳汇计算,我国每年的碳汇入量为4.34亿t,等于抵消了2018年的15.91%。由于我国的经济规模较大,因此对森林的固碳需求也较高,如果 GDP增加0.5%,那么从现在到2060年,每年的平均造林速度将会增加10.1%。由于森林面积限制,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下降幅度至少为0.5%。我国的森林资源总体较少,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较差,对其产生的最大的制约是其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煤炭开采技术、页岩气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低碳技术、创新技术等方面,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距甚远,许多节能产品的核心技术还在国外。而我国的科技创新也面临资金短缺、推广难度大等问题。中国是林业产品的重要出口国,而林产工业在全球尚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是森林资源消耗、人工成本较低,缺少具有自身特色、技术、以及能够有效地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体制。
当前的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的转变仍有一些难度。一些经济落后的省份,因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和资金少,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转型,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行业,而一些高水平的省份,则因为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限制,很难实现转型。同时,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实施了严格的管制,致使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了持续增长的失业现象,需要进行专业转型。此外,以市场为导向的森林碳汇管理模式对森林碳汇的影响较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减排和减排上已有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政府对其投资和监管力度较大,因而其经济效益并不显著。如果对减排的政策措施太过严厉,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森林碳汇具有可再生性、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特点。
林产行业的锯材、人造板等产品,不但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而且其生产和加工的碳排放要比其他不可再生的钢材和水泥要少得多。我国是林业产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在全球林业产品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我国的林业工业规模大、规模小、资源依赖性大、自主创新、附加值低、综合竞争能力差、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林工业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其内在动力。与此同时,要面向世界、国内外,提高对市场的敏感性,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生产方式向节能减碳转型。生物量系指在林木生产和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生物能,主要有薪炭林、采伐、加工残留物、林副产品等。在“双碳”发展的大环境下,生物质是一种非常好的可再生、清洁、低碳、丰富的原料。但是,当前我国所面对的市场条件和保证制度还不健全、技术不健全、政策不健全,农业生产与林业生产的冲突等原因,当前“双碳”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必须加强新技术研发,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推动大型企业的发展。
为确保我国“双碳”排放目标的实现,必须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强化相关的政策措施,以促进节能和减少排放。要发展林业碳汇,就需要建设以支撑森林碳汇量为基础的资源性产业,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在资源富集地区,着重发展林业和半干旱地区,注重造林和改善森林质量;通过构建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草碳汇保护系统,可以开展“绿色保护森林”“草碳汇”的品牌建设;在山区较贫穷的地方,可以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脱贫攻坚林”“草碳汇”等绿色生态产品,发展“林果”和“林药”等林产品的碳排放。同时,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以促进各银行积极参加碳汇的研究和协作,强化林业碳汇的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发挥银行和证券等金融组织的积极功能,拓展森林碳汇的融资途径。
发展我国的森林碳汇,对我国的经济、生态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对策,如加强森林碳汇重视度,加强碳汇技术的扶持,实行多种形式的补偿,以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国家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