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2022-09-19 03:42姜美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痉挛上肢偏瘫

姜美玲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珠海 519100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能力下降,引起牵张反射亢进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肌张力增高,上肢出现屈肌群痉挛,表现为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肌群痉挛,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运动模式。痉挛性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研究表明,发病6 个月内,脑卒中痉挛的发生率可达4.0%~42.6%,其中以上肢痉挛更常见。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日常生活80%以上的活动主要依靠上肢来完成,长期的上肢痉挛性瘫痪,可导致关节僵硬,出现挛缩畸形。研究表明,89%的痉挛患者会影响到日常活动,痉挛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痉挛的康复治疗以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为主,口服药物治疗多数副作用明显,肉毒毒素注射及手术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常规康复训练面临着治疗周期长、疗效慢、费用高等一系列困境。本研究以中医外治法理论为基础,选取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 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和探讨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 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40~70 岁,平均(51.43±7.14)岁。试验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8~75 岁,平均(50.20±9.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2ZH011),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之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CT/MRI 证实;②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配合治疗;③患者的病程<6 个月;④患者年龄为30~80 岁;⑤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肌张力有增高者,Ashworth 分级1~3 级,Brunnstrom分期2~5 期。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患者;②既往有脊髓损伤、骨关节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导致上肢痉挛者;③伴有严重的皮肤病或皮肤有破损导致干预部位无法进行热熨治疗者;④近期服用镇静药物或肌肉松弛剂或注射过肉毒素者;⑤近期参加其他临床试验并影响本研究结果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并根据患者合并疾病情况给予降压、调脂、控制血糖及其他对症治疗。

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主要包括:良肢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作业治疗、关节松动训练、平衡转移训练等。每天治疗1 次,每周6 d,连续治疗3 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子散热敷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四子散[由紫苏子、莱服子、白芥子、吴茱萸各100 g 组成,由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药剂科提供],取四子散400 g 装进一个约20 cm×l5 cm 的纯棉布袋中,扎紧布袋口,然后将布袋放入微波炉,用中火加热3~4 min 后取出,抖动布袋使热量分布均匀,整个药包的温度控制在50~60℃,另外用一次性布巾包裹进行烫熨,以防烫伤。将该药包在偏瘫侧上肢由外侧到内侧来回推熨20 min,同时配合适度活动痉挛上肢的关节,以促进局部肌肉对药物的吸收,注意被动活动关节要在无痛或少痛的范围内进行为宜。热敷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随时观察推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每天治疗1 次,每周6 d,连续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上肢痉挛程度、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scale for upper 1imb,FMA-U)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1 上肢痉挛程度评定 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评定上肢痉挛程度,该量表将肌张力分为0、1、1+、2、3、4 级,共6 个级别,等级越高,痉挛程度越严重。

1.3.2 上肢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FMA-U 评价上肢的运动功能,共包含10 个维度33 项内容,每项评分0~2分,具体评分标准为:不能完成某一动作记0 分,部分完成记1 分,充分完成记2 分,得分范围为0~66分,分值越高,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1.3.3 临床疗效判定 患者治疗后的改良Ashworth 量表评定的肌张力下降1 级及以上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下降半级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的肌张力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痉挛程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上肢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 周后的上肢痉挛程度均轻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3 周后的上肢痉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上肢改良Ashworth 量表分级情况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U 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MA-U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3 周后的FMA-U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3 周后的FMA-U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U 评分的比较(分,±s)

2.4 安全性分析

本研究试验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适。

3 讨论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可归属于祖国医学中的 “筋病”“痉证”的范畴,病位主要在“经筋”,在中风痉挛的发生过程中,风、火、痰、气、瘀各个病理因素相互影响,主要病机责之为阴阳失调、脉络瘀阻、经筋失养,治疗当以调和阴阳、活血化瘀、养血柔筋为主。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多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痉挛肌牵伸训练、作业治疗、关节松动训练、平衡转移训练等。早期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增强对侧大脑的代偿能力。通过对外周(躯干和肢体)有规律地良性刺激,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改善肌肉挛缩,扩展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粘连,可以有效地抑制痉挛,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对偏瘫痉挛患者来说,早期正常的运动模式的建立,影响深远。

中药外治法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其中,四子散热敷属于中药外治法的一种,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吴茱萸四种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和解除痉挛的作用,该方可用于治疗各种因素导致的肌肉僵硬、关节疼痛麻木、肢体酸胀、腹胀腹痛等疾病。如李壮苗等研究表明,通过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李梅等对70 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研究表明,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训练能够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减轻手部肿胀,且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上肢痉挛程度及FMA-U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3 周后的上肢痉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改善痉挛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张大尉等研究亦表明中药热熨敷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另有相关研究认为,因痉挛的病位主要在“经筋”,通过中药循经熨烫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的痉挛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3 周后的FMA-U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3 周后的FMA-U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方面均有疗效,其中,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治疗方案较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更能有效地提高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李连春等通过研究证实,中药熨烫治疗可以促进局部骨骼肌的热量吸收,降低肌梭内纤维兴奋性,使神经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减少,改善局部循环,降低肌张力,从而缓解肌痉挛。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四子散热敷治疗作用于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改善了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程度,为提高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了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四子散热敷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同时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疗效均优于常规康复训练,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痉挛上肢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漫画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