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震 李秀冬 汝国栋*
(1.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普外科,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放疗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近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胃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特异性症状,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多处于进展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对于该病临床首选手术诊治,加之内窥镜技术的快速进步,腹腔镜手术在进展期胃癌(AGC)患者中广泛应用。但进展期胃癌(AGC)治疗难度较大,远处转移风险较高,且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较为关键的转移路径,手术治疗时病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不充分会导致肿瘤复发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情况与手术诊治时的淋巴结去除个数均为影响AG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随着示踪技术不断进步,临床多采用有颜色标记物定位标记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并在腹腔镜下对淋巴结进行更好的评估与清扫。但临床关于腹腔镜技术联合纳米炭示踪技术在AGC患者淋巴结清扫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为少见。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2月~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4例AGC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腹腔镜技术联合纳米炭示踪技术在AGC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保障患者获得优良预后。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84例AG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8.97±2.63)岁;浸润深度:20例黏膜内癌,22例黏膜下层癌;分化程度:16例高分化,15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基础疾病:15例高血压,13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TNM分期:26例Ⅱ期,16例Ⅲ期;体质量指数(BMI)18.9~27.3 kg/m,平均BMI(22.95±1.23)kg/m。观察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06±2.68)岁;浸润深度:19例黏膜内癌,23例黏膜下层癌;分化程度:17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9例低分化;基础疾病:16例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TNM分期:28例Ⅱ期,14例Ⅲ期;BMI 18.7-27.4 kg/m,平均BMI(22.97±1.19)kg/m。两组性别、年龄等各项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0.05),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悉,且均自愿参与此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过聊城市传染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中进展性胃癌有关诊断;②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优良,可耐受麻醉与腹腔镜手术;③病历资料完整,依从性良好;④肿瘤为单一病灶;⑤以往无上腹部手术史,且手术之前未开展放化疗;⑥腹部、胸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肿瘤病灶局限,无远处转移。
排除标准:①存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凝血系统或免疫系统异常者;③存有神经疾病者;④出现浆膜面肿瘤浸润者。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⑥存在酒精、药物依赖史者;⑦意识障碍,难以进行正常沟通者;⑧存在全身性感染者;⑨存有严重的脑器质性疾病者;⑩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凝血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等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相关禁忌证后对患者均施行腹腔镜远端D2胃癌根治术。术前对患者营养状态予以评估,对于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需尽早予以纠正,对于进食不畅者则予以静脉营养支持,并在手术之前的2~3 d放置胃管进行洗胃处理;嘱咐患者通过吹气球训练自身的肺功能,并叮嘱患者多次咳嗽,密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年龄>60岁者或既往存在心肺慢性疾病者手术之前的3 d予以化痰药物行雾化吸入,并静脉滴注营养心肌药物,从而调节患者心肺功能,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手术之前1 d调整为流食,对行手术的部位行备皮处理,并进行常规肠道准备;术晨放置胃管,抽取胃内容物,防止误吸等影响腹腔镜操作空间;同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病情,告知手术风险,交代术前、术中与术后注意事项;入室后,构建静脉通路,气管插管,复合麻醉,患者取俯卧位,双腿并拢;将气腹机(生产企业:Storz公司,型号:UI400)与显示屏放置于患者头侧,术者需处于患者左侧,而持镜者与医师助手处于患者右边;选取四孔法,首先将10 mm trocar放置于患者脐带,之后构建人工气腹,以腹腔镜对患者腹腔进行检查,确定孔位与操作方法;观察组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生产企业: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246,规格0.5 mL∶25 mg),注射点从肿瘤肿瘤病灶周围选取,共4~6个点,对每个点注射0.15~0.2 mL的药物,注射总量需控制在1 mL;注射完成后,需将针头静置5 s再抽出,对针孔处以纱条进行按压,预防有颜色的示踪剂污染四周组织,影响手术视野;进行病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完成后做胃-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仅施行腹腔镜远端D2胃癌根治术。
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效果、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生活质量。①淋巴结清扫效果: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清扫出的淋巴结个数。②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淋巴结转移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③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6个月,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量表共计74条目,4个维度(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与物质状态),以5级评分(1~5分),各维度最终评分=(维度总分-最低分)×100/满分,评分0~100分,评分高则生活质量高。
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术前,两组GQOLI-74内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与物质状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6个月,两组GQOLI-74内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与物质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胃癌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给广大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早期胃癌症状尚不明显,患者易忽视与该病的有关临床症状,继而导致多数患者经临床诊治时已发展成AGC,而此时期的癌组织已入侵到黏膜下层,预后较差。因此,对此类患者施行尽早诊断,并指导临床施以个体化、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腹腔镜远端D2胃癌根治术为现阶段临床诊治AGC的首选措施,在腹腔镜帮助下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可提高淋巴结清扫的准确率。然而,尚需注意的是,相较于既往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无法对病变组织予以直接的接触,对病灶的定位难度较大,加之该手术对于较小的淋巴结肉眼辨识度不高,易造成遗漏,从而导致手术淋巴结清扫效果较差。因此,在施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时开展淋巴结示踪,在提升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中意义重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0.05),提示腹腔镜技术+纳米炭示踪技术在AGC患者淋巴结清扫中效果确切,可有效增强淋巴结清扫效果。分析原因认为纳米炭示踪技术将聚集于血管、神经的淋巴结进行标记,以此确保术者可在术中迅速探寻到微小淋巴结,能够显著的防止对非转移部位构成损害,确保手术可顺利进行,保障手术效果。同时,纳米炭示踪技术注射到病变区域的周围后,能够观察到黑色斑点行走情况,将区域淋巴染色成黑色,以此更为有效的将淋巴结显示出来,从而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率较对照组低,说明腹腔镜技术+纳米炭示踪技术能够增强淋巴结清除效果,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GQOLI-74内心理、躯体、社会功能与物质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0.05),提示腹腔镜技术+纳米炭示踪技术可有效改善AGC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为,纳米炭示踪技术几乎不进入人体血管,且在进入淋巴管后能够快速的被巨噬细胞吞噬,达到实现快速染色的效果,从而缩短手术医师对于淋巴结的寻找时间,提高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减轻对四周正常组织的损害,继而进一步的提高淋巴结的清除效果,使得患者术后可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还需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还存在纳入样本量较少等不足,可能会对本试验结果的可信度构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还需不断完善试验设计,扩大样本量的纳入,以此深入了解腹腔镜技术+纳米炭示踪技术在AGC患者淋巴结清除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成功率,以保障患者身心健康,促使其获得优良的预后。
综上所述,腹腔镜技术联合纳米炭示踪技术应用于AGC患者治疗,可有效增强淋巴结清扫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