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 张志会 潘永峰
(1.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山东 菏泽, 274700;2.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菏泽, 2747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在全球死因排名第四位。我国因COPD死亡的人数占全球因COPD死亡总人数的31.10%。胃肠功能障碍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显著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改善其胃肠功能,对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常规抗感染、补液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不佳。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机体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之一,它在机体吸收营养物质、肠黏膜的增生和保护、屏障功能、免疫调控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朱建俊等研究表明,多数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会促进COPD的发展。因此,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改善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是本研究的重点。
布拉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是一种非毒性酵母菌,在人体肠道内,可以通过调节机体肠道菌群来发挥作用。布拉氏酵母菌具有天然、安全、无毒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布拉氏酵母菌作为一种益生菌治疗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还未见中外文献报道。本研究探究AECOPD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布拉氏酵母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4.64±4.32)岁;COPD病程5~15年,平均病程(5.23±1.57)年。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53.56±4.53)岁;COPD病程3~20年,平均病程(5.41±1.2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制定的诊断标准,排除胃肠等其它疾病,确诊合并胃肠功能障碍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腹泻、呕吐、胃排空延迟、消化道出血等;②对本研究治疗药物无使用禁忌证。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其他基础疾病者;②生命体征波动较大,需要入住ICU治疗者;③合并机械性肠梗阻、消化道溃疡出血、腹部损伤等;④应用抗真菌药物者;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对照组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控制性氧疗、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雾化剂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静脉使用氨茶碱、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甲强龙等治疗;当同时存在呼吸困难加重、痰液变成脓痰、痰量增加的情况,或者需要机械通气时,加用抗生素;如果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则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亿活(生产企业:法国百科达制药厂,国药准字SJ20150051)治疗,2袋/次,2次/d,饭后30 min温水服用,治疗至肺部症状好转出院。
评估临床疗效。显效: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胃肠功能障碍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且胃肠功能障碍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或胃肠功能障碍无减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按照临床表现及肠鸣音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评分原则为“取高不取低”。①临床表现评分。1分:轻度腹胀或腹泻;2分:重度腹胀或腹泻;3分: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梗阻;4分:24 h内胃肠道出血>400 mL。②肠鸣音评分。1分:亢进或减弱;2分:明显减弱;3分:几乎消失;4分:完全消失。
肠道菌群检测。收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大便,采用科氏染色法在油镜下观察并计算肠道球菌与杆菌的比值,当比值>40%时,可判断为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率=肠道菌群失调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情况。统计员借助医院电子病历质量管理系统及纸质病历收集患者的住院天数。
肠道活菌制剂的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无出现顽固性便秘、口干、荨麻疹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顽固性便秘+口干+荨麻疹)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8.56±2.41)d,短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0.29±3.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COPD急性加重期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因此,必须在COPD急性加重期内进行控制和治疗,AECOPD患者的低氧反应会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出现全身的炎性反应,从而损伤身体的其他器官。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控制性氧疗、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雾化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当合并存在呼吸困难加重、痰液变成脓痰、痰量增加或者需要机械通气时,加用抗生素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则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还要进行促进胃肠动力的治疗。
肠道中的微生物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益生菌在人体肠道中进行正常的繁殖,以此来保证肠道的蠕动,维持人体肠道内菌群的平衡,防止其他细菌侵蚀肠道,起着一定的免疫作用和防护作用。此外,肠道微生物还能促进肠道的上皮细胞增殖,减少体内毒素产生,保证人体对营养正常吸收,调节身体局部的免疫细胞,减少炎性反应的出现,为人体带来更加安全的免疫保障。目前,已有研究表明COPD患者肠道微生态系统受损,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明显少于正常人,且AECOPD发病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呈正相关。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补充益生菌,可以促进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减轻内毒素血症,改善患者食欲,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可导致肠道致病菌移位,机体免疫低下,内毒素和炎性介质释放增多,促进了COPD的发展。肠道微生态和COPD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临床上对AECOPD患者,一般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又加重了AECOP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因此,临床上针对广泛应用抗生素的AECOPD患者亟需降低肠道菌群失调率的发生。
布拉氏酵母菌常见为散剂,主要治疗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等症状,主要成分为布拉氏酵母菌,呈淡黄色粉末状,不同年龄阶段服用药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人2次/d,0.5 g/次;3岁 以 上 儿 童,0.25 g/次,2次/d;3岁 以 下 儿 童,1次/d,0.25 g/次。在服用布拉氏酵母菌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全身过敏、荨麻疹、便秘等,比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还有血管性水肿、皮疹等。目前,研究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念珠菌等有害细菌的生长,同时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与其他益生菌比较,布拉氏酵母菌不与细菌发生遗传性物质传递,可与抗生素同时使用。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肠道菌群失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布拉氏酵母菌治疗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分析可能原因为:在治疗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时应用布拉氏酵母菌使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杆菌数量增加,使有益杆菌产生更多的抗菌物质,从而起到限制病原菌的生存和致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布拉氏酵母菌治疗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显著临床效果。本研究对象均来自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人民医院,且样本量相对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将开展扩大样本量、多中心的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效果,使临床数据更充分、更具说服力,以便用于AECOPD合并胃肠功能障碍临床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