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教学在医学双主体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价值

2022-09-17 06:50徐林生何勇勤张思思吴自明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答题考试主体

徐林生 何勇勤 张思思 吴自明

随着我国对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与细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各层面也在积极不断地探索新的培养机制。对三年制专科医学专业学生,全国都在不断优化培养方式,朝着让学生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良好的岗位胜任力而探索。专科职业院校要重视日常教学的动手带教,积极消除传统“黑板式”教学的弊端[1]。专业课程设计中,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概念、方向、突破学科教学瓶颈等方面都会产生新的内容和新的认知[2]。本研究出发点在于分析双主体教学模式在医学专科生教育下所产生的积极与需要完善的方面,以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作为比较,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动口与动手的实践能力作为评判因素,从而为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提高理论课程考核和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效果评定及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就读于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海军安庆医院“双主体”办学模式下的2019级临床班的5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在2019-2020学年进行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考核,并对所有学生的考核成绩分别进行记录,算出平均分。

1.2 方法 ①分组教学:采用双盲随机法将2019级双主体临床班5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为主体的讲授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学生与老师双方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即选择理论课程中的各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教师先设计相关问题,问题内容涉及该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药理、解剖等基础课程内容。学生接受问题后,积极复习过往知识、预习课程内容、查阅资料、发散思维、梳理思路,再跟随授课教师进入临床诊视患者,教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总结式讲授内容,传导实践经验。在教学总结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见解与疑问提出教学思路与导向并设问,学生则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查询的资料和个人的见解给予阐述和辨析,通过师生在知识点磨合交流中达成知识的共性认识,从而完成教学任务。②考核比较:课程结束后,综合所选病种知识采用百分制命题考核,理论考试项目占总成绩50%,现场答题项目占总成绩20%,技能考核项目占总成绩30%,在现场答题时主考老师会从专业知识基础、阐述辨析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主获取和运用信息能力、创新思维意识等方面进行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和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对两样本均数之差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对两组样本率进行统计推断,均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结果分析 至2020年10月,2019级双主体临床班50名学生全部完成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考核并由老师给予综合评判打分。实验组男生10人,女生15人;对照组男生11人,女生14人。两组学生在性别构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4)。

2.2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考核得分比较 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考核各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操作考试得分比较(±s,分)

表1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操作考试得分比较(±s,分)

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t P理论考试 81.9±4.9 77.9±4.9 3.294 0.002现场答题 83.0±6.5 66.2±5.7 11.517 0.000技能操作 83.6±5.9 67.6±4.4 13.092 0.000总分 82.2±4.0 72.4±3.3 11.230 0.000

3 讨 论

当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合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做出的重大工作决策。医学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学校和医院等多机构合作下共同完成,实践经历能够使大学生在未来进入社会后适应相关岗位工作,降低认知偏差[3]。支持多方产业合作,共同教育与培养技能型人才,最终目的是不断提升各行业各层面的价值[4]。

“双主体”办学模式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在校企双方共同教学中,行业和高校作为教育的两个行为要素主体[5],校——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作用,重在塑造一批素质高,专业实践本领强的能快速适应临床一线的队伍[6]。双主体教学重在培养实地、实时、实境的动手本领,强调临床技能的提升,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病患沟通能力的提高[7]。让学生提前融入到医院氛围当中、提前锻造学生的临床动手与动口的实践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8]。

医学专科学生三年学习计划,普遍是在学校完成2年的公共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一般性的实验室学习与操作练习,在学习的第3学年常规进入各实习基地进行临床科室轮转实习。由于现在各个院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的不同,导致对于学生的培养方案也存在差异。此外,医学院校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复杂繁重,工作体系涉及层面广,可能会忽视创新日常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方式[9]。受传统模式——老师与学生、讲台与课堂的单一片面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观念及思维固化,“重教轻学”“先教后学”模式难改,这就使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教”与“学”融合贯通度差[10]。相关文献指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考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的实用价值[11]。

我院带教老师在“双主体”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力求寻找一种培养专业型、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重教轻学、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积极多元化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自觉性,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基础上,发挥临床专家型教师的优势,借助临床实践平台,学生跟随教师诊视患者,参与临床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发挥自主能动性学习,促使学生灵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12]。

研究样本由传统的2+1模式转化为1+2模式,学生在所属高校接受1年全日制基础理论教育,第二年在医院深化提高与专业联系程度更强的医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均由医院各岗位老师讲授。第三年在所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工作。通过学校与医院的交汇式合作,将医院的用人素质需求和技术标准引入到办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合作方式,由学校与行业单位、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参照行业岗位说明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从而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岗位的素质需求紧密结合,更好地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相衔接[13]。

有学者指出基于情景模拟联合TBL教学模式在CPR训练中比传统教学效果更佳[14],这也指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双主体临床班中采取实践教学组的理论考试、现场答题、技能考核,成绩在不同程度上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绩,这体现出实验组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更为扎实、熟练;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更高;专业知识基础、阐述辨析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自主获取和运用信息、创新思维意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表明在医学高校和医院联合举办的“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教学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效明显。

总之,在医学双主体教学模式下,实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的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中,该种教学改革方法试点推广的价值较大,实用性较强,会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医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猜你喜欢
答题考试主体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邀你来答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