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绍兵
轮状病毒性肠炎为消化系常见病,多发于婴幼儿群体,集中发生于秋冬季。该病发生后会导致患儿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病毒可直接侵犯心肌组织,造成心肌损害,从而加重小儿病情,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增加病死风险[1]。因此,分析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对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搜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基线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以了解诱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患儿并发心肌损害与否分组:对照组(未并发心肌损害)45例患儿,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4±1.5)岁;实验组(并发心肌损害)35例患儿,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年龄(2.6±1.3)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临床疾病诊疗指南丛书》中轮状病毒性肠炎诊断标准;经实验室检查确诊;小儿年龄在6岁以内;实验组经检查存在心肌损害,即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40 U/L,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超过25 U/L,LDH(乳酸脱氢酶)超过220 U/L;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治疗;家属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心脏病如心肌炎等;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病情危重,转送ICU病房。
1.3 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热情况、腹泻次数、呕吐情况、脱水情况、酸中毒(血气分析可见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水平均下降,且前者大于后者,二氧化碳分压及pH值均下降)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水平,其中检查方法如下: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于抗凝管中,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I60型号,湘械注准20222220407)检测WBC(白细胞计数)、HGB(血红蛋白)、NEUT%(中性粒细胞比例)、Na(血钠)、K(血钾),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B360-I型号,鲁械注准20152400477)检测RDW(红细胞分布宽度)。
1.4 统计学方法 ①单因素分析: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分析:采用Stepwise法筛选模型,对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害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发热、腹泻次数、HCB水平、NEU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呕吐、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明显较实验组低,对照组患儿WBC、Na、RDW水平明显较实验组低,K水平明显较实验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害的单因素分析
2.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害的多因素分析 呕吐、重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水平K、高水平RDW与心肌损害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性。见表2。
表2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诱发心肌损害的多因素分析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损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病,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每年有1000万例新发轮状病毒性肠炎出现[2]。轮状病毒经口、粪等途径进入小儿体内,并侵袭进入小肠内,在绒毛细胞内快速增殖,进行性损害肠黏膜,最终诱发肠炎,导致患儿出现急性腹泻、呕吐等症状。大量报道证实,及时予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有效治疗可有效治愈疾病,患儿预后良好[3-4]。然而,由于患儿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部分出现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小儿年龄小,难以清晰表述自身症状,家属重视度不足,仅依靠经验予以退烧药治疗,导致患儿病情迁延,并逐渐累及心肌,引起心肌损害。患儿心肌损害症状可轻可重,轻者可随肠炎康复而消失,重者则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5]。因此,如何预防心肌损害、改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预后成为儿科医师思考的重点问题。
为了减轻心肌损害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研究搜集了我院8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资料,并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呕吐、酸中毒、脱水情况、实验室指标(K、RDW)等因素与心肌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呕吐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流失,降低患儿免疫功能,且呕吐过多会使血液浓缩,导致全身循环紊乱,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损害心肌组织[6]。重度脱水会加剧体内水、电解质流失,而水电解质失衡会影响循环血量,致使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加剧心肌损伤。代谢性酸中毒一方面会降低体内pH值,降低氧化酶活性,抑制心肌ATP生成,影响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输出量;另一方面其会促进氧自由基生成,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心肌细胞[7]。血K水平对心脏具有重要影响,其能调节心脏跳动、增强心跳活动,当体内K元素浓度过低时,就会降低心肌静息电位负值,引发房室传导阻滞,减慢心率[8];此外,慢性缺钾会减弱心肌收缩性,动物实验表明,严重低血钾大鼠心电图检查可见心肌横纹消失,形成瘢痕,证实低血钾会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这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9]。临床常将RDW作为评估贫血的指标,当RDW水平升高会加重心肌缺血,机体供血不足会促进炎症因子、内分泌因子等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级联反应,加剧心肌损害。
心肌酶谱是评估心肌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10],故临床医师不仅需予以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症治疗,还应注意观察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并结合心电图进行评估,便于及时发现心肌损害,避免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发生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呕吐、酸中毒、脱水情况及血钾、红细胞分布宽度异常等,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时,应加强监护,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予以补液、补钾、抗呕吐、纠正酸碱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一旦发生心肌损害,及时予以保心治疗,避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