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开放
——以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为例*

2022-09-17 07:12
陶瓷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年展景德镇雕塑

张 楠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关键字 陶瓷雕塑 多元化 传承 开放

当下各种艺术思想相互碰撞与交融,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影响着大众审美倾向。现代艺术家注重个性情感观念的表达、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的探索。艺术家在自己作品中注入独特的思想与情感,使陶瓷雕塑成为艺术家表达个性观念的重要载体。

当代陶瓷雕塑的题材范围更加广阔,不仅局限于人、植物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断地突破工艺技术,表达心中所想。通过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以及不同的换点视角,着力展示当代陶瓷艺术的风貌。当代陶瓷雕塑题材形式多样化,突破传统的工艺与内涵,注重艺术家个性表达,呈现出题材范围广、形式多样的艺术魅力。此次展览上陶瓷雕塑的相关作品从题材的选择到处理手法、表现技法都体现出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面貌。

“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双年展”是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国际陶艺学会共同举办。“双年展”中方总策展人吕品昌指出,2019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充分体现了国家加速推进陶瓷文化发展的战略性眼光和策略,作为世界陶瓷的圣地,景德镇承载着陶瓷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千年不灭的窑火中,传递着东方文明特有的质感和温度。[1]“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特殊就在于此次展览是自疫情以来,举办参展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次展览。它集中展现了国内外艺术家对陶瓷艺术的探索与研究成果,这次展览既表现出对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也体现出中国陶瓷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将展览打造成为一个国际陶瓷艺术的交流的平台,增进陶瓷文化的交流,展现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首先,陶瓷雕塑在题材的选择更加自由多元,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由于参展人员来自全球各地,作品的题材更家多样化和个性化。当下国家积极倡导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挖掘,参展的艺术家们希望通过新的表现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给观者一种不一样视觉体验。如《汉风·列传》系列作品,聚焦古代“士”的精神,通过泥片成型,对泥片的烧制、成色大量的研究,达到艺术家所追求的古朴的浑厚的效果。美国艺术家Ryan Mitchell作品《镇化》(见图1)以中国古代墓葬的镇墓兽为题材,通过泥片拼贴的手法,泥片拼贴形成的不修边幅的表面肌理生动地再现了镇墓兽的“本性”。另一方面是仿真手法的运用,在清代康熙年间,有许多的仿真陶瓷雕塑,它们大多表现水果、动物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陶瓷材料的把控力更加强大,如钞氏兄弟创作的《史迹》(见图2)、余家桢的《纨扇秋风》田野冬雪的《物变》等。当代社会各种艺术思潮相互碰撞,艺术家不在局限于过去的题材,通过各种各样的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普遍存在。如表现童年生活的《365·女娲计划·瓷二系列·二》、表现自身内心情感《我不属于这里》等各种题材作品。通过这些题材可以让观者感受到艺术家表现的是对社会、环境、个体的思考,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束缚、挣扎,以及面对未来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就像吕品昌在宣传片中所讲的:“陶瓷艺术的意义已经远不至于古代工匠开创的实用和审美品质”。

图1 《镇化》Ryan Mitchell

图2 《史迹》钞氏兄弟

仔细观察本次展览的陶瓷雕塑作品,除了少数雷同的现象外,大部分艺术家展现了对陶瓷艺术不同的方向的探索与思考。20世纪以来,材料科学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艺术在技术层面的革新,跨学科的协作使得现代陶艺发展为血肉丰腴、精神奉陪的艺术体系。因此,此次展览出现了与其他材料结合表现的作品,表现对人文环境的热爱、对陶瓷艺术的激情、对陶瓷艺术语言的探索等作品。在面对这些作品时,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艺术家对陶瓷材料的独特把握与尝试,如张琨《画像系列》中的每一块小的瓷片都是由作者制造,颜色的选择、瓷片的大小以及烧制过程融入了艺术家独特思考,通过马赛克的形式,把细小的瓷片镶拼成十几个人的眼部。成千上万的瓷片镶拼而成的作品带给观者巨大的感染力,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对陶瓷艺术形式的探索。还有朱振洪《蘖》、郅敏的《天象四神》(见图3)、邹家豪《灵犀·问瓷》、熊丽华《FOUCUS焦点》(见图4)均是采用拼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作品,具体的方式方法有所差异,但是传递给观赏者的是艺术家在对陶瓷艺术表现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在此过程中融入了艺术家的主观思想与观点。

图3 《天象四神》郅敏

图4 《FOUCUS焦点》熊丽华

其次,制作工艺是陶瓷艺术的关键制作工艺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技术、生产生活方式紧密联系,艺术家的构思通过制作工艺与作品联系起来。观赏者可以根据自己在陶瓷艺术创作认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来分析陶瓷雕塑作品采用哪一种制作工艺,并且去分析艺术家采用某种工艺时会遇到的困难。艺术家则是通过自己采用的工艺技术,向观赏者展示自己对于泥料、烧成工艺、釉色的把握等方面的掌控力。陶瓷雕塑作品在创作过程不确定因素相对较多,艺术家为了能够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理想的效果,往往需要经过反复的探索尝试,从作品的成形方式到作品的在烧制过程中温度的把握,从泥料韧性的探索到烧制颜色的变化,从釉色与泥料的搭配到烧制过程中窑内氛围的把握,就需要艺术家经历一次次的探索尝试,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如艺术家罗小平教授的作品《微光·万象》主要采用的泥片成形的工艺,作者把每一个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人物面部的骨骼结构,肌肉变化表现精准,看似随意的划痕以及在泥片上留下的塑造痕迹,增强人物内在性格与职业特征的表现。艺术家把泥片成形的技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展现出艺术家对泥料韧性的深刻理解。钞氏兄弟的作品真实地刻画生活中老旧的书本,从书本的颜色、每一本书上颜色的变化细致到发霉的痕迹,纸张在长时间的保存下留下的腐蚀的痕迹、肌理,可谓是刻画得一丝不苟、以假乱真。正是经过不懈地尝试与探索才能给观者呈现出精彩绝伦的作品。还有黄山的作品《汉风·列传》(见图5)采用泥片成形的技法,创作出尺寸较大的作品。由于作品尺寸较大,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控衣服纹理,泥片干燥的速度、烧制时更好地保存塑造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都需要艺术家去思考、实践和尝试。

图5 《汉风·列传》黄山

最后,“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陶国际瓷艺术双年展”中,作品的开放是此次展览的另一特色。开放是笔者看完展览之后一个感受,为什么要用开放来形容,原因有:

(1)此次展览中大部分的艺术家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没有因为陶瓷材质的本身固有缺陷束缚自己,相反他们在采用各种工艺技术来突破它,并且一定程度上将陶瓷材质的缺陷变成一个亮点。如美国艺术家Ryan Mitchell创作的《镇化》,传统的镇墓兽也是采用陶泥烧制而成的,表面肌理处理得光滑精致。然而艺术家则是采用泥片拼贴成形,作品的表面保留了泥片拼贴之后的各种肌理,这些看似粗糙的肌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镇墓兽的凶猛;马浩的作品《泥土的印记》作品造型采用了壶的形状,运用现代手法把壶深掏空,壶把和壶嘴保留传统的样式,而壶的轮廓则用看似随意的制作,展现粗糙与光滑的对比,展现手工制作在泥的表面形成的独特美感。

(2)现在陶瓷艺术的概念在不断地往外延伸,艺术家在题材、材料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没有局限于陶瓷的材质,而是选用多种材料如金属、纸质、木头、石等,并且能够通过视频的方式传递出来,其表现方式令人惊叹。如曹植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洛神赋》是其代表作,他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心中虚构的场景。陈昭晨的作品《曹植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见图6)以动态装置表现了曹植的梦境,作者把人物、动物、云彩等图像制作成瓷片,然后通过动态的装置表现出浪漫的场景。另一件作品《春风如约》艺术家借助青花图案,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著名陶瓷艺术家金文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讲到的:“文化、艺术和科技的融合是我们时代创新的背景,传统物质媒介因为媒体技术的参与得到了延展和生长,陶瓷与影像、数字技术、音乐的结合自然生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表达方式”。

图6 《曹植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局部)陈昭晨

“瓷的精神——2021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中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 位陶瓷艺术家的206件作品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智华美术馆一同展出。艺术家的范围涵盖了国内与国际的陶瓷大师、特邀艺术家以及当代大学生,纵观整个展览,可以让观者感受到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与突破。整个展览中艺术家作品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制作工艺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对于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艺术家的人文内涵等内容也比较深刻,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大胆尝试与突破,有意识的去突破传统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探索新的表现方式。

“瓷的精神——2021 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不仅是对中华传统陶瓷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当下陶瓷精神的诠释。美术馆中的陶瓷艺术作品一方面承载着传统陶瓷匠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在努力诠释着当代的陶瓷精神。传统的陶瓷匠人不断地提高制作工艺、烧制技术追求完美的陶瓷作品,因而形成了中国陶瓷历史中一件件的精品。正是古代陶瓷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把中国的陶瓷推向全世界。在笔者看来,当代的陶瓷艺术家们需要古代陶瓷工作者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也要赋予陶瓷精神新的时代特点。那就是多元创新、开放与包容,当代的陶瓷艺术家在传承古代陶瓷艺术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地交流学习,探索陶瓷艺术新的语言,并且敢于打破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形成现代陶瓷艺术的新特点。正如白明教授所说的:“瓷的精神不再是一个清晰的、有固定解释的主题,瓷的精神本身就包含了自从瓷的诞生至今以来的一切的发展与变化”。

猜你喜欢
双年展景德镇雕塑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巨型雕塑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的破烂雕塑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2020亚洲物流双年展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写实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