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自原始先民耕而作陶,陶瓷就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活器皿。人们在创造出生活器具的同时衍生出一个艺术的世界。现代陶艺发端于20世纪初,陶瓷从实用器物的媒材转换为艺术表达的媒介,摆脱了功能、美观等器物规则的约束。现代陶艺还将艺术的视角投向陶瓷自身属性的发掘和展示,材料多样化的物质属性得以张扬,且成为陶艺独有的艺术表现。
随着人们对陶瓷材料的研究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陶艺的发展。作为陶瓷艺术的物质表征,材料的丰富及性能的提升,首先表现在艺术表现形式及空间的拓展。其次,新的材料特性对陶艺技法的革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同时,新材料的应用激发出创新性思维,产生新的艺术风格并丰富了陶艺的艺术语言。
纸纤维介入粘土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材料创新实验,国内外许多陶艺家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得益于新材料优秀的成形性能,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天地。美国陶艺家罗塞特·高尔特(Rosette Gault)是这方面杰出的代表,她依据丰富的实践经验撰写了系列关于纸纤维粘土的书籍,如Paper Clay for Ceramic Sculptors:A Studio Companion,Paperclay:Art and Practice等。全方位地介绍了纸纤维介入粘土在陶艺创作中的实践应用。
阐释了纸纤维粘土的性能以及背后的科学逻辑,并从纸纤维粘土配比、制备方法,到陶艺成形技法、烧制等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艺术家尝试新材料提供了工具书式的参考。纸纤维介入粘土明显改善了粘土作为陶艺材料媒介的性能,并由此引发了陶艺制作工艺、审美表现等一系列的变革。
罗塞特·高尔特从材料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纸纤维掺入粘土后对粘土强度的提升作用。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的纤维素,这种存在于细胞壁中起骨架作用的物质赋予纸张抗拉强度,使其不易撕开。纤维素富有柔韧性使纸张弯曲、折叠后不易断裂。纸纤维能够方便快捷地与粘土混合:将纸在水中分解成松散的纤维纸浆,均匀地掺入传统粘土基质。纤维素细而长,两端呈纺锤型,以分子链聚集成微纤丝束状态。它们在粘土中相互缠绕、交织形成网络,粗糙的纤维素吸附粘土颗粒填充、聚集在网络的间隙中。纸纤维就像粘土的筋骨一样,在经受外力时减弱或中断应力的作用,提高粘土抗冲击强度。在一定的添加比例范围内,干燥的纸纤维粘土大约是传统粘土强度的两倍。纤维素柔软容易弯曲,对压缩、击打、扭转等应力有弹性,增强了粘土的韧性,使粘土能够经受更大幅度的弯折、挤压等外力而不产生裂纹。
纸纤维介入粘土另一个显著的材料特征是重量轻。烧成过程中粘土中的纸纤维会在232 ℃左右烧尽[1],留下类似毛细血管网络的空隙,使陶艺重量相较于传统大大减轻。但是在合理的纸纤维添加范围内,这些空隙并不会减弱陶瓷的强度。罗塞特·高尔特在实践中证实,纸浆添加量大约在20%~30%(按体积计)时,合适的温度烧成后陶瓷的强度与传统陶瓷相比并没有明显差异[1]。她将此归因于微熔化反应,当烧成到达一定温度,每个纤维素留下的空隙内会发生微熔化的过程,形成玻璃态和晶体物质填充到空腔[1]。通常情况下,纸纤维粘土需要比粘土基质更高的烧成温度,以促进微熔化的充分反应,否则,纸纤维将会导致粘土的“骨质疏松”[1],影响坯体强度。当纸纤维含量超过30%~40%时,烧成后的陶瓷强度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弱[1]。
强度、韧性增强是纸纤维粘土相较于传统粘土最为明显的优势特性,赋予了陶艺创作更大的成型自由度。纸纤维的介入使创作突破了诸多传统的技术限制,降低了工艺难度,减少了缺陷的发生。人们能够自由地构建理想中的艺术形式。
粘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且维持形变,这是粘土应用于陶艺创作最重要的材料特性。随着含水量的降低,粘土逐渐失去形变能力。受制于材料特性,创作者必须在粘土具备塑形能力阶段进行形体塑造,坯体干燥则意味着创作过程的结束。粘土从湿润到自然缓慢干燥的过程,塑形能力从强变弱再到无,传统意义上的陶艺创作过程表现为单向度的“线性”序列。
与传统粘土不同,纸纤维粘土中的纤维素吸水性极强。用一块湿海绵擦拭或用刷子在完全干燥的纸纤维粘土上涂上一层纸纤维泥浆,当水分接触到干燥的纸纤维粘土表面,中空管状结构的纤维素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遍布的纤维素网络极大地增大了吸水表面积,并通过毛细管将水分渗透到粘土颗粒,使完全干燥的纸纤维粘土恢复塑性状态。这一特性使创作者能够自由地转换粘土的塑性状态,且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作品构建过程[1]。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创作过程的每个阶段去实践迸发的灵感,并获得了充分的艺术表现自由。
粘土具有收缩性,干湿程度不同的坯体部件在干燥过程中会因为收缩的差异从而导致开裂。因此,坯体部件之间干湿程度的协调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因素。利用纸纤维粘土进行创作,首先打破了“干湿一致”的原则。纤维素纤维以其强大的吸水性、渗透能力,能够平衡干、湿坯体之间的水分分布,减小或规避由收缩差异引起的裂纹。在干燥的纸纤维粘土上添加湿泥浆,新的粘土层与干燥部分完美地融为一体。人们可以自由地对陶艺进行分段塑造再粘接,使用纸纤维泥浆就能够将两个干湿差异较大的坯体部件牢固地粘接在一起,从而不会产生裂纹。罗塞特·高尔特甚至推荐待部件完全干燥后,再用湿润的纸纤维粘土搭配纸纤维泥浆进行粘接,部件之间配合更加精确,修整轮廓也不会导致基本结构变形。
应用纤维粘土对于创作者而言最大的便利在于解决了“裂纹烦恼”,罗塞特·高尔特认为,对于一般雕塑,填加25%~35%的纸浆可以大大降低成形过程中裂纹等缺陷的产生[1]。而且纸纤维粘土坯体的裂纹修补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用纸纤维泥浆和湿润的纸纤维粘土填充到裂痕间隙就能够达到修复裂纹的目的,甚至修补后的坯体更为坚固。
纸纤维的介入打破了传统陶艺作品缓慢、均匀干燥的信条。纤维素以与粘土相似的比率收缩或膨胀,有助于粘土承受极端温度下的热应力。用纸纤维粘土成形的坯体可以放置在露天、阳光下,甚至可以使用不均匀热源快速干燥,极大地缩短了陶艺创作的时间,减少了干燥过程中缺陷的产生。
纸纤维的介入延展了陶瓷材料的极限,也使创作从工艺角度克服了诸多技术障碍,有机会挑战传统无法完成的艺术形式,自由地释放艺术想象。随着对材料媒介性能的认知与熟练运用,创作者若能够做到如英国美学家鲍山葵所言的“靠媒介来思索,来感受”[2],必然会突破传统的创作维度,催生出新的艺术语言。
自古以来,在材料性能、制作工艺等因素制约下,陶艺的体量以及造型复杂程度囿于一定范围难以突破。纸纤维介入陶瓷材料在创作的各个环节降低工艺难度与风险,将陶艺的体量、造型难度推向新的高度。纸纤维粘土可塑性较强,成形方式更加自由,得益于它可以干湿粘接、快速干燥等特性,在陶艺成形过程中能够使用热源快速干燥、硬化部分形体以使坯体获得足够的自我支撑能力,从而快速成形大而复杂的作品。干燥后的纸纤维粘土强度更大,移动、运输过程中不易发生坯体损坏。陶艺烧成时,粘土中的纤维素网络提供了大量的气体逸出通道,水分能够自由移动和蒸发,降低了坯体厚重的大型陶艺开裂、炸坯的风险。而且纸纤维粘土坯体重量相对较轻,更容易抵抗,温度接近熔点时坯体软化阶段自身重力的向下拉动,可减少变形。纸纤维粘土的优良材料性能为陶艺在空间体量上的扩张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纸纤维增强了粘土的韧性,制成的泥板、泥条经受大幅度的卷曲和折叠不会产生裂纹,使那些自由流畅极具张力的片状、线状的陶艺造型能够超越粘土的极限性能,付诸实践并成功烧制。而且,泥板的薄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结合瓷质粘土基质的特性,凸显出陶瓷薄如纸的另一种材料美。例如,英国陶艺家安吉拉·梅勒(Angela Mellor)将纸浆和骨质瓷泥浆混合在一起,解决了骨瓷成形工艺对审美表现形式的限制。她利用石膏模板吸附纸纤维泥浆,制作出带有丰富纹理的极薄泥片,再把薄片撕碎拼接成器皿,烧成后的陶艺呈现出洁白、半透明的质感,以骨瓷的材料特性为基调形成了轻盈、通透的艺术语言(见图1)。
图1 纸纤维骨瓷作品
罗塞特·高尔特介绍了一种利用纤维泥浆吸附成形的方法:浸蘸法(The Dip Trip)[1]。将柔软的嫩枝叶等天然有机物或以有机物为材质的现成品,例如棉质服装、蕾丝等,在纤维泥浆中浸蘸,泥浆层复制出物品的自然形态以及表面细节,烧成后的形体携带着自然天成的造型。浸蘸法直接挪用了自然界或现成品的素材,将人们习以为常的物体,从原生环境中剥离出来,成为陶艺的语言,艺术的视角放大了这些自然的变化或肌理质感,以极其丰富、生动的微观细节表现出自然生命形态或物品的复杂与真实,超越了传统陶艺所能达到的细节高度,丰富了陶艺的表现层次。
图2 纸语
图3 阑珊
吸附成形还可以将纤维泥浆涂刷于纸、布等有机物的表面,借助基材自身的造型方法,如裁切、拼贴、卷曲、折叠等手段塑造复杂的形体。基层材质在陶艺烧成中消失,但它独特的造型语言通过依附其上的陶瓷转换为陶艺的表达手段。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陶艺系在教学实践中利用这种造型方法进行创作探索产生了系列创新成果。例如学生莫文杰利用宣纸作为造型依附的媒材创作了作品《纸语》、《阑珊》(见图2、图3),纤维泥浆涂刷于宣纸表面,在泥浆层柔软的状态下将宣纸卷制成纸卷的形态,烧成后纤薄的陶瓷记录了宣纸卷曲、折皱的状态,结合瓷泥素烧的质感完全再现了纸质材料的自然形态。
纤维粘土强大的塑性成形性能支持艺术创意的跨界延伸,人们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借用其它材质的造型语言,自由的混合造型语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去探索材料性能与造型的关系,创造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艺术形态。例如,运用泥条编织塑造竹编、藤编、毛线编织的工艺与质感。利用泥板的裁切、折叠创造纸艺丰富的空间层次等。这些艺术语言作为陶艺的抽象表达方式,模拟其它材质的材料之美、技艺之美,同时褪去具体物象的约束,创造出一种人文象征指向人们的精神诉求。
纸纤维介入陶瓷材料从两个层面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一方面作为媒介的属性,材料成形性能的提升使陶艺创作获得了充分的表达自由和技术自由。另一方面从材料属性的视角切入,以开拓性思维和自由试验精神探索出的富有生命力的新的视觉语言,才是纸纤维介入陶瓷材料对陶艺创新最大贡献。